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大,十三大,十壹屆三中全會的區別
壹、會議內容不同
1、十二大
(1)審議第十壹屆中央委員會的報告,確定黨為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而奮鬥的綱領。
(2)審議和通過新的《中國***產黨章程》。
(3)按照新黨章的規定,選舉新的中央委員會、中央顧問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2、十三大
報告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壹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制定了到下世紀中葉分三步走、實現現代化的發展戰略,並提出了政治體制改革的任務。
十三大是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以來路線的繼續、豐富和發展,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飛躍,開辟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之路。
3、十壹屆三中全會
第壹,重新確立了黨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全會堅決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高度評價了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壹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
第二,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政治路線。全會果斷地停止使用“以階級鬥爭為綱”和“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口號,作出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並富有遠見地提出了對黨和國家各個方面的工作進行改革的任務。
第三,重新確立了黨的正確的組織路線。提出要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加強社會主義法制的任務,審查和解決了黨的歷史上壹批重大冤假錯案和壹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糾正了過去對彭德懷、陶鑄、薄壹波、楊尚昆等同誌所作的錯誤結論。
二、會議背景不同
1、十二大
自從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以來,經過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艱苦努力,中國***產黨已經在指導思想上完成了撥亂反正的艱巨任務,並且在各條戰線的實際工作中取得了撥亂反正的重大勝利,實現了歷史性的轉折。
為了總結過去6年的歷史性勝利,進壹步肅清十年內亂所遺留的消極後果,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確定繼續前進的正確道路、戰略步驟和方針政策,中國***產黨召開了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2、十三大
自從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和黨的十二大以來,九年時間,我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的總方針的指引下,在撥亂反正的基礎上,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決而有步驟地進行全面改革和對外開放。
在經濟、政治、思想、文化、國防、外交等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其中以經濟建設尤為突出.1986年同1978年相比,國民生產總值、工農業總產值、國家財政收入和城鄉居民平均收入水平都大體翻了壹番。
過去的九年成為建國以來經濟發展最旺盛、 國力增長最迅速、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最多的時期。它開辟了建國以來黨的歷史發展的新階段。
黨明確認識到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在此基礎上尋找出了壹條符合中國國情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為了繼續發展這種良好的局面和深化改革,中***中央決定召開黨的十三大.
3、十壹屆三中全會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文革結束,但當時中***中央主要領導人提出“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維護和堅持“左”的錯誤,使黨和國家的工作出現在徘徊中前進的局面。1978年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重新確立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為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思想基礎。
三、意義不同
1、十壹屆三中全會
會議徹底否定了“兩個凡是”的方針,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停止使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會議實際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
2、十二大
標誌著黨成功地實現了具有重大歷史性意義的偉大轉變。 它開始把中國帶入建設有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新的政治軌道,並以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而永遠載入史冊。
3、十三大
是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以來路線的繼續、豐富和發展,是符合我國國情的精辟的理論闡釋。據此,報告分別提出了發展經濟戰略、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改革開放中的黨的建設、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等諸方面的基本方針。此外,報告還規定了6個方面的長遠性指導方針。
百度百科-十三大
百度百科-十壹屆三中全會
百度百科-十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