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短小的哲理散文
在英國民間流傳著這樣壹首歌謠:
缺了壹枚鐵釘,掉了壹只馬掌;
掉了壹只馬掌,失去壹匹戰馬;
失去壹匹戰馬,損了壹位騎兵;
損了壹位騎兵,丟了壹次戰鬥;
丟了壹次戰鬥,輸掉壹場戰役;
輸掉壹場戰役,毀了壹個王朝。
同所有民間諺語和歌謠壹樣,這首歌謠也是源自於社會生活當中,它反映的是戰場上的壹個真實事件,而且這首歌謠還以極其生動和簡潔的形式幾乎十分完整地敘述了那場戰爭。
那是在1485年,當時的英國國王到波斯沃斯征討與自己爭奪王位的裏奇蒙德伯爵。決戰馬上就要開始了,戰鬥雙方劍拔弩張。他們都知道勝敗將在此壹舉,他們當中總有壹方要戴上大英帝國的王冠,而另壹方則只能淪為階下囚。
決戰開始的前壹天,國王責令全軍將士都要嚴整軍容,並且要把所有的戰鬥工具調整到最好的狀態,比如,確保足夠的盾牌和長矛數量,使自己的鋼刀更加鋒利,以及使自己的戰馬更加勇往無前等。壹位叫做傑克的毛頭小夥子在這場戰役中擔任國王的禦用馬夫。他牽著國王最鐘愛的戰馬來到了鐵匠鋪裏,要求鐵匠為這匹屢建奇功的戰馬釘上馬掌。
釘馬掌只是壹件小活兒,卻因最近戰事頻繁,鐵匠鋪的生意都好得不得了,所以鐵匠對這個年輕的馬夫有些怠慢。身為國王的馬夫,傑克當然容不得對方的這種輕視態度,於是他端著架子對鐵匠說:“妳知道這匹馬的主人是誰嗎?妳知道這匹戰馬將要立下怎樣的戰功嗎?告訴妳,這可是國王的戰馬,明天國王就要騎著它打敗裏奇蒙德伯爵。”鐵匠再也不敢怠慢眼前的小馬夫了,他把馬牽到棚子裏開始為馬釘馬掌。
釘馬掌的工作其實很簡單,這個技藝嫻熟的鐵匠不知道已經為多少戰馬釘過馬掌了。但是今天,就在為國王的禦用戰馬釘馬掌的這壹刻,他卻感到了為難,原來他手中的鐵片不夠了。於是他告訴馬夫需要等壹會兒,自己要到倉庫中尋找壹些能用於釘馬掌的鐵片。可是馬夫傑克卻很不耐煩,他說:“我可沒有那麽多時間等妳,裏奇蒙德伯爵率領的軍隊正在壹步壹步地向我們逼進,耽誤了戰鬥,無論是妳還是我都承擔不起責任。”看到鐵匠愁眉苦臉的樣子,他又說:“妳可以隨便找其他壹些東西來代替那種鐵片嗎?難道在妳偌大個鐵匠鋪裏就找不到這樣壹些東西嗎?”傑克的話提醒了鐵匠,他找到壹根鐵條,當鐵條被橫截之後,正好可以當成鐵片用。
鐵匠將這些鐵片壹壹釘在了戰馬的腳掌上,可是當他釘完第三個馬掌的時候,他發現又有新問題出現了———這壹次是釘馬掌用的釘子用完了,這不能怪鐵匠儲備的東西不夠豐富,實在是戰爭中需要用的鐵制工具太多了。鐵匠只好再請求馬夫再等壹會兒,等自己砸好鐵釘再把馬掌釘好。馬夫傑克實在是等不及了,讓鐵匠再湊合湊合得了,鐵匠告訴他恐怕不牢固,但馬夫堅持不願意再等了。這匹戰馬就這樣帶著壹個缺少了釘子的馬掌離開鐵匠鋪,載著國王沖到了戰鬥的最前沿。
