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皇糧碑今何在?鴨田米飄稻花香

皇糧碑今何在?鴨田米飄稻花香

壹座青灰色歐式二層小洋樓,僅從外觀看,除了能感受到老建築特有的厚重與滄桑,似乎並不起眼。如果不加說明,也許會讓人誤認為是舊時代某個鄉紳或民族資本家在長春的老宅。但這其實是滿清末代皇帝溥儀,作為偽滿傀儡皇帝時的寢宮輯熙樓,也就是長春偽滿皇宮內廷的核心建築。為了和吉林電視臺《天下貢米》攝制組壹起拍攝其塔木池忠田的“鴨田米”放鴨過程,在飛到長春後,利用等待吉林電視臺攝制組的空閑時間,順訪了這裏。這到不算是假公濟私,因為其塔木是大清打牲烏拉總管衙門樹立的五塊倉官碑的地點之壹,通俗地說其塔木就是給清廷提供“皇糧”的地方,倉官碑也就是“皇糧碑”。因此無論從哪個角度說起來,其塔木的“鴨田米”都和溥儀具有“家族”淵源。

圖1 長春偽滿皇宮內廷核心輯熙樓。這裏曾經是管理吉林、黑龍江鹽務的吉黑榷運局的辦公樓

只是與在整個東北境內嚴格圈定“皇糧”產地,並立“皇糧碑”以彰顯皇權尊榮的大清祖先們相比,作為傀儡的溥儀,顯然已經風光不再。不但作為內廷的核心建築,輯熙樓不過是用吉黑榷運局的舊辦公樓改建的,而且內部裝飾最多也就能大抵相當於土豪、暴發戶的水準,遠沒有了帝王的威儀和排場。如果說輯熙樓還多少帶有臨時性安排的性質,是日本侵略者急於讓溥儀登基,以此為偽滿政權披上合法的外衣,那麽,日後日本侵略者為溥儀修建的皇宮建築,也僅僅是大資本家私宅的級別——壹切都將溥儀傀儡的本質暴露無疑。既然溥儀僅僅是侵略者身上的壹塊遮羞布,連“皇宮”都如此“私宅”化,恐怕專設的“皇糧”供應地和“皇糧碑”也就不會有存在的意義了。

圖2 輯熙樓裏的會客廳裝潢也僅及壹個土豪、暴發戶的規格

雖然溥儀是否有劃定產地的“皇糧”薈聚網還來不及考證,但溥儀沒有吃過其塔木的鴨田米卻是不爭的事實。這到不是傀儡皇帝溥儀,像他的“臣民”壹樣,連吃大米的權利都沒有,而是其塔木鴨田米種植技術的發明人——池忠田那時還沒出生呢!對不起,這裏和大家開了壹個小玩笑,言歸正傳,在溥儀治下的滿洲國,中國老百姓吃大米是違法的,是經濟犯!那時其塔木的所有糧食,而不僅僅是大米,恐怕絕大多數都成為了另類的“皇糧”,被“皇軍”掠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