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歷史上,被稱為“救時宰相”的是誰,他最終結局又如何?

歷史上,被稱為“救時宰相”的是誰,他最終結局又如何?

指的是明時宰相於謙,於謙最後被人誣陷造反,被斬,晚景淒涼。

明朝經歷土木堡之變,明英宗不幸被俘,朝廷大亂,當時只能推舉皇太後指定的明代宗監國,而後朝臣叫嚷南遷都城。只有於謙站出來嚴詞拒絕,並告知南遷京師是壹個錯誤的決定,以史為鑒,北宋就是南遷朝廷,導致長江以北半壁江山落入敵手,元氣大傷。壹語驚醒夢中人,隨即明代宗表示支持於謙固守京師。

但是當時局勢糜爛,明朝精銳部隊都已在土木堡之變中消耗壹空,剩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殘以及驕奢子弟,毫無作戰能力。而且兵部知兵事的長官都已隨著宋英宗陷落敵手,無可奈何之下,只讀過幾本兵書的於謙,趕鴨子上架。於謙反而是從容不迫,壹方面命各地預備部隊,抗倭部隊,運糧部隊集結,向京師馳援。另壹方面,嚴命京師守軍駐守城墻,嚴陣以待。壹時間倒也安定人心,讓糜爛的局勢有了緩口氣的機會。

但這稍稍的安定,卻又因為清算土木堡之變的元兇王振開始紛亂,官員之間的傾軋,錦衣衛同官員之間的矛盾,瞬間爆發。又是於謙,拉住明代宗,嚴正要求,立即處死王振及其黨羽,明代宗,無可奈何,處死王振及其黨羽,為此事了結。

事態穩定之後,畢竟不可壹日無君,於謙立馬著手立新君,以安民心軍心,便立明代宗即位。在這些大問題都解決之後,便是解決來犯的外族,於謙面對鐵蹄,親自前線督戰也下達了死戰不退的軍令,三軍用命打勝保衛戰。壹戰勝之後,於謙拒絕和談,並不想讓英宗再做皇帝。在國家拉扯的態勢下,於謙以壹人之力,解決國內各種匪患,起義以及外族進犯。

最終在自己部下石亨的反叛下,英宗復辟,並被石亨誣陷於謙有謀劃立新君之嫌,蒙冤就戮。到明憲宗時,才得以沈冤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