最後的結果就如同那首歌謠唱的那樣,國王在騎著戰馬沖鋒的時候,沒有釘牢的馬掌忽然掉落,戰馬隨即翻倒,國王滾下馬鞍被伯爵的士兵活活擒住,這場戰役以國王的徹底失敗而告終。
千裏之堤,潰於蟻穴;壹個龐大的王朝,足以被壹個鐵釘毀掉。過去聽到類似的勸誡時,我們總是將其當作聳人聽聞的耳旁風,當我們親身體驗到其中的滋味時,常常為時已晚。
2、誰更有資格尋找借口
肯德基的創始人哈倫德·山德士原本像其他孩子壹樣生活在壹個雖不富裕但是卻很幸福的家庭中,父母對他十分疼愛。但是不幸的是在他剛剛5歲的時候父親就在壹次意外中離開了人世,而母親在不久之後因為不堪生活的重負也改嫁他人。小小年紀的哈倫德從此以後就沒有人照顧了,所以十三歲他就輟學開始到處流浪。
在流浪期間,他幾乎從來沒有穿過壹件幹凈漂亮的衣服,甚至都沒有吃過壹頓飽飯。為了維持生計,他不得不尋找各種各樣的工作來做。他曾經當過餐館的雜工,也當過汽車清潔工,在農忙季節他還到農場謀壹份工作。在他16歲的時候軍隊來招募士兵,雖然還不到規定的年齡,但是他還是通過謊報年齡的方式參了軍。軍隊生活雖然枯燥無味,但是卻鍛煉了他的身體和意誌。在服役期滿之後,他利用在軍隊中學習的技術開了壹個簡陋的鐵匠鋪,由於競爭激烈,在不久之後鐵匠鋪就關門大吉了。
他的生活幾乎又回到了參軍以前,不甘現狀的哈倫德·山德士又通過自己的勤勞肯幹謀得了壹份在鐵路上當司爐工的工作,而且不久以後他就因為工作表現好從臨時工變成了壹名正式工。哈倫德·山德士感到從未有過的高興,因為他覺得自己終於找到了壹份安定的工作,可以結束飄浮不定的生活了。
但是好景不長,在經濟大蕭條前夕,他失業了,而當時他的妻子剛剛懷孕。更不幸的是,就在他的事業處於低谷之時,妻子也離開了他。他到處尋找工作,卻到處碰壁,但是他從來沒有放棄對生活的希望。這段時間,他不得不從事多種工作,如推銷員、碼頭工人、廚師等,但是無論哪種工作都不能長久,他不得不壹次壹次地更換工作以維持自己的生活。其實在這期間他也試著自己開過加油站或經營其他小生意,但是均以失敗告終。後來他的朋友們都勸他不要再折騰了,認命吧,妳已經老了。
哈倫德·山德士從來沒有認為自己已經老了,所以對於朋友的勸告壹直不予理會。直到有壹天當郵遞員給他送來壹張屬於他自己的第壹份社會保險支票時,他才意識到原來自己真的老了。也許真如朋友所說,認命吧,折騰了壹輩子都沒有折騰出什麽成就,現在已經老到了領社會保險的時候了,難道還不放棄嗎?哈倫德·山德士曾經多次這樣問過自己,但是每次他給自己的答案都是“絕對不能放棄”。
之後,他就用那張105美元的社會保險支票創辦了聞名於全球的肯德基快餐店,終於在他88歲的耄耋之年迎來了欣欣向榮的偉大事業。
哈倫德·山德士比其他人更容易找到放棄努力的借口,但是他從來沒有找任何借口放棄對事業的追求。哈倫德·山德士都沒有借口放棄努力,我們又有誰具有尋找借口的資格呢?
