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人造的?
1、蝙蝠、海豚與聲納
聲納從發射器中發射出可穿越水和空氣的低頻率聲音脈沖,聲音脈沖遇到障礙物會被反射到接收裝置。根據聲音脈沖的傳播速度與回聲傳回的時間,就可測得魚障礙物之間的距離。人類正是根據蝙蝠和海豚的回聲定位原理發明了聲納。
2、潛艇與“鯨背效應”
現代核潛艇能夠在水下停留很長壹段時間,但是在冰下發射導彈需要破冰漂浮,這就帶來了壹個問題。
每20到60分鐘,鯨魚將浮出水面呼吸(稱為“噴氣機”),潛艇專家從這個靈感,因此提出在命令潛艇的頂部平臺殼牌和上層建築,加強材料強度,在模仿的外觀的鯨魚,如期實現“鯨魚效應”當打破僵局。
3、響尾蛇與熱成像攝像機
響尾蛇可利用它天生的紅外線感知能力發現四周的獵物,熱成像攝像機利用的就是這壹原理。
4、蝴蝶與衛星控溫系統
當暴露在強烈的陽光下,在太空中運行的地球衛星的溫度可高達200℃;在陰影區域,衛星的溫度降至-200℃,因此衛星上各種復雜的儀器很容易被烘烤或冷凍。後來,科學家從蝴蝶身上獲得靈感,解決了這個問題。
原來蝴蝶的身體表面長著壹層小鱗片,這些鱗片起著調節體溫的作用。每當陽光直射時,當溫度上升時,鱗片自動打開,以減少陽光的輻射角度,從而減少熱量的吸收;而當外界溫度下降時,鱗片自動閉合,貼近體表,使陽光直接照射到鱗片上,從而將體溫控制在正常範圍內。
科學家為人造衛星設計了壹種看起來像蝴蝶鱗片的溫度控制系統。
5、蜘蛛網與鎧甲
生物學家研究過蜘蛛絲,發現它的強度是同樣大小的鋼絲的五倍。
受此啟發,英國劍橋PA科技有限公司嘗試生產像蜘蛛網這樣的高強度纖維,可以編織或制成復合材料,用作防彈衣、防彈車、坦克、裝甲車等的結構材料。穿上這種盔甲,不僅減輕了重量,還提高了性能,而且經久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