盔犀鳥的鶴頂紅
壹般的鳥類頭骨皆為中空,無法雕刻,而盔犀鳥的頭胄部分為實心,且外紅內黃,質地細膩,易於雕刻,堪比象牙。盔犀鳥的頭胄之所以被稱為鶴頂紅,並非因出產地命名,而是東南亞藩屬國作為貢品進貢的頭胄,無人知曉該鳥形態,便將其冠以“仙鶴”之名。恰因古代文官朝服之上多有以“仙鶴”為圖案,這種“官居壹品”、“指日高升”的寓意便自然賦予其中,取其色澤紅艷之故,故稱鶴頂紅。可制成鼻煙壸、皮帶扣,雕刻小動物或山水人物藝術品。尤其直接雕刻於其頭部的精巧雅致雕刻品,形態美妙無比,非壹般象牙雕能媲美。
亦有將其雕刻為手串、戒指等的。
鶴頂在元代已入中國,但廣為國人所知則是鄭和下西洋之後。因出產國多以為貢物,故典制不僅在貢國下列出,且還規定了正式的回賜價格。朝廷的官員多用於制杯、腰帶等以資賞玩。明中葉後國力漸漸減弱,出產國不再進貢,因此鶴頂紅逐漸變,因而更加貴重;至清初實施海禁政策,與產地貿易斷絕,在中國遂至絕響。
隨著收藏升溫,地下貿易屢禁不絕,盔犀鳥作為瀕危物種,生存面臨極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