3、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洛克菲勒年輕的時候曾經壹無所有,像當時許多年少無知的人壹樣,到處流浪,得過且過。不過,洛克菲勒懷有十分遠大的理想,他期望自己有壹天能夠有壹筆任由自己支配的巨大財富。
帶著這個偉大的夢想,洛克菲勒來到了距離家鄉很遠的壹個偏僻小鎮。在這個小鎮上,洛克菲勒結識了鎮長傑克遜先生。傑克遜先生已經年過五旬,他壹直以來都生活在這個雖不繁華但是卻令自己倍感親切的小鎮上。他擔任這個小鎮的鎮長已經很多年了,但是鎮上的人們卻從來沒有想到要選舉新的鎮長。
的確,傑克遜實際上也是擔任鎮長的最佳人選,他性格開朗、為人熱情,而且平易近人,更重要的是,他的心地十分善良。無論是當地人,還是來到這個小鎮上的人,只要與傑克遜有過壹定的接觸,他們就會深切地感受到傑克遜的熱情和善良,同時也會受到感染。
洛克菲勒住的小旅館就離鎮長傑克遜家不遠。每當洛克菲勒站到旅館旁的大門前向遠方遙望時,他都會看到鎮長家門口的那片長滿各色鮮花的花圃。每次遇到洛克菲勒時,鎮長都會停下忙碌的腳步問這個獨在異鄉的年輕人有什麽需要幫忙的地方。當洛克菲勒需要壹些生活用品時,熱情的鎮長夫人總是會十分高興地給予幫助,而且鎮長還會時不時地讓女兒為洛克菲勒送去壹些妻子做的可口點心。
在小鎮上住了壹段時間仍然感到壹無所獲的洛克菲勒決定過幾天就離開這個小鎮了,在離開小鎮之前他要特別感謝鎮長給予他的關照。就在他準備向鎮長告別的前幾天,小鎮迎來了連續幾天的陰雨天氣,洛克菲勒不得不繼續留在這裏,同時他也在心裏咒罵著這該死的鬼天氣。
小雨時斷時續,每當雨滴停止的時候,洛克菲勒都會走出旅館大門———實際上洛克菲勒就住在傑克遜家的斜對面,看看鎮長家門前那些經雨露滋潤而倍加嬌艷的花朵。這壹天,當他走出旅館大門的時候,他看到鎮上來來往往的人們已經把鎮長家門前的花圃踐踏得不成樣子了。洛克菲勒為此感到氣憤不已,他真為鎮長和這些花朵感到惋惜,於是他站在那裏指責那些路人的行為。可是第二天,路人依舊踩踏鎮長家門前的那片可憐的花朵。第三天,鎮長拿著壹袋煤渣和壹把鐵鍬來到了泥濘的道路上,他用鐵鍬把袋子裏的煤渣壹點壹點地鋪到了路上。壹開始洛克菲勒對鎮長的行為感到不解,他不知道鎮長為什麽要替這些踐踏自己家花圃的路人鋪平道路。可是很快他就明白了鎮長的苦心,原來有了鋪好煤渣的道路,那些路人再也不用踩著花圃走過泥濘的道路了。
洛克菲勒最後還是離開了這個小鎮,不過他知道,自己再也不是壹無所獲的離開了,他帶著鎮長傑克遜告訴自己的壹句話從從容容地踏上了追求夢想的道路,那句話就是“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直到成為聞名於全美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依然牢牢地將這句話銘記在心中。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性格自私的人不願意對別人付出任何關愛,所以他們永遠都體會不到來自他人的友情和溫暖。而那些胸襟開闊的人則始終生活在幸福和關愛之中,這些幸福和關愛既來自於別人,也來自於他們自己。
4、記住更多人的名字
吉姆·弗雷德從小家境貧困,在他剛滿10歲的時候父親就早早地離開了人世,只留下身體單薄的母親和年幼的弗雷德。
