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機復古濾鏡怎麽調
您好!感謝您對索尼cybershot的關註。要調整索尼cybershot的濾鏡,請按照以下步驟操作:
1、打開索尼cybershot相機,然後找到並點擊“菜單”按鈕;
2、在彈出菜單中找到“系統設置”選項,再點擊“濾鏡”;
3、在濾鏡列表中,可以看到多種濾鏡的預覽,比如黑白、櫻花等;
4、選中壹個濾鏡,並點擊“確定”按鈕保存,即可完成濾鏡的調整。
如果您在操作過程中遇到困難,或是有其它問題,歡迎您再次聯系。
祝您使用愉快!
白平衡適當調整,讓整體色溫加暖,色調偏綠,讓照片看起來更具復古感。
曝光稍微提高壹點,對比度降低,壓高光的同時將陰影提上來提,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照片看起來更有層次感;鮮艷度稍提,讓照片的顏色更加艷麗。
步驟如下
S曲線使得整個圖片的層次感突出,增加暗部和亮度的對比度;HSL中的紅色和橙色的調整影響到的是人物的膚色,我們在這裏主要調整圖中的黃、綠、藍之間的關系細節調整這部分就是加壹點銳度,讓畫面質感更加偏向畫報的感覺。
至於整體的壹個銳度添加,就要看照片的實際情況與個人的偏好啦,在色調分離這裏,我在高光裏加了紅色,陰影則偏藍;這裏所有的參數都是根據個人審美來定的,並不要刻意的追求參數。
鏡頭校正可將“刪除色差”和“啟用配置文件校正”兩個選項都勾選上液化和修補這壹塊就不多說了。
選擇“濾鏡--液化”,在妳覺得想要液化的位置進行操作就可以啦。關於磨皮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中性灰磨皮、雙曲線磨皮、高低頻磨皮啦等等,小夥伴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進行選擇。
打開Alien-SkinExposure7→褪色→明信片→暖色(修改),選擇褪色--明信片--暖色濾鏡(濃濃的老畫報感覺就出來了)。
攝影教程超詳細人像後期!復古調!
拍攝時間:12月31日,17點左右,陰天
相機參數:ISO100,光圈2.8,快門1/50
不足分析:整體偏暗(妹子的妝也不太好哇)
Lr調整思路:基本、HSL、分離色調、相機校準_
首先,進行整體提亮:曝光+0.1,黑色色階+15
其次,朦朧感需進行:對比度-20
然後,活躍片子色彩:鮮艷度+21,飽和度+20_
其實上壹步中,加點鮮艷度和飽和度,就達到心裏期望了(可能是我要求太低了....)
而此步的調節,主要為保存預設準備的(⊙o⊙)
操作思路:稍微降低飽和度,在-10與-15之間_
(1)關於分離色調,暫且粗暴理解為:
高光和陰影是相對存在的,即“有亮必有暗”:
高光控制較亮部分,陰影控制較暗部分。
(2)同時調節了高光和陰影,將會整體改變片子的色調。
(3)我的操作思路:
高光:色相+75,低飽和度6,使“較亮”部分偏灰
陰影:色相+236,中飽和度20,使“較暗”部分偏淡藍淡紫態
(4)從前面已知道,片子的調子是“偏暗”的。
也就是說,在此步的色調分離中,陰影的影響是大於高光的。從而使得整個片子稍稍偏“冷”。_
整體目標是:給人朦朧復古的感覺。
所以,此處我把細節調整都歸0了。
見仁見智,復古也可以高銳化的,可以不拘於朦朧_
(1)片子的環境為小樹林,調節綠原色和藍原色,將整體控制人周圍的環境(以及牛仔褲...)
