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怎麽看待敘利亞局勢什麽梗
其次,由於政治上不民主,致使大量社會精英沒有機會參與管理國家他們迫切希望進行政治改革。敘利亞多個省市發生的遊行示威活動,示威者打出的口號是:“改革、增加自由、改善民生”等。再者,敘利亞經濟結構單壹、工業基礎薄弱,大多數國有企業面臨管理落後、設備陳舊、效率低下和虧損嚴重等問題。而政府部門腐敗問題嚴重,工作效率低下也使敘利亞的經濟體制改革遇到層層阻力,使得敘利亞經濟增長受到嚴重制約。不僅國內經濟、民生等問題突出,敘利亞的外部矛盾也突顯。
尤其是敘利亞與美國的關系,兩國的不睦由來已久。美國單方面認為,敘利亞意在破壞美國積極推動的中東和平進程;9·11事件以來,美國將敘利亞列入支持恐怖主義的黑名單;在伊拉克戰爭期間,美國認為敘利亞支持伊拉克戰爭中的反美武裝力量,窩藏恐怖分子。而敘利亞作為伊拉克的鄰國,也多次默許和縱容恐怖分子穿越伊拉克邊境,直接威脅駐伊美軍的安全;另外敘利亞與伊朗外交密切,這也構成對美國中東戰略的重大威脅等。美國和西方在整個過程中帶有明顯傾向性和煽動性的輿論引導以及對反對派的直接支持,無疑加劇了敘利亞局勢的惡化。當俄羅斯等國在為促進敘利亞各派與當局對話而積極展開外交努力的時候,美國等西方國家駐敘利亞外交官卻頻繁地與反對派單方面接觸,這也直接表明了美國和西方國家對反對派的支持。敘利亞爆發暴力沖突後,美國等西方國家不僅沒有做出平息事端的努力,反而加大了對敘政府施壓的力度,對於壹些國家慫恿和支持敘反政府武裝制造的暴力事端視而不見。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這些行為,也明顯對敘利亞暴力沖突的升級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敘利亞爆發危機的原因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北非國家相繼興起的“阿拉伯革命”。“阿拉伯革命”具有明顯的擴散性特點,從突尼斯總統本.阿裏棄國出逃、埃及總統穆巴拉克被迫辭職、巴林發生流血沖突、也門總統薩利赫宣布同意以辭職換取免予起訴,之後三次反悔,目前與反對派繼續膠著,再到利比亞爆發了西方主導的又壹場地區局部戰爭。敘利亞爆發的政治動蕩完全效仿了突尼斯和埃及等阿拉伯國家反對派的“經驗”。縱觀突尼斯、埃及、利比亞等國的命運,爆發沖突的最終導火索就是宗教鬥爭。伊斯蘭遜尼派和什葉派的鬥爭由來已久。在阿拉伯國家眼裏,這是壹場教派戰爭,壹方是由伊朗支持的巴沙爾政權主導的伊斯蘭什葉派,而另壹方則是代表阿拉伯大多數的伊斯蘭遜尼派。沙特認為,伊朗企圖通過挑起阿拉伯國家教派沖突來實現其控制阿拉伯世界的野心。因此,兩個國家形成對抗局面。敘利亞局勢加速了遜尼派與什葉派以及土耳其與伊朗之間意義重大的角力,給巴勒斯坦人、庫爾德人和伊拉克的什葉派政府帶來了事關生存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