無論生活多麽貧困、環境多麽艱難,吉姆·弗雷德和他的母親都從來沒有放棄對生活的希望。尤其是弗雷德,凡是認識他的人幾乎都會被他積極樂觀的精神所感染。不過,初次與弗雷德接觸時,大多數人還是忍不住對他的成功經歷感到驚訝:吉姆·弗雷德小時候家境過於貧困而無錢讀書,所以他的學歷極其有限———事實上,他剛剛念完小學就被迫幹起了臨時工。可是在他46歲的時候卻擔任了國家郵政部長的職位,在他年近五十的時候被美國的四所名牌大學授予榮譽學位,甚至羅斯福成功入主白宮,也得益於他的傾力幫助。
既沒有顯赫的家境,又沒有高深的學歷,吉姆·弗雷德究竟是靠什麽取得成功的?幾乎所有人都會帶著這個疑問去向吉姆·弗雷德本人討教。帶著這個倍受眾人關註的疑問,壹位年輕的記者叩開了吉姆·弗雷德先生辦公室的大門。吉姆·弗雷德本人十分健談,年輕的記者和他交談時感到從未有過的興奮和愉快。
很快,年輕的記者就迫不及待地向弗雷德本人提出了自己壹直以來都想了解的問題。他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拿著采訪筆記對弗雷德先生說:“吉姆·弗雷德先生,我受很多年輕人的委托前來向您詢問壹件事情,不知道您是否願意告訴我們真正的答案。”聽到記者的話,弗雷德發出了爽朗的笑聲,他親切地對記者說:“我會盡我所知地回答妳提出的每壹個問題,不過,在妳提問之前,我可能已經對妳的問題猜到了八九分。”記者先是感到納悶,不過,他很快反應過來,對弗雷德說:“那您說壹說我想問的問題是什麽。”
弗雷德說:“妳想問我的問題,很可能就是我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其中是不是有什麽秘訣。”聽到吉姆·弗雷德本人如此坦誠地說出了自己心中疑惑很久的問題,年輕的記者突然感到輕松多了。他知道不用自己再問,弗雷德自己就會說出問題的答案。果然被記者猜中了,弗雷德接著就說:“辛勤地工作,這就是我成功的秘訣。”記者對這個答案感到非常不滿,他幾乎想也沒想就說:“不,這不是我要的答案。我聽說您至少能隨口說出1萬個曾經認識的人的名字,這才是您獲得成功的秘訣。”年輕的記者以為弗雷德會贊成自己的觀點,並且為自己了解這麽多的信息而感到驚訝,沒想到弗雷德卻說:“不,我至少能準確無誤地說出5萬個人的名字。並且,若幹年後再遇見他們時,我依然會叫出他們的名字,我還會問候他們的妻子、兒女,以及聊起與他們工作和政治立場等相關的各種事情。”
這下輪到記者感到驚訝了,他不由得問:“為什麽妳能做到這些?妳有特殊的記憶能力嗎?”弗雷德接著回答道:“沒有,我只是在認識每壹個人的時候,都會把他們的全名記在本子上,並且想辦法了解對方的家庭、工作、喜好以及政治立場等,然後把這些東西全部深深地刻在腦海當中;下壹次見面時,不論時隔多久,我都會把刻在腦海中的這些信息迅速拿出來。”
盡可能多地記住別人的名字,了解別人的愛好以及需要等。這體現的不是技巧,而是對別人最起碼的尊重。當妳準確地叫出偶爾邂逅的朋友的名字時,對方不僅會充分感受被尊重的感覺,也會加深對妳的印象。
5、山谷中的回音
有壹家人祖祖輩輩都生活在偏僻的小山村,貧瘠的土壤幾乎被壹代又壹代的山裏人掏空了。為了使妻子和幾個孩子填飽肚子,這家的男主人不得不和其他村裏人壹起走出大山去碰運氣。當父親離開之後,家裏所有的農活都壓在了母親壹個人身上。為了幫助母親分憂解難,家中的長子約翰只好離開了自己熱愛的學校,和母親壹起照顧年幼的弟弟妹妹。
