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波羅從中國拿走壹件寶物,返回意大利,此寶讓全歐洲羨慕不已,為何?
據說,意大利探險家馬可·波羅離開元大都準備返回故鄉時,就曾經向忽必烈請求將這種冰奶酪的配方傳給自己。不過元朝嚴禁將冰奶酪的制作方法外傳,只有皇宮裏的人才能享用。忽必烈思來想去認為馬可·波羅是自己的朋友,便將這種冰酪的制作方法傳給了他。1296年,馬可·波羅從中國返回了故鄉意大利,回到意大利之後馬可·波羅前去覲見意大利王室。期間馬可·波羅送上了中國的壹些特產,比如瓷器、玉器、還有刺繡品,同時馬可·波羅還將冰奶酪的制作方法獻給了王室。沒想到意大利王室對冰奶酪的重視程度,甚至超過了瓷器、名人字畫,還有那些刺繡品。
從13世紀之後,整個歐洲也開始風靡吃冰奶品的習慣。其實冰奶酪就是如今的冰淇淋,而冰奶酪的制作方法和此前介紹的"酥山"差不多。比如南宋詩人楊萬裏曾經寫過:"似膩還成爽,才凝又欲飄,玉來盤底碎,雪到口邊銷。"這首《詠酥》詩就是描寫,夏天酷暑之際吃到冰奶酪之後的感覺。加上中世紀的歐洲貴族本就十分崇拜中國產的物品,冰奶酪經馬可·波羅之口傳往歐洲,也就是現在我們吃的冰淇淋的雛形。後來到了明朝中期,我國百姓發現利用硝酸鉀溶於水時的吸熱反應,可以將水立馬變成幹冰,賣冰的商人便應運而生。
大家可以回去問問長輩,他們小時候還會時常看到,有些走街串巷挎壹個大箱子,箱子外面包著棉被的商人。棉被箱子裏面也正是那些冰淇淋,或者是冰棒。所以如今什麽哈根達斯以及從歐美傳來的冰淇淋,若追根溯源都是從中國傳過去,後經外國人改良後的冷飲,而馬可·波羅也是歐洲人能吃上冰淇淋的頭號功臣。
參考文獻:周禮、詩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