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要包書皮?
書皮,對大家來講壹點不陌生,但說包書皮,我想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能認識這種老手藝的大部分都是70後跟80後的了,不像現在,有賣專門包書的書套,很簡單,再說現在的書紙質更好,本身有的就已經過塑了壹層薄膜,也更不容易壞。我們那時候,新學期開學回家第壹件事就是--包書皮。還別說,這可是件‘大事’,為這事全家總動員,找包書用的油紙,報紙,幫忙裁剪,幫忙包書,小心翼翼,生怕把新書弄皺掉,第二天去上學,看見同學說的第壹句話就是,“某某同學,妳的書皮全部包好了沒有?”。在學校看見誰的書沒包書皮,大家會壹致認定他為不愛惜書本,他的書就會比我們更早壞掉,更容易舊,所以那時候包書皮也成了同學們之間的“財富”比。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包過這種書皮?
包書皮本意是為了保護書籍,其實,也許大家沒註意,它還有另外的意義。
當年剛上學,正處於文革時期,那初期,在那物資缺乏的年代,包書皮的材料還真不是那麽容易得到的,這樣學生們——更確切地應該說學生家長們只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就地取材。當然學生們的書皮也是五花八門。
有的用牛皮紙,有的用餅幹包裝紙,甚至有的用水泥袋紙,在我看來,最上講究的是畫報紙,最簡陋的是報紙。
這裏重點說壹下我用畫報紙包書皮的花絮:
因為我父親是教師,壹些舊畫報大家看完後就拿回家了,當時的畫報可沒有現在這樣精致,因為沒有廣告,往往是薄薄的二三十頁,大部分是黑白印刷,包書皮最好的是中間那張彩色的,那壹張的內容往往是壹幅照片畫,或者是壹篇文章,當然是最受歡迎的,上課開小差盯著畫天馬行空地想象,或者不厭其煩地壹遍遍看那篇文章,在當年沒有什麽課外書的年代,也是壹大樂趣。
至於看了什麽文章、圖片,由於年代久遠,絕大部分都忘了,但是,也有例外,現在印象比較深的是“南京長江大橋”通車、“32噸自卸車研制成功”的文章圖片,當時是百看不厭。
還有壹篇國外著名的短篇小說,莫泊桑的《項鏈》,就是在書皮上看的,至今印象深刻。
當時看“書皮文章”可不是那麽簡單,往往有的段落折在裏邊,需要把折疊部分打開看,現在想想很麻煩,其實那時候壹點沒有這樣的感覺,甚至樂此不彼,壹遍遍地打開看那有趣的故事。
所以說,包書皮這看似簡單的過程,在當年留下的印象特別深刻,這可不是現在五花八門的成品書皮可以比擬地。
~為了保護書籍
要是不包,妳又會問為啥不包!!![摳鼻][摳鼻][摳鼻][摳鼻]
包書皮壹方面是真的為實用,因為如果不包的話,到了學期末書皮基本上都碎掉了,因為那個時候印刷質量和紙張的克數好像達不到,但這是針對愛學習的,不愛學習的書本,常年如新,另壹方面,在我們小時候就是為了壹種小 時尚 ,包書皮有各種技巧,可以在角上折疊出壹些小花色,也算是對當時單調枯燥的課外生活的壹個補充
我記得小時候領到新書第壹件事就是把美術書拆了當書皮,把主課的書全包好
“我之於書,愛護備至:汙者凈之,折者平之,閱前沐手,閱後安置。”
——孫犁
似乎,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愛書方法
無論是用報紙、掛歷、牛皮紙來包書皮
都是每個時代特有記憶
也是與書的溝通方式
-
回想,圈圈自己小的時候
每次發新書,都會端正地坐在書桌前
用精心收藏的掛歷紙把書皮包好
似乎,只有姿勢足夠恭敬
才能更順利地進入壹個新學期
如今,神獸回籠倒計時
雖然時代在進步,產品在豐富
但是,給新書 「包書皮」 這壹步
依然不~能~少
畢竟,這是對新學期最起碼的尊重
那麽
妳準備好讓孩子親自動手 尊重知識 了嗎?
那麽問題來了
市場上的包書皮琳瑯滿目
買包書皮的應該註意壹些什麽呢?
①
不買價格低廉的產品
“花哨”包書皮味道大
選擇不慎影響 健康
②
要買符合國家標準的產品
具有相應檢測報告
綠色環保,媽媽放心
③
要按書本尺寸量身購買的產品
選擇為課本量身定制的包書皮
減少不必要的裁剪煩惱
④
要買壹舉多得,成果PLUS的產品
如果可以利用底紙,進行創意塗鴉
不斷能夠促進親子關系,提升孩子專註力
麥思考包書皮 行業內率先推出
符合 歐盟REACH法規認證 以及 國標
雙重認證的環保包書皮產品
解決了,傳統包書皮
不耐磨、不防水、容易壞、辨識度不強的問題
化解了,普通塑料包書皮
質量不過關,可能影響孩子 健康 等問題
麥思考包書皮
強調還原書本原來面貌、環保 健康 、結實耐用
上市 4 年來受到業界的廣泛好評
書皮大師——麥思考
再次上新
多位壹體,總有壹款適合妳
全方位護駕孩子的新學期
我覺得書要包皮是為了減少磨損,如果妳可以做到不把書弄臟弄壞,也是可以不包書皮的。我小時候就是用報紙牛皮紙包書皮的還環保。
因為愛惜書本,小時候也包過。
我的書用爛了才包書皮,使得其用起來整潔不被繼續撕破。新書為什麽要包書皮?書上的褶皺難道不是妳學習過的痕跡嗎?
但是還是得包,老師要求的,連練習簿也要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