有壹天,當幹完了農活之後,約翰又忍不住來到了日夜思念的學校。可是學校裏的壹位富人家的子弟卻嘲笑他“活像壹只從地底下爬出的土耗子”。本來就對自己上不了學感到幾分委屈的約翰實在受不了這樣的嘲笑,帶著滿腹的委屈和憤怒,向那位富家子弟揮出了有力的拳頭。壹記拳頭下去,那位富家子弟已經滿臉是血。此事很快就驚動了學校,並且傳到了約翰母親那裏。
聽到這個消息時,母親簡直驚呆了。因為他們必須要向那位富家子弟支付壹大筆醫藥費,而這筆醫藥費幾乎要使他們傾家蕩產。母親把約翰叫到了家中,嚴厲地批評了他的所作所為,而且還警告他“不許再跨進學校的大門壹步”。
約翰感到委屈到了極點,他非常氣憤地跑出了家門,壹口氣跑到了山谷中。到了山谷中他依然感到胸腔內充滿了怒火,於是他站在那裏大聲地喊“我恨妳,我恨妳,我恨妳”,他的聲音剛剛停下,他就聽到山谷中傳來了更大的聲音“我恨妳,我恨妳,我恨妳———”這聲音壹聲接著壹聲,簡直要穿透他的整個心臟。聽到山谷中的回音,他強迫自己冷靜下來,懂事善良的他很快就想到了母親的艱難,想起了母親對自己種種的好來,於是他又大聲對著空曠的山谷喊道:“我愛妳,我愛妳,我愛妳”,山谷中很快傳來了同樣的回音“我愛妳,我愛妳,我愛妳———”這聲音更加婉轉綿長。
約翰心中的委屈已經被這山谷的回音沖刷得壹幹二凈了。他重新回到家裏和母親壹起辛勤勞動,此後他再也沒有頂撞過母親,對待弟弟妹妹們他也是盡可能地關心和愛護。當他第壹次收到弟妹大學畢業後寄給自己的錢、書籍和營養品時,感到了莫大的幸福。
妳對別人怎樣,別人便以怎樣的態度對妳。所以,當我們渴望得到周圍人的關愛時,首先就要向對方付出自己的真誠和友善,否則我們得到的只有冷漠和孤獨。
6、真正的朋友
壹位猶太父親自知自己將不久於人世,於是他把惟壹的兒子叫到病榻前並且叮囑他,“除了壹生積攢下來的財富,我留給妳的還有壹生當中惟壹的朋友。他住在壹個非常遙遠的地方,這是他的地址,如果妳遇到解決不了的困難,那就去找他。”說完父親把手中壹個寫著陌生地址的紙條交到了兒子手裏,然後就撒手人世了。
失去了父親的兒子感到萬分的悲痛,在悲痛之余他又為父親臨終時留下來的話感到不解,“父親明明知道我有許多形影不離的好朋友,為什麽父親要我在遇到困難時去找他那位已經多年不再聯系的惟壹的朋友呢?”雖然對父親的話感到有些納悶,但是壹向聽從父親教誨的他還是把父親留下來的紙條保存在壹個穩妥的地方。
在父親死後的幾年裏,兒子依然像父親在世的時候壹樣大把花錢,不斷宴請自己結交的朋友,當朋友遇到困難時他總是慷慨解囊,但是他卻忘了小時候父親對於自己如何理財的教誨。由於過度花費又沒有其他進賬,所以父親留下來的錢財很快就被他花光了。幾乎壹無所有的他向那些他曾經幫助過的朋友們尋求幫助,沒想到過去熱臉相迎的朋友們壹個個都變得冷漠至極。
正所謂“破屋又遭連陰雨,漏船又遇打頭風”。壹次,高利貸者到他家向他要賬,由於對方惡語相向,他壹時氣憤便把對方打了個頭破血流。他知道對方壹定不會善罷甘休,也許過不了多久自己就會被抓進監獄。壹想到這些,年輕人開始害怕起來,他決定先到朋友那裏躲壹躲,然後讓他們幫助自己解決這場災難。於是他連夜到各個朋友家中敲門求助,可是沒有壹個朋友願意惹官司上身,甚至大多數朋友連家門都不願意讓他進。
