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胡氏宗祠的詞條
胡姓為安徽省尤其是皖南地區的大姓,胡氏名人輩出,安徽省境內分布的胡氏宗祠也是比較多的,最有名的幾個有黟縣西遞敬愛堂,績溪縣龍川胡氏宗祠,黟縣宏潭六甲祠等。
上圖1、2為西遞敬愛堂,下圖為龍川胡氏宗祠。皖南的地區的胡氏宗祠無論從建築、文化、人倫、民俗等角度都是絕世瑰寶。
國保龍川胡氏宗祠木雕極品的墨條值錢嗎
肯定值錢啊!
龍川胡氏宗祠位於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城東11公裏處的瀛洲鎮龍川村,建於明嘉靖二十五年,其以“木雕藝術博物館”和“民族藝術殿堂”著稱於世,1988年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外建築專家稱其“規模之大、時間之長、完整之好、裝飾之美為天下第壹”。
胡氏宗祠的建築格局
建築概況
龍川胡氏宗祠坐北朝南,前後三進,祠堂占地1564平方米,建築面積為1146平方米。長寬比例2:1。祠前廣場、望柱、欄板、旗礎石和階墀地坪均花崗石。南向,照壁隔龍川河,左右置青石板橋。
建築布局
三進七開間。前進門樓重檐歇山式,戧角8只,臺階5級,面寬22米。儀門高2.3米,***闊3.4米。門前石鼓、石獅對峙。門樓前後向有10根方石柱、5根月梁和4塊額枋。門樓後天井進深13.77米,闊13.10米。東西廊廡各有12根方石柱架,24根月梁。越天井登4級臺階為中進——祭典正廳,進深17.47米,闊22.16米,頂高9.3米。14根圍粗1.66米銀杏圓柱和大小12根冬瓜梁構成屋架。圓柱由蓮花形棗木柱_和8邊形石磉承頂。東、西序各12扇高3.68米落地隔扇門。上首原有24扇,今存半數。後進享堂上下兩層,前有狹長小天井,東西兩廊現存高2.65米落地隔扇門24扇。門樓上原懸明代文徵明手書“龍川胡氏宗祠”匾額,正廳前原懸匾額“宗祠”2字,落款為“嘉靖丁末年光澤王”(嘉靖帝叔父。正廳前原掛木刻楹聯兩副。
安徽宣城唯壹的5A級景區,迄今1600多年歷史,很多人卻不知道這裏
提起安徽,壹般最先想到的就是黃山,除此之外就是那壹座座鑲嵌在山間白墻灰瓦的徽派建築,作為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安徽的婺源、績溪、黃山等地坐落著數量眾多的徽派建築,徽派建築往往都位於山川風光優美的地方,且融合了中國傳統風俗文化的精華,以其獨特的地方特色、建築結構之精妙成為如今遊人熱衷遊歷的地方。
安徽最典型的徽派建築群要屬800多年歷史的宏村,也是安徽最著名的景點之壹,不過由於旅遊開發過度,破壞了原本屬於這些建築的古色古香。安徽的古村落我也曾去過不少,其中位於績溪縣的龍川村給的印象要更為深刻,這裏不僅遊客較少,古民居建築群也保存得比較完好。
龍川村,位於安徽宣城市績溪縣城東約11公裏處,從績溪縣乘坐6路公交車可直達龍川村,龍川村雖然沒有宏村的名氣,但這裏如今也是壹處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且是安徽宣城唯壹的5A景區。
龍川村是壹個典型的山村,在當地有“八分山水壹分田”的說法,農耕業在這裏並不發達,但也讓這座山村多了些“世外桃源”的靈秀之氣,如果從空中俯瞰龍川村,會發現這是壹座造型如船只的村落,在安徽有許多的“船形村”,龍川村就是其中之壹,有“壹帆風順”、“揚帆起航”之意。
龍川村歷史非常的悠久,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318年,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是壹座名副其實的千年古村落。在鹹康三年時,時任散騎常侍銜的胡焱遊歷華陽鎮時發現了這裏,見此處山水清麗、風光秀美,於是決定在此定居,胡氏家族由此誕生,直至今日的龍川村也主要以胡姓為主。
至明代時期為龍川村最為興盛的時期,當時的村內人口眾多、商業發達且名人輩出,先後曾在這座偏僻的山村中走出了10多位進士,為周邊著名的“進士村”,其中最著名的當屬任職南京戶部尚書的胡富和官至太子太保兵部尚書胡宗憲。置身村落之中,隨處可見的名人故居,也是龍川村壹道靚麗的風景線。
在龍川村中有壹條“水街”,水街長約500米,水街兩側擁有眾多的文物古跡和歷史建築,且皆為白墻灰瓦的徽派建築。在水街上還擁有壹條長廊,這在安徽眾多古村落中是少見的,長廊通幽,故意盎然。
在水街上印象比較深刻的要屬這個亭子,為“如心亭”,如果不是導遊介紹可能就把這裏當成了壹座普通的長廊建築而走過去了。如心亭的如心兩字有“收發如心,進退自如”的意思,亭子內部看似簡陋卻蘊含了徽派建築的精妙之處,中間開有壹處天井,為了防止下雨天雨水聚集流淌而專門設置了兩根磚質水筧筒,這樣雨水就可以順著管道流淌到下水道。
