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蜀錦織造
錦上添花 花似霞
蜀錦多用染色的熟絲線織成,用經線起花,運用彩條起彩或彩條添花,用幾何圖案組織和紋飾相結合的方法織成。
神話傳說、占祥銘文、花鳥禽獸。蜀錦以其傳神的構圖,精妙的繡工在壹尺見方的繡布上寄托著人們的美好願景。
蜀錦 寸如金
要完成壹件精美的蜀錦作品,需經歷初稿設計、定稿、點意匠、挑花結本、裝機、織造等幾個重要過程。
蜀錦之美,在於它厚重的文化藝術內涵和獨特的工藝技藝。即便是經驗豐富的工匠滿負荷工作壹小時也只能織出壹至二厘米,其價值遠非充斥市場的數碼布可比。
匠人匠心
手中織出的東方的神韻
傳承千年而不絕,蜀錦是有生命的。
繡出來的是圖案,織進去的是靈魂。
它是集萬千希冀於壹身的精神傳承。
歲月流轉,蜀錦仍有萬千氣象。因為有“用壹輩子時間去探索蜀錦”的匠人,才有這千古絕色的蜀錦。
胡光俊
成都古蜀蜀錦研究所所長,四川省織錦工藝大師、四川省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蜀錦織造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織錦系列》榮獲2013中國旅遊商品大賽銀獎
《成都風情系列蜀錦錦畫》榮獲2014中國旅遊商品大賽金獎
《蝶紋錦》榮獲2015中國四季絲綢面料
創新設計大賽秋冬季面料組銅獎
《十二金釵》榮獲2016年巨匠匯第三名
《金陵十二釵》榮獲2017年美國洛杉磯
華人工商大展“中華文化特色產品”金獎
蜀錦是中國重要的文化遺產,也是成都的標誌性技藝。在‘絲綢之路’中作為文化交流及貿易的載體見證了歷史的發展,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
與蜀錦結緣
蜀錦是個匠活,而蜀錦的傳承人則是匠人。他更喜歡稱自己為“蜀錦人”。1971年,胡老師進入蜀錦廠,從事蜀錦織造技藝和紋織裝造工藝工作,從此便再也沒有離開過蜀錦這門古老的技藝。
四十載風雨歲月,胡老師早已將自己的生活融入了蜀錦,讓蜀錦這門傳統技藝在他的堅守下熠熠生輝。
匠心傳承
蜀錦織造工藝工種工序繁多,很多年輕人都不願意學習這門古老技藝。這對於將要瀕臨失傳的技藝保護、繼承、發展下去是極為不利的。
蜀錦制作過程
蜀錦與花樓織機融合在壹起的蜀錦織造技藝,從紋樣設計、挑花結本到挽花工、織工合作生產,壹直秉承古老的傳統。
完成壹個作品要由多個部分組成:紋織工藝設計;提花機組裝工藝;提花裝造工藝;經緯準備工藝;織機安裝和織造工藝等工種工序。每壹項對其技藝要求之高,復雜程度,都令人嘆為觀止。
點意匠
根據花樓織錦機的技術參數及產品工藝提供的技術條件,進行紋樣設計。將設計好的圖案繪制在格子紙上著色,通過這壹步把設計圖翻譯成生產可以用的圖紙。
挑花結本
這是項極其考驗眼歷的工作,壹根花鉤牽引著五顏六色的紡線,或挑或提,將結構、位置、色彩的所有信息挑制成花本程序。
提花裝造
提花裝造是織造準備工序中最為關鍵也最為艱難的壹步。
經線和緯線的數量是9600根,連接控制它們的纖線有11520根都要在花樓機上壹壹對應,每根絲線的粗細只有1毫米。
與時俱進,純粹亦創新
隨著科技發展,電子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應用越來越普及,上世紀90年代電子提花機研制成功。提花織物告別了提花紋板起花的時代,只要是與設計工藝,裝造工藝相同規格的品種均可上機織造,兼容性更大,縮短了生產周期。擋車工不再為爬花樓清花、補紋板而煩惱,既減輕了勞動強度,也保障了人身安全。
正是這次升級為蜀錦在現代化產業裏能夠存留,蜀錦這壹朵奇葩必將放射出更加璀璨奪目的光彩。
錦上添花,流光溢彩
蜀錦織品構成有多種紋路、顏色豐富層次分明、在自然光線下能反射不同色彩。除開肉眼可見的不同外,蜀錦織品摸起來厚重且凹凸感強。
“熊貓戲竹”、“芙蓉錦雞圖”等作品最佳的展現蜀錦的質感、光澤、華貴與立體效果,錦與畫相互輝映,錦的質感激活名畫氛圍。蜀錦,重現了傳世名畫的神韻。
蜀錦,悄然驚艷了兩千年的歲月。手藝是個無價之寶,凝聚了歷代先人心血的傳世珍品,任憑時光荏苒,滄海桑田,留下的,是永恒的光輝。
壹個人,壹件事,壹輩子
傳 承的道路,胡光俊義無反顧
拾起傳統,是堅守;走出守舊,是突破
兩者兼得之,方成傳世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