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嶺石的結構形態
三斜晶系,a0=0.514nm,b0=0.893nm,c0=0.737nm,α=91.8,β=104.7,γ=90;Z=1。結構屬TO型,即結構單元層由矽氧四面體片與“氫氧鋁石”八面體片連結形成的結構層沿c軸堆垛而成。層間沒有陽離子或水分子存在,強氫鍵(O-OH=0.289nm)加強了結構層之間的連結。
實際結構中,由於“氫氧鋁石”片的變形以及大小(a0=0.506nm,b0=0.862nm)與矽氧四面體片的大小(a0=0.514nm,b0=0.893nm)不完全相同,因此,四面體片中的四面體必須經過輕度的相對轉動和翹曲才能與變形的“氫氧鋁石”片相適應。高嶺石中結構層的堆積方式是相鄰的結構層沿a軸相互錯開1/3a,並存在不同角度的旋轉。所以,高嶺石存在著不同的多型。最常見的多型是1Tc,其次有迪開石(dickite)和珍珠石(nacrite),而1M多型少見。通常所說的高嶺石是指1Tc高嶺石。
上述高嶺石結構層在堆疊過程中,如果在層間域內充填壹層水分子,則形成埃洛石Al4[Si4O10](OH)8·4H2O。在埃洛石的晶體結構中,由於層間水分子的存在,破壞了原來較強的氫鍵連結系統,矽氧四面體片與“氫氧鋁石”片之間的差異通過卷曲才能得以克服,從而使埃洛石呈四面體片居外、八面體片居內的結構單元層的卷曲結構形態出現。因此,埃洛石的結構可視為被水分子層隔開的高嶺石結構,c0=1.01nm。
多呈隱晶質致密塊狀或土狀集合體。電鏡下呈自形六方板狀、半自形或它形片狀晶體。鱗片大小壹般為0.2~5μm,厚度0.05~2μm。有序度高的2M1高嶺石鱗片可達0.1~ 0.5mm,有序度最高的2M2高嶺石鱗片可達5mm。集合體通常為片狀、鱗片狀、放射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