龍川村中坐落著多座牌坊,其中最著名的是這座“奕世尚書坊”,據史料記載,奕世尚書坊始建於明嘉靖41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由於牌坊年數已久險些倒塌,當地為保護這座牌坊而架設了鐵柱及圍欄保護了起來。
整個牌坊高10米,為坊頂為歇山式,由四柱三門五樓式結構組成,牌坊用材為花崗石和茶園石,四根立柱的南北兩側各設有抱鼓石護靠,其造型格外的巧妙,堪稱古牌坊中的精品之作。
在牌坊上刻有“恩榮”、“大司馬”、“奕世尚書”的字樣,彰顯了這座牌坊的地位。細看這座牌坊,上面的鏤空石雕格外讓人驚艷,尤其是那鏤空石雕的花瓶、龍鳳圖案,其造型之精妙、工藝之精湛及美輪美奐的造型無不讓人流連忘返,堪稱徽派石雕之最。
整個龍川村內擁有眾多的景點,除了奕世尚書坊外,最值得壹去的就是“胡氏宗祠”,胡氏宗祠建於明代嘉靖25年,至今已有近500年歷史,有“江南第壹祠”、“木雕藝術博物館”、“民族藝術殿堂”的美譽,是龍川村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建築群。
從外觀看胡氏宗祠,就足可以感受到其壯觀氣派,整個胡氏宗祠為前後三進,其中前進的門樓為重檐歇山式建築,飛檐翹角及壹根根粗大的石柱、月梁這座門樓看起來格外的大氣。
走進胡氏宗祠,其敞亮的天井及寬敞的正廳映入眼簾,站在正廳擡頭望去,14根1.66米粗的銀杏圓柱和12根冬瓜梁組成的屋架展現了這座建築群的地位,加之建築內部眾多造型精美的木雕、石雕,完全對得起其“木雕藝術博物館”的美譽。
當然,龍川村還有許多值得遊玩的地方,尤其是村落外靠近群山邊的木石結合的拱橋,其景色似乎已與四周的綠水青山相融合,這番景象用“世外桃源”來形容我覺得並不為過。
不知道,妳有沒有去過或聽說過安徽績溪的“龍川村”?對這裏有什麽印象?妳認為安徽最值得去的古村落是哪裏?歡迎留言評論。
十大著名的祠堂
如下:
1、洪洞大槐樹·百家姓祠堂:
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是以“尋根”和“祭祖”為主題的民祭聖地,六百多年來,壹直被當作“家”、稱作“祖”、看作“根”,被譽為“根祖聖地,華人老家”。祭祖堂是整個祭祖園的核心,為洪洞大槐樹景區的壹個祠堂,總***供奉著向南遷徙的1230個姓氏牌位,是全國最大的姓氏祠堂,也是中國最大的百家姓祠堂,素有“天下華人民祭第壹堂”美譽。
2、太原晉祠:
晉祠,原為晉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為祭祀西周初晉國第壹任諸侯姬虞的祠堂,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皇家園林,晉國的宗祠,也是世界王氏、張氏發祥地,入選第壹批“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名單。
晉祠是中國最美的宗祠,是集中國古代祠祀建築、園林、雕塑、壁畫、碑刻藝術為壹體的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世界建築、園林、雕刻藝術中7世紀至12世紀間極為輝煌壯美、璀璨絢爛的篇章。
3、成都武侯祠:
武元年(221年劉備惠陵修建時,在修建惠陵的同時也修建了漢昭烈廟,是全國唯壹的君臣合祀祠廟和最負盛名的諸葛亮、劉備及蜀漢英雄紀念地及全世界影響最大的三國遺跡博物館,享有“三國聖地”之美譽,入選第壹批“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名單,為國家壹級博物館,也是中國十大祠堂之壹。
武侯祠於2006年入選“成都十大城市新名片”,在2018年入選“四川十大歷史文化地標”,成為成都壹張響亮的文化名片。
4、廣州陳家祠:
陳家祠堂又稱“陳氏書院”,俗稱陳家祠,始建於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是清代廣東各地陳姓宗族在廣州合資建造的合族祠,集嶺南地區多種建築裝飾工藝於壹體,包括有木雕、磚雕、石雕、陶塑、灰塑、銅鐵鑄和彩繪,被譽為“嶺南建築藝術的明珠”“百粵冠祠”,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裝飾最精美的祠堂,入選第三批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名單。
陳氏書院以“古祠流芳”之名兩度入選“新世紀羊城八景”,被譽為“廣州文化名片”,成為國內著名的宗祠之壹。