(2)為什麽說“先調節環境色”:
此片子中,從面積上看是“環境人”,因此先確定了環境色,才更容易去確定人的膚色。
(3)假設“先調節膚色”,那麽再去調節環境色時,會給妳產生壹種感覺:
“原先調好的膚色,卻又顯得不協調了,又要重新調整膚色”。
(4)調整思路是:
綠原色:色相+46,“偏青”
藍原色:色相-44,飽和度+33,也是“偏青”
也就是,從前面的“淡藍淡紫”的冷調,變成“青”調_
放大來看看
可以明顯看到:植被+褲子,偏青了。
而膚色+枯草+汙水(這水確實不幹凈啊),過於“偏紅”了_
(1)從上壹步可以明顯看到,膚色“偏紅”。
(2)調整思路是:
紅原色:色相+49,往橙色走,飽和度可適當降低些_
Lr的整體思路到此結束:
來看看上述壹通操作後的對比圖_
噔噔噔,下圖是微調後比較滿意調子,保存預設走起來_
Lr小結:
主要從“分離色調”和“相機校準”,來達到壹個心裏期待的調子。
日常操作1:把Lr後的片子,導入Ps中
日常操作2:復制壹層_
磨皮方法:可百度關鍵字:ps高低頻/雙曲線/中性灰、portraiture插件等等。
關於磨皮:人像的基礎功,也是分水嶺。
做教程我簡單用portraiture插件壹鍵和中性灰壹刷了_
(1)蓋印壹層:快捷鍵CTRL+ALT+SHIFT+E
蓋印效果是:將前面的圖層,都新增到壹個新圖層上,再去修改前面的圖層時,蓋印圖層不受影響哦!
請謹慎使用蓋印。
(2)新建曲線蒙版:命名為壓暗臉部
①剛新建的曲線蒙版,蒙版是白色的
②選中蒙版,做反相操作CTRL+i,變成黑色
③使用畫筆,選取白色,塗抹臉部
④最後拉低曲線,觀察臉部的明暗程度
(3)知識點:
蒙版+畫筆的粗暴理解:
白色區域:代表產生效果區域
黑色區域:代表不受任何影響的區域_
下圖為新建曲線蒙版入口_
(1)受光線昏暗的影響,牙齒部分需要美白!
(2)操作思路:
①新建空白圖層,命名為美白牙齒
②用「白色的柔邊畫筆」,塗抹牙齒
③調整圖層不透明度至合適為止
(3)註意:使用鼠標的同學,畫筆的不透明度盡可能調低;使用畫板,輕觸畫下_
(1)與第3步壓暗人臉類似。
(2)新建曲線蒙版:命名為眼睛
①剛新建的曲線蒙版,蒙版是白色的
②選中蒙版,做反相操作CTRL+i,變成黑色
③使用畫筆,選取白色,塗抹眼睛
④最後拉高曲線,觀察眼睛的明暗程度_
(1)習慣“先蓋印,後液化”操作,每次液化前,先蓋印,不滿意直接刪除重來即可。
(2)液化思路:
①頭部,頭頂和太陽穴稍稍往裏推
②肩膀,肩膀下推,脖子稍微縮點,顯瘦嘛_
(1)新建空白圖層:命名紅唇
(2)畫筆:我選擇100%不透明的純紅柔角畫筆
(3)塗抹:放大圖片,盡情塗抹嘴唇區域
(4)再新建:自然飽和度圖層(小圖標右數第4)
由於我是純紅畫筆,因此需要較大幅度降低自然飽和度-79,再稍稍提飽和度+9
(5)重點:別忘了點壹下我下圖中的小紅框圖標!點擊後,自然飽和度圖層將僅作用於紅唇圖層_
(1)首先蓋印壹層:ctrl+alt+shift+e
(2)選中蓋印的層,再復制壹層:ctrl+j
可命名為濾色。
(3)把圖層模式改為:濾色
(4)濾鏡-模糊-高斯模糊:50
(5)最後,把該濾色圖層,不透明度降低到30%左右_
小提示:高斯模糊入口見下圖_
(1)選中上壹步蓋印的層,再復制壹層:ctrl+j
可命名為柔光。
(2)把圖層模式改為:柔光
(3)濾鏡-模糊-高斯模糊:50
(4)最後,把該柔光圖層,不透明度降低到50%左右_
其實到第9步,基本差不多了。
第10步開始,按個人喜好來了。
調整思路是:讓照片再“冷”壹丟丟。
(1)首先還是蓋印壹層:ctrl+alt+shift+e
(2)然後小圖標右數第4個,新建壹層照片濾鏡
(3)選擇冷卻濾鏡:因片子而異,此處舉例是LBB,濃度為8%_
調整思路是:讓照片更“暖”壹些。
(1)小圖標右數第4個,新建壹層照片濾鏡
(2)選擇加溫濾鏡:因片子而異,此處舉例是LBA,濃度為18%_
因為期望是“復古”、“朦朧”的,所以我心裏預期是想再“暗”壹點。
調整思路:僅壓暗環境,保持人物當前“亮度”。
目的很明確:突出人物
(1)新建曲線蒙版:小圖標右數第4個,記得命名
(2)畫筆:純黑+不透明100%+柔角,選中蒙版,在人物身上塗抹,抹來抹去~
(3)最後才是稍微拉低曲線,適可為止!
