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古婚禮
八擡大轎、儀仗開道、花轎迎親、獅舞引門,選擇中式婚禮的目的,是重拾近乎丟失了的華夏民族婚俗!到中國來舉行壹個傳統的中式婚禮,將會讓妳深深地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和了解中國文化的豐富內涵。
通過中式婚禮,使普通老百姓及外國友人更加了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得年輕人更加珍惜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並且,新人會在婚禮中留下最富有傳奇和美好的回憶。
中式婚禮必將在短期內大行其道。
中式婚禮之必備元素
★花轎:花轎作為傳統婚禮的核心部分是從南宋開始流行的。它分四人擡、八人擡兩種,又有龍轎、鳳轎之分。轎身紅幔翠蓋,上面插龍鳳呈祥,四角掛著絲穗。有錢人家娶親為五乘轎,花轎三乘,娶親去的路上女迎親者坐壹乘,其余二乘由壓轎男童坐;迎親回來時新娘、迎親、送親者各坐壹乘,另有二乘藍轎,用藍呢子圍蓋,上面插銅頂,由新郎、伴郎各坐壹乘。
轎子曾流行於廣大地區。自古以來歷代相襲。因時代、地區、形制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如肩輿、檐子 、兜子、眠轎、暖轎等。現代人所熟悉的轎子多系明、清以來沿襲使用的暖轎,又稱帷轎。木制長方形框架,於中部固定在兩根具有韌性的細圓木轎桿上。轎底用木板封閉,上放可坐單人或雙人的靠背坐箱。轎頂及左、右、後 3側以帷帳封好,前設可掀動的轎簾,兩側轎帷多留小窗,另備窗簾。歷代統治階級都曾制定過轎子的形制等級,體現在轎子的大小、帷帳用料質地的好壞和轎夫的人數等方面。民間所用的轎子分素帷小轎和花轎兩種。前者系壹般婦女出門所用之物,後者則專用於婚嫁迎娶。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素帷小轎 、花轎都被旅遊業啟用。花轎多設置在旅遊點,與中國帝王傳統的結婚禮服——鳳冠、霞帔配合,用來接待中外遊客,舉行中國古代婚禮儀式,或用作拍照道具。素帷小轎則作為江浙山區的壹種民俗交通工具,用來迎送中外遊客。由柳洪平創建。
中式婚禮的壹般流程
●擡轎起程:在鑼鼓、嗩吶、舞獅的伴隨下,花轎開始起程。按傳統,新娘應該被兄弟背出來送上轎子。不過現代人多獨生子女,只能由表兄弟或伴郎代勞,通常也改背為抱了。花轎的路程目前只是走走形式,除非兩家特別近,要不從上海這頭擡到那頭,肯定累趴下。不過按照慣例是要給轎夫紅包的,否則他們會有意顫動花轎,讓新娘“好受”
●跨火盆和射箭:古禮中是新娘坐花轎過炭火盆,不過現在通常都是新娘在媒人的攙扶下直接跨了。然後在下轎之前,新郎還得拉弓朝轎門射出3支紅箭,用來驅除新娘壹路可能沾染的邪氣。
●拜堂和交杯酒:火盆之後有的還要跨過馬鞍,征兆新人婚後合家平安;然後才由新郎用條紅布包著的秤桿挑開新娘頭上的喜帕,這時,壹對新人就該正式拜堂了。拜堂後最重要的部分不是交杯酒(合巹酒),而是給雙方高堂敬茶,通常這個時候是弄得壹群人聲淚俱下,場面之感人,在熱烈的喜慶氣氛中也透滲透著濃濃的親情。
●同心結發和謝媒:現代的娶親儀式,很多都是把該在洞房裏的事搬出來展示。比如說結發,應是新人在洞房裏相互剪些頭發,作為夫妻關系的信物放在壹起保存,現在則是當眾表演。之後雙方母親同點龍鳳燭,新人交換香書美玉做信物,再請出媒人贈送蹄膀。
中式婚禮花銷
辦壹場地道的中式婚禮環節可真不少,比如會場布置雖然可以省略鮮花,卻多了無數道具。化妝師也會比較辛苦,因為除了新人,還有伴娘、媒婆、家人等都得配合化妝。至於主持人,價格就更高了,因為復古婚禮套詞很多,而且很多都得又唱又吆喝。然後還得請壹位相當於導演性質的現場總監,以協調扮演各種角色的人,婚禮督導更非請不可,因為花轎的路線以及酒店方面的協調始終得有人去搞定。
婚禮現場
“壹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這樣的場景想必壹般人都會感覺熟悉。不過,本文的圖片可不是電影電視中的劇照,而是百分百的真人秀哦!在厭倦了草坪婚禮、燭光婚禮、遊輪婚禮等西式婚禮後,本市的新婚佳人又重新變得傳統起來,壹場場鞭炮聲、嗩吶聲、鑼鼓聲此起彼伏的復古婚禮借著春節前後的好日子,紛紛隆重“上演”。
★鳳冠霞帔服裝是最不可少的道具了,嫁女兒的人家無論貧富對嫁衣都是十分的講究。內穿紅襖,足登繡履,腰系流蘇飄帶,下著壹條繡花彩裙,頭戴用絨球、明珠、玉石絲墜等裝飾物連綴編織成的“鳳冠”,再往肩上披壹條繡有各種吉祥圖紋的錦緞—“霞帔”。
大紅衣服穿在身上怎麽看怎麽喜氣,尤其是頂帶花翎,身著蟒袍玉帶的新郎倌,比起西式婚禮中的黑西裝,另有壹種富貴氣。
★旗鑼傘扇:它位於迎親隊伍之中、花矯之前,可令整個迎親儀式熱鬧、壯觀。
★鞭炮:迎親禮車在行進途中,應壹路燃放鞭炮表示慶賀。
★蓋頭:古時新娘著鳳冠霞帔的同時都用紅布蓋頭,以遮羞避邪,紅色取吉祥之意。
★馬鞍:“鞍”與“安”同音,取其“平安”長久之意。多放於洞房的門檻上,表示新娘跨馬鞍,壹世保平安。當新娘前腳邁入門檻,後腳擡起還沒有落下的時候,這時由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全人把馬鞍抽掉,正好符合了“烈女不嫁二夫,好馬不配雙鞍”的意思。
★火盆:它是放置於大門口的壹盆火,讓新娘邁過去,寓意婚後的日子紅紅火火。
★天地桌:多置於院中,桌上放大鬥、尺子、剪子、鏡子、算盤和秤,稱為“六證”。意思是:可知家裏糧食有多少、布有多少、衣服好壞、容顏怎樣、帳目清否、東西輕重等。民間常有只有“三媒(媒人)六證”俱全,才表示新婚合理合法的說法。等到吉時舉行的結婚典禮,就俗稱為“拜天地”,由司儀主持,壹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是夫妻對拜。
★秤稈:入洞房後,新郎用秤稈挑去新娘的紅蓋頭,取意“稱心如意”。
★花燭:在婚禮儀式中使用大紅色的成對蠟燭,點燃於廳堂及洞房之內。因其上多有金銀龍彩飾,故稱為“花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