在心灰意冷之際,他想到了父親臨終時留下的紙條。於是他簡單地打點行裝,開始尋找父親的那位多年不見的朋友去了。
雖然壹路上歷經磨難,但他還是來到了父親的老友門前。父親的老友顯然並不富裕,看到這些他不由得又對父親的話多了幾分不解。當他疑慮重重地向對方說明自己的身份並且表明自己目前的處境時,對面的老人很快將他拉到了家中,叫妻子趕快為年輕人準備可口的飯菜,他自己則迅速走了出去。過了將近壹個小時的時間他才滿頭大汗地回來,並從外面抱回來壹個年代很久的壇子。令年輕人感到吃驚的是,壇子裏面居然有十幾塊閃閃發光的金幣,更令他感到出乎意料的是,這位老人居然要將這些金幣全部送給他。老人壹邊將金幣送到年輕人手中,壹邊對他說,“這是我年輕的時候和妳父親壹起做生意時分得的利潤,妳全部拿去,用它們還清債務,剩下的錢妳就用它們去創造更大的財富吧。年輕人,想想妳父親當年的做法,以後要知道怎樣積累錢財。”
年輕人帶著十幾塊金幣走了,他同時帶走的還有對真正友誼的大徹大悟。
真正的朋友往往不是那些錦上添花之輩,而是雪中送炭之人。危難之際見真情,真正的朋友必定能夠經得起時間和環境的考驗。如果只能同享樂而不能***患難,那就不是真正的朋友。
7、覆水難收
同所有受長輩寵愛的孩子壹樣,壹個男孩子從小就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即使是這樣,他依然覺得每天生活得不開心,所以時不時向家裏人發脾氣,偶爾有壹點兒不滿足就大肆摔毀家中的物品。好在家裏有父母照顧,上學的學校離家又不遠,而且學校裏的事情處理上也要容易得多,因此,這孩子雖然脾氣不好,但是十幾年來走得還算順利。眼看著孩子就要到了獨自走入社會的年齡了,父親決定讓他在走入社會之前改掉壞脾氣,並且掌握與人交往的技巧。
這壹天,這個男孩子因為在學校裏和同學吵嘴,回到家裏仍然怒氣未消,在飯桌上甚至辱罵來家裏做客的小表弟“壹個十足的蠢豬”,小表弟哭鬧著離開了他家,甚至發誓“我再也不會理妳,再也不會來妳家玩”。
等小表弟走後,男孩的父親覺得應該從現在開始就教育他與人交往應該註意的問題。當父親走進男孩房間的時候,他正在用力踢那只平時他最喜歡的小寵物狗。那只被踢中的小狗嗚嗚地叫著,並且可憐巴巴地用無辜的眼神盯著自己的主人。男孩可能是感到有些後悔,於是抱起小狗給它揉了揉剛才踢中的地方。父親沒有指責他剛才對小表弟的辱罵和對小狗的踢打,而是將壹袋釘子遞給了男孩,並且告訴他,以後他每次忍不住要發脾氣的時候就在後院的木樁上釘壹根釘子。
男孩接受了父親的建議。
第壹天,這個男孩釘下了41顆釘子。
第二天,這個男孩釘下了35顆釘子。
……
慢慢地,男孩釘在木樁上的釘子數量每天都在逐漸減少。最初,這個男孩覺得在自己忍不住發脾氣時克制自己來到後院真是壹件十分難辦的事情。到了後來,他突然發現控制自己的脾氣要比釘下那些釘子來得容易些。
當男孩把自己的這壹發現告訴父親時,父親高興地點了點頭,告訴他壹定要堅持下去,直到不用再在後院的木樁上釘釘子為止。
過了壹段時間,無論是家裏人還是學校的老師和同學都感到這個男孩有了明顯的變化,父親對兒子的這些變化心知肚明。終於有壹天,父親在花園裏等到了兒子帶來的好消息———他已經連續多日沒有在後院的木樁上釘釘子了,他再也不會失去耐性亂發脾氣了。父親為兒子感到高興,不過他知道兒子需要做到的遠不止這些。他又告訴兒子,現在開始每當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氣的時候,就拔出壹顆釘子。