(4)回顧壹下蒙版知識點:
白色蒙版:表示受影響區域
黑色蒙版:表示不受影響區域_
片子看著還是略顯“暗”,我這裏進行了“整體提亮”。
(1)調整思路:提亮時“中間調最亮,往兩邊的高光和陰影逐漸減緩提亮”
(2)最後壹次最後:蓋印和導出即可,收工_
①我會盡量去學習、去吸收前輩們的經驗.
②把自己學到的東西,用於自己的片子上.
③聽從內心的聲音,去拍攝去分享.
④如您有心得分享、人像前後期思路,我們壹起探討呀!
請問這種文藝復古的色調怎麽調啊?
首先把照片的色彩飽和度稍微調低。就是使其不是那麽的鮮艷。
然後點圖像——調整——色階。在色階裏,兩端的白度和黑度都不要動,中間的灰度往左拉。拉多少自己看,反正圖片上會有實時效果,覺得有點泛白老舊了就停手,確定。
最後就是在照片上新建壹個圖層,填充上某個單色(這個看個人喜好,壹般用泛黃,上面最後壹張則是藍的),然後使用圖層屬性的調節將其覆蓋在照片上選用哪個圖層屬性不好說,要根據原照的情況,有時用柔光,有時用顏色減淡反正可以用鼠標滾輪滾著看效果哪個好就用哪個。記住這個疊加的圖層顏色壹定要淡,圖層透明度也要調低。否則變色就太誇張了。
另外壹些高清晰的照片太清晰了也沒有陳舊效果的要在濾鏡裏先添加雜色再高斯模糊(註意顆粒都不能太大要細小,模糊也要很微妙不能過度)。
如果嫌疊圖層太復雜,這個步驟也可以使用圖像-調整-照片濾鏡來代替,就是數量也要調得小。
ghostxl運動攝像機濾鏡怎麽調
ghostxl運動攝像機濾鏡怎麽調:1、首先打開相機,不同的相機開關鍵可能在不同的地方,但是,壹般都是以on和off命名的,找到這個,就是開關鍵,撥到on打開相機。
2、接著,點擊壹下相機上的右下角的類似相冊的小按鈕,壹個方框裏面有壹個三角形,打開相冊,找到自己想要編輯的相片。
3、再點擊壹下相機左上角的menu的按鈕,出現壹個列表框供大家選擇。
4、按住相機的向下箭頭,使光標移到創意濾鏡這個選項,接著再按壹下相機右側的“set”選項,進入創意濾鏡界面。
5、進入了這個界面,主要有這幾大類濾鏡,比如說顆粒黑白,魚眼鏡頭等等,大家想用哪個,就使用左右移動鍵選住哪個,然後點擊“set”。
6、相機會提示妳,是否另存為新文件,點擊是,就會保存編輯後的照片,且不會覆蓋原有照片,不錯吧!
攝像機ndfilter怎麽調試
什麽是nd濾鏡?當拍攝的畫面過於明亮的時候,可能無法以需要的慢速快門拍攝,在這種情況下,數碼相機的中性灰(ND)濾鏡功能可以減少通光量,避免曝光過度,體現攝影師的拍攝意圖。ND就是密度鏡,可以均勻減少鏡頭進光量而不改變景物原本顏色和反差,FC壹般是選擇相應口徑的ND加在鏡頭前,高檔數碼機通過內置ND實行,在專業廣播級攝像機上更是標準配置了。
使用方法
1.ND濾鏡(NDFILTER)是室外強光下用於減光作用的。可以在室外強光下實現大光圈淺景深的拍攝。壹般位於機身左側靠近鏡頭的位置。
2.在室內拍攝是壹定要把ND濾鏡放到OFF的位置。在室內開ND會造成增益自動增加。噪點變多。畫質嚴重下降。
3.在室外拍攝時也要按照液晶屏的提示打開ND濾鏡。否則錄像機快門會自動補償。變得很快。
也會影響畫質。總之ND濾鏡的正確使用是錄像機達到最佳畫質的條件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