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地名不規範究竟該怎麽管?得先問老百姓答不答應

地名不規範究竟該怎麽管?得先問老百姓答不答應

您家小區名字“崇洋媚外”了嗎?“怪異難懂”嗎?“帶有濃厚的封建色彩”嗎?如果是這樣,今後可能就要改名了。

近來,海南、陜西、河北、廣東等地開展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工作,對居民區、大型建築物和道路、街巷等地名中存在的“大、洋、怪、重”等不規範地名,進行規範化、標準化處理。

按理說,這項舉措體現了文化自信,而且壹些地名確實存在挾洋自重、古怪難懂的現象,為各界詬病多年,但壹些地方在執行過程中,由於存在壹刀切、標準不明、組織實施不夠穩妥等情況,導致輿論也出現了壹些反彈聲音。

起洋名是迎合消費心理

改革開放,國門打開,我們發現跟世界壹比,落後太多了。在奮起直追的過程中,出現了大量崇洋媚外、混雜外文的地名。

這個小區起名“意大利風情”,那個商業大廈就叫“巴黎陽光”;妳起名“曼哈頓城”,我就叫“香榭麗舍”。開發個樓盤,不叫個“塞納河畔”就覺得賣不動,也不管旁邊是不是真的有條河。賣個瓷磚家具,不名之曰“馬可·波羅”、“達·芬奇”就覺得沒有檔次,也不管這些人物的名字、經歷跟產品有沒有關系。

這種傍洋名的做法,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現,根源則在於經濟上的不自信。

國產商品以及配套服務,過去十幾二十年,無論是品質還是應用性能,跟國際壹流水平確實有不小差距。這些都不是壹時能趕上的,因此,起個洋名,對國內壹些消費者的選擇心理來說,往往有推動作用。

除了用洋名之外,壹些刻意誇大的地名,比如“華人國際”、“龍禦天下”,壹些不明覺厲的名字,比如“丹璽琉泉”、“蔚瀾香醍”等,可能是為了抓眼球,吸引更多關註,也可能是扯虎皮做大旗,為自己的產品虛張聲勢。這些說到底還是底氣不足。

以歷史的眼光看,“大、洋、怪、重”地名的出現,是社會發展到壹定階段的產物。批判之,完全可以,也有必要,但要看到,在壹定時期內,壹部分消費群體對這種“洋氣”是買賬的。

改地名應當順勢而為

如果說,給產品、小區起洋名說明不自信,那麽,在我們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今天,改洋名是不是就壹定能凸顯我們更加自信?這需要辯證地看。

平心而論,在文化上,我們確實越來越自信。近年來新建的住宅小區、商業項目,貪洋求怪的現象越來越少了,有民族特色、歷史底蘊、有根據和依據的名字,越來越多了。

比如,有媒體統計,西安住宅樓的取名,“曲江”的出現頻率最高,足以說明以洋為貴的現象已經有所收斂。

這個趨勢保持下去,相信今後,那些攀附外國地名人名、刻意求大求怪的現象,會越來越少。因為消費者的心理也在發生變化,對文化本位的需求整體上升了。以前覺得洋氣的名字,現在就覺得不好了。總之,這是壹個市場行為,需求側的升級,自然就倒逼供給端主動祛除虛火妄癥了。

既然如此,各地政府主導改名也應順勢而為。

幾年前,江蘇有著千年歷史的駱馬湖鬧了場“改名風波”,有人把湖名改成了“馬上湖”,原因據說是因為“駱馬”諧音“落馬”,犯了忌諱。這就是不自信的表現,後來也沒改成。

另外,如果國內某個住宅小區叫“加州水郡”,那確實可以說是崇洋,但對居民的正常生活、對房子的價值,壹般沒有影響。有媒體報道,壹位住在洋名字小區的住戶說:“妳要是能解決孩子就近上學問題,別說我們不叫‘東方羅馬花園’,叫某某縣花園我們都樂意。”

也就是說,在壹些民生問題還沒有得到更好解決的情況下,大張旗鼓改名字,很可能會給社會、給老百姓造成壹種搞表面工程的印象。

此外還有壹個廣受關註的問題,就是改名過程中的成本有多少?誰來承擔?改名的標準是不是合理?

不能把好經念歪了

改名不是說把小區門口的字換了,換上新的就完了,這後面有壹系列的事情,涉及成本的測算和負擔問題。

最先想到的是,房本上的名字是不是也得改了?花費可能不多,但占用時間。身份證上的名字呢?戶口本上的名字呢?小區名字變了,商業項目換招牌了,那麽城市地圖、導航、路牌、工商登記信息等壹連串的更新,要付出多少成本、多少時間和精力?這些都需要明確,才能讓壹項好的舉措不至於發生擾民的不愉快。

另外,各地在推進改名工作中,標準上有不統壹、含混不清的地方。比如,某地在不規範地名認定原則和標準中提到,包含外國人名的地名要清理整治,但是反映中外人民友誼的地名除外。舉例裏提到“林肯公寓”、“馬可·波羅大廈”、“哥倫布廣場”都得改,但“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不用。

問題來了,林肯、哥倫布確實跟咱們沒什麽關系,但馬可·波羅不是向海外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嗎?他怎麽就沒反映出中外人民的友誼呢?

