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炎黃子孫為了飛行做了哪些嘗試?

炎黃子孫為了飛行做了哪些嘗試?

公元前 2288 年~前 2255 年間,傳說中國古代有個叫瞽的人欲謀害舜,於是舜手持兩個鬥笠從著了火的糧倉頂上跳下逃生。這是史書上關於應用降落傘減速原理最早的壹種說法。

公元前 2205 年-前 2158 年間,帆與扇子已在中國出現並獲得應用。這是人類最原始的與空氣動力學有關的民間實踐。

公元前 2000 年左右,中國人發明了風箏雖然不能把人帶上太空,但它確實可以稱為飛機的鼻祖。

公元前 850 年,英國人布拉德雙臂綁上鳥翅從羅神殿上壹躍而下,試圖飛越倫敦城,結果墜地身亡。這是先人為實現飛行夢所作的壹次早期嘗試。

公元前 668 年~前 625 年間,傳說壹位居住在巴比倫的埃塔那氏曾經試圖騎上老鷹翺翔天空,結果當然不會成功。

公元前 468 年~前 376 年間,春秋戰國時代魯國著名工匠公輸盤,即“魯班”,耗費三年,用竹子和木材制成了壹個很大的“木鵲”,據載這只木鵲可以飛上天,但無法帶人。這是有關中國古人試驗飛行器模型的最早記載。

公元前 287 年~前 212 年間,大數學家阿基米德發現了流體靜力學中的浮力定律,對後來研制輕於空氣的飛行器提供了最原始的理論依據。

公元前 220 年~前 206 年間,在中國漢朝的宮廷中,已有類似於跳降落傘的雜耍表演。

公元前 140 年~前 88 年間,在中國漢朝的漢武帝時代已發明了燭燈籠,可飛上天空作為軍隊的信號工具。相傳當時在淮南地區,還有人作過往空雞蛋殼內灌註熱氣,使其在大風中飛行的試驗。這些都是用熱氣球升空的最早嘗試。

公元 9~23 年,在中國的王莽時代,相傳已有人用大鳥羽毛制成翅膀,渾身貼上羽毛,利用機關(即機械結構),“飛數百步”遠。據說是此舉是為窺視匈奴的動態,從壹高塔上躍下進行了滑翔飛行。

大概也是在這個時代,有個名叫奧利的發明家,他將自己的雙臂系上了兩只“鳥翅”,扇動自己的兩翅在空中飛行了兩百多米後,墜落在地上,結果將雙臂和雙腿摔斷了。

78~135 年間,在中國東漢的著名科學家張衡也曾精心研制出了壹種木鳥,“鳥翅”借助風力還可以上下扇動,但是也不能帶人,這相當於原始的飛機模型。

265~316 年間,中國晉朝的葛洪發現了鳥不扇動翅膀也能滑翔的現象,首次解釋了老鷹展翅高飛是借助了上升氣流的托舉原理。

265~420 年間,中國晉朝發明了竹蜻蜓,被世界公認為直升機的最原始形態。

549 年,風箏首次用於軍事行動,當時中國南朝梁的首都金陵被困,太子肖綱與大臣羊侃利用紙風箏升空告急,將昭書放飛送出城郭,可惜被敵軍射下。

559 年,相傳在中國北朝時,北齊壹個叫作“黃頭兒”的人曾乘風箏逃命成功。

618~907 年間,中國唐朝士兵韓誌和制成壹木鳥,可飛“三丈高,二百步遠”,其腹內設有“機關”(指驅動機械),成為古代飛行比較成功的壹具航空模型。

782 年,中國唐朝臨洛守將張丕被田悅圍攻時,曾放出風箏升高 “百余丈”,向外界求救,終於使援軍趕到。

907~979 年間,在中國的五代時期,已出現了用松脂燃燒加熱空氣的“松脂球”,當時也叫“飛燈”、“天燈”、“雲球”、“孔明燈”或“燈球”等。傳說此物由隨丈夫壹起出征入閩作戰的莘七娘用紙糊成。這是可飛行並可實用的熱氣球的原始形態。

949~951 年間,五代時期的李鄴將風箏材料從昂貴的絲綢轉向大眾化的紙質材料,從而使之在民間能夠得以廣泛流傳。

1100~1300 年間,在中國宋軍與金軍交戰中,曾使用過由油紙和透明織物制作、靠風吹脹並點有蠟燭發光的龍狀風箏,用於嚇退敵軍和發出軍事信號。

1271~1368 年間,中國元朝軍隊已在作戰中經常使用不同顏色的松脂球(即原始熱氣球)作為互相聯絡的信號工具。

1306 年左右,中國元朝宮廷每逢節慶日,都會放出熱煙氣球升空助興。這說明中國民間的熱氣球制作和運用已經相當成熟。

1308 年左右,中國在元朝武宗皇帝登基大典中,在皇宮內表演了紙傘飛人。這也許是人類最早的“跳傘”娛樂活動。

1326 年,中國風箏在歐洲得以流傳並開始用於軍事。

1350 年,在西方已有人論及:裝入火和乙醚的容器可以浮在空氣中。

1500 年前後,據西方書籍記載,傳說中國有位名叫萬戶(Wan Hoo之音譯)的人,坐在綁有 47 只原始火箭(其實相當於“高升”之類的大爆竹)的椅子上,手持兩把大扇子,令人點燃火藥企圖飛上天空,結果試驗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