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H1G型護衛艦的發展沿革
1988年3月14日,中國海軍為保衛領土南沙群島,與越南海軍展開了壹場海上的生死較量。這是自中越海軍西沙海戰之後,中越(含前南越西貢政權)兩國海軍的第二次交鋒。這場戰鬥,僅僅進行了不到28分鐘,中國海軍大獲全勝。這場史稱3.14”海戰的規模不大的中越海戰,引起了全世界的矚目 。
3.14”海戰之後,中國領導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清醒地意識到加速國防現代化步伐,建設壹支強大海軍的迫切性。中國是壹個名副其實的海洋大國。海岸線達18000多公裏,海區總面積達470余萬平方公裏。但是,屬於中國領土的南沙群島中主要島礁,除太平島由臺灣國民黨當局控制外,近百萬平方公裏的海域被非法分割,許多島嶼被侵占,資源被掠奪的狀況十分嚴重。
3.14”海戰結束不久,中國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正式宣布建立海南省的決定,並且明確指出:西沙、南沙及其附近海域的管轄權歸海南省。1988年4月21日,中國外交部再壹次重申: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歷來在中國廣東省政府的管豁之下。現將這兩個群島劃歸新設立的海南省管轄,完全是中國的內部事務。越南當局根本無權幹涉。
面對南海的緊張局面,“越南海軍***有7艘護衛艦和大約50艘沿海攻擊艇。中國方面在該海域部署了25艘潛艇,5艘沿海攻擊艇和200艘沿海攻擊快艇。但那些島嶼位於中國大陸以南1500公裏外,離越南海岸線只有400公裏,河內可能使用作戰飛機,而中國無法這樣做,即使中國收復南沙,也面臨著防卸騷擾和長期駐守兩大難題 。”中國海軍南海艦隊因缺乏大型艦船,在對峙態勢中並不占優勢。 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為應對臺灣海峽和南海海域逐漸緊迫的形勢,滿足南海艦隊急需批量裝備護衛艦的要求,作為應急措施,中國在053H1型護衛艦的基礎上,做適當改進快速批量建造了053H1G型(北約代號:江湖V級)護衛艦。
新艦裝備有363雷達和上遊-1號改(SY-1A)導彈指揮系統和SJD-5聲納;換裝了76A式雙37mm全封閉自動炮。該型艦最重要外觀識別特征是與眾不同的低紅外特征煙囪。入役後的護衛艦,用於在近、中海執行護航、護漁、巡邏警戒和支援魚雷艇、導彈艇作戰,並可在港灣的航道上進行布雷。
1990年8月30日中國海軍艦艇部與廣州黃埔造船廠簽訂建造053H1G導彈護衛艦合同。1990年12月18日053H1G護衛艦首艦舉行開工典禮,出席典禮儀式的有國防科工委副主任謝光中將、海軍副司令員張序三中將、南海艦隊司令員高振家中將、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副總經理黃平濤、中***廣東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朱森林等 。
1993年1月20日,黃埔造船廠建造的053H1G導彈護衛艦1號艦下水。2號艦於1993年1月29日下水。 隨著中國艦船科技的發展,壹批新技術、新裝備陸續成熟。中國海軍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在役的6艘053H1G型護衛艦改裝升級,外媒認為這些主要用於沿海巡邏的護衛艦將在中國海軍服役10年或更長時間。
其中佛山號(559)、東莞號(560)、肇慶號(563)三艦於2007年12月在4806船廠進行改裝(558北海號、561汕頭號、562江門號均完成改裝):具體改裝情況是將原79型雙100毫米火炮已改為隱形79A型雙100毫米火炮、將兩座三聯裝上遊-2(SY-2)反艦導彈改裝為兩座四聯裝鷹擊83反艦導彈(YJ-83/C-803),後桅桿的517型對空警戒雷達更換為壹個新的白色球形天線,在前艦樓後及艦尾的甲板兩側加裝四座幹擾彈發射器。通過改裝,將053H1G型護衛艦擴展為裝載新型反艦導彈、配備現代化電子設備的2000噸級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