5、龍川胡氏宗祠:
龍川胡氏宗祠位於國家5A級旅遊景區——龍川風景名勝區內,建於明嘉靖二十五年(1547,入選第三批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名單,是國內著名的胡姓姓氏祠堂,享有“木雕藝術殿堂”、“江南第壹古祠”美譽。
龍川胡氏宗祠占地1146平方米,祠堂的建築十分壯觀雄偉,又以“木雕藝術殿堂”和“民族藝術博物館”著稱於世,是徽派古建築藝術磚木石雕的寶貴遺產,中外建築專家稱為“規模之大、時間之長、完整之好、裝飾之美為天下第壹”,也是國內最華美的祠堂之壹。
6、李家龍宮:
李家龍宮,又稱李氏祠堂,始建於唐初,為唐代宮廷式古建築群,是天下李氏族人敦宗睦族、祭祀先祖的宗祠,因唐太宗李世民禦筆親書“李家龍宮”和“追本溯源”牌匾而聞名。
李姓人口達壹億之多,成為全中華民族最大的姓氏,也是全世界第壹大姓,而隴西是李氏壹族的發源地,有“天下李氏出隴西”之說,因此,坐落在隴西的李家龍宮,是全國李氏,乃至全球李氏追本溯源的宗祠,這裏殿堂林立,建築巍峨,規模宏大,且規格較高,自古以來,李姓後裔均在此祭祀祖先。
7、曲阜三孔·孔廟:
曲阜明故城三孔旅遊區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風景名勝區,是以曲阜的孔廟、孔府、孔林為旅遊依托的中國三大古建築群之壹。其中,“孔廟”是祭祀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廟,中國四大文廟之壹,是中國現存規模僅次於故宮的古建築群,堪稱中國古代大型祠廟建築的典範,入選第壹批“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名單。
曲阜孔廟始建於魯哀公十七年(前478年,歷代增修擴建,在古代歲時奉祀,西漢以來歷代帝王不斷給孔子加封謚號,孔廟的規模也越來越大,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孔廟。
8、太廟:
太廟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東長安街天安門東側,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祖的地方,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祖的祠堂,是世界文化遺產-北京故宮的重要組成部分,入選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太廟***有三重圍墻,由前、中、後三大殿構成的三層封閉式庭院,是紫禁城的重要組成部分,位於已劃定的世界文化遺產北京故宮保護緩沖區內,按照“左祖右社”的古制與紫禁城同時建成,歷經明清兩朝,是中國現存較完整的、規模較宏大的皇家祭祖建築群。
9、眉山三蘇祠:
眉山三蘇祠,原是北宋大文豪蘇洵、蘇軾、蘇轍三父子的故居,始建於北宋,元代改宅為祠堂,同時供奉蘇氏祖輩,祠內保存有16處古建築及木假山堂、古井、洗硯池等蘇家遺跡,收藏有數千件有關三蘇的文物文獻,陳列有三蘇家訓家風、生平成就、東坡書法碑林,是國內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三蘇紀念祠堂。
10、潮州市韓文公祠:
韓文公祠,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現存最早紀念唐代文學家韓愈的祠廟。韓文公祠歷經康熙十年至十三年(1671年—1674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等數次重修。韓祠主體建築分前後二進,古樸典雅,肅穆端莊。祠內梁間遍掛名家題寫匾額,沿壁則環列歷代碑刻40面,其中不乏書法珍品和研究專訪文史的珍貴資料,是中國十大著名祠堂之壹。
徽州胡氏宗祠的建築布局是怎樣的?
在徽州,胡氏宗祠十分有名。它坐落於績溪縣瀛洲的壹片開闊地上。環山抱水,坐北朝南,前後三進,由影壁、平臺、門樓、庭院、廂房、寢室、特祭祀等9部分組成。胡氏宗祠始建於宋代,明代嘉靖年間大修,主持修繕的,就是當時的兵部尚書胡宗憲。
宗祠采用中軸線東西對稱布局的建築手法,氣勢磅礴,蔚為壯觀。跟其他家族祠堂壹樣,胡氏祠堂也有著天井,喻義是“四水歸堂”,但天井在祠堂裏,還有著更深壹層的意思,那是象征著人丁新旺,家族源遠流長,如天水壹樣長流不息。這樣的宗祠顯示出了胡氏家族的輝煌,足以讓胡氏的後代子孫產生壹種榮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