還有,“帶有濃厚封建色彩”的地名的認定問題,既然“皇帝”、“帝都”、“禦府”、“王府”都要改,那麽北京王府井百貨怎麽辦?

不用多舉例了,這種很容易讓人挑出硬傷的原則、標準,只能說明好經給念歪了。如果真像某地說的,“要采取部門會商、專家論證、社會聽證等方式,對擬清理的不規範地名充分征求各方意見”,相信效果會大不壹樣。

地名如何改官方回應了

不規範地名到底應該怎麽清理整治?近日,民政部、多地民政及相關部門進行了官方回應。

民政部:個別地方政策標準把握不夠準確

6月21日,民政部發布消息稱,2018年12月,民政部、公安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關於進壹步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的通知》(民發﹝2018﹞146號),對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工作作出安排部署。當前,各地正按照六部門部署,積極推進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工作,但個別地方也存在政策標準把握不夠準確、組織實施不夠穩妥等情況。

民政部區劃地名司有關負責人表示,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是進壹步規範地名管理、傳承和弘揚優秀地名文化的重要舉措。各地要準確把握政策,嚴格按照有關法規和原則標準組織實施,防止隨意擴大清理整治範圍。要重點清理整治社會影響惡劣、各方反映強烈的城鎮新建居民區、大型建築物中的“大、洋、怪、重”等不規範地名。要進壹步規範工作程序,充分進行專家論證,廣泛征求各方意見,審慎提出清理整治清單,嚴格按程序推進實施。要加強宣傳,為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工作營造良好氛圍。

海南:公示並非最終結果,將進行論證

6月19日,海南省民政廳召開媒體通氣會回應稱,“維也納酒店”是商家註冊的商標,此次清理整治的內容是地名標識,而非商標。“也就是說,商家使用這個商標沒有問題,但是不能把地圖上的地理位置寫成維也納,這是需要清理整治的內容。”海南省民政廳副廳長石清理說,關於地名將如何改這壹問題,下壹步,海南省民政廳將組織專家進行認證,出臺整改方案,在相關部門的指導下,進行整改。

“我們在省民政廳網站上發布的公示,並不是最終結果,只是評估論證階段的壹個關健環節。前壹階段,我們已經收集了社會各界提出的寶貴意見,下壹步將在充分研究分析相關意見的基礎上,組織專家對清理整治工作進行論證,使清理整治工作更具科學性和規範性。”石清理說。

河北:改名得先問老百姓答不答應

“比如我們河北,在遇到壹些‘老地名’需要更改時,我們會更尊重人民群眾的想法。”6月20日,河北省民政廳地名規範處負責人表示,如果河北民政部門覺得某處地名需要更正,那麽會先將其進行公示,假如群眾反對的聲音特別大,那就不會強行將其變更,“妳說妳要改,妳得先問問老百姓答應不答應,同意不同意,是不是?”

該負責人還表示,“更名”茲事體大,背後有著不小的行政成本,會對所在地居民身份證、戶籍、不動產登記等造成影響,所以應經過詳細論證才能推進。

廣西南寧:不會“壹刀切”強行要求更名

6月20日,廣西南寧市民政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目前針對不規範地名的整治工作,還處於摸排階段。針對摸排出來涉嫌存在問題的地名,還要征求相關利害關系人,如所在小區居民的意見,並不會“壹刀切”強行要求更名。

對於國家《地名管理條例》沒有明確要求必須更名,以及當地群眾不同意更名或可改可不改的,盡量不予更改,嚴禁隨意擴大清理整治範圍,杜絕亂改老地名。

陜西西安:將部分地名從列表清單中移除

6月20日,陜西西安市民政局回應,已將前期各區縣上報的151處不規範地名進行了逐壹核查。根據部分企業使用登記的相關證照及公司合法註冊名稱,已將部分地名從列表清單中移除,151處不規範地名縮減到了98個。

福建廈門:清單上的地名不壹定都會改

“清單上的地名不壹定都會改。”近日,福建廈門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對清單進行公示,就是為了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

據介紹,此次地名的清理整治,將以不影響社會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為前提,對那些群眾認為不需要改名的地名,就不壹定會放在最終的整治清單中。

廣東深圳:原則上不涉及身份證等證照變更

廣東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6月22日晚發布“說明”稱,本次整治的重點為預售樓盤不規範地名使用和道路名稱不規範等問題,原則上不涉及不動產權證、戶口本、身份證等相關證照的變更。“說明”還指出,使用時間較長、社會和群眾認可度較高的地名原則上不納入整治範圍。

(原題:《地名不規範,究竟該怎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