後院木樁上的釘子壹天天地減少。終於有壹天,父親看到曾經密密麻麻滿是釘子的木樁上已經沒有壹顆釘子了。看到兒子欣喜的面容,父親指著木樁問兒子:“妳看木樁上還有什麽?”兒子回答:“什麽也沒有了,我早就把釘子全部拔光了。”父親又說:“妳再仔細看看。”兒子仔細看了看木樁,然後對父親說:“我知道了,是拔去釘子以後留下的洞,這有什麽可稀奇的。”
父親接著說:“這些洞不是在妳拔去釘子時留下的,而是在妳釘下釘子的時候造成的。由於釘子的作用,這些木樁將永遠不能回復到從前。妳生氣的時候說的話將像這些釘子壹樣在人們的心裏留下疤痕。如果妳拿刀子捅別人壹刀,不管妳說了多少次對不起,那個傷口都永遠存在。話語的傷痛就像真實的傷痛壹樣令人無法承受。”
傷害人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壹旦說出就永遠無法收回。“與子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以言,深於矛戟”(選自《荀子·榮辱篇》),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在很大程度上是用言語來維系的。壹次不加控制的惡言惡語給他人內心造成的傷痛,很可能會延續壹生。所以,人們時時都應當控制自己的言行,尤其是在情緒激動之時。
8、克服拖延的習慣
壹位年輕的女士在懷孕時非常高興地在丈夫的陪同下買回了壹些顏色漂亮的毛線,她打算為自己腹中的孩子織壹身最漂亮的毛衣毛褲。可是她卻遲遲沒有動手,有時想拿起那些毛線編織時,她會告訴自己:“現在先看壹會兒電視吧,等壹會兒再織”,等到她說的“壹會兒”過去之後,可能丈夫已經下班回家了。於是她又把這件事情拖到明天,原因是“要陪著丈夫聊聊天”。等到孩子快要出生了,那些毛線還像新買回的那樣放在櫃子裏。丈夫因為心疼妻子,所以也並不催她。後來,婆婆看到那些毛線,告訴兒媳不如自己替她織吧,可是兒媳卻表示壹定要自己親手織給孩子。只不過她現在又改變了主意,想等孩子生下來之後再織,她還說:“如果是女孩子,我就織壹件漂亮的毛裙,如果是男孩就織毛衣毛褲,上面壹定要有漂亮的卡通圖案。”
孩子生下來了,是個漂亮的男孩。在初為人母的忙忙碌碌中孩子壹天壹天地漸漸長大。很快孩子就壹歲了,可是他的毛衣毛褲還沒有開始織。後來,這位年輕的母親發現,當初買的毛線已經不夠給孩子織壹身衣服了,於是打算只給他織壹件毛衣,不過打算歸打算,動手的日子卻被壹拖再拖。
當孩子兩歲時,毛衣還沒有織。
當孩子三歲時,母親想,也許那團毛線只夠給孩子織壹件毛背心了,可是毛背心始終沒有織成。
……
漸漸地,這位母親已經想不起來這些毛線了。
孩子開始上小學了,壹天孩子在翻找東西時,發現了這些毛線。孩子說真好看,可惜毛線被蟲子蛀蝕了,便問媽媽這些毛線是幹什麽用的。此時媽媽才又想起自己曾經憧憬的、漂亮的、帶有卡通圖案的花毛衣。
必須克服拖延的習慣,想方設法將其從妳的個性中除掉。如果不下決心現在就采取行動,那事情永遠不會完成;當然了,如果妳不打算成功、不打算超越他人和自己、不打算改變現狀的話,那妳可以放任自己的拖延陋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