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番薯是什麽時候進入中國

番薯是什麽時候進入中國

番薯是1593年進入中國的。

番薯在明朝末年由西方傳教士傳入,由菲律賓的呂宋島上傳入中國江南壹帶的,後來就逐漸的推廣到全國各地了。明代的《閩書》、《農政全書》、清代的《閩政全書》、《福州府誌》等均有有關記載。

番薯又稱甘薯、甜薯、地瓜,紅薯、山芋等。由於地區不同,人們對它的稱呼也不同,山東人稱其為地瓜,四川人稱其為紅苕,北京人稱其為白薯,福建人稱其為紅薯。

番薯的故鄉是南美洲,如今,除青藏高原地區外,我國大江南北皆有其蹤跡。紅薯作為壹枚普普通通的塊莖類食材,之所以會有如此多的別稱,正是因為種植面積太廣的緣故。從海南到東北,從江浙到甘肅,不管哪個省份都能見到紅薯的身影。它的種植區域覆蓋了所有的方言區,不同方言區的人民用不同的方言來稱呼它,於是它就有了很多別名。

引進紅薯的第壹人的傳說:

關於紅薯引進中國的經過,有壹個流傳最廣泛的傳說。說是福建省福州府長樂縣有個名叫陳振龍的讀書人,科舉不第,轉而經商,往來於福建和呂宋,曾經在呂宋長期定居。

陳振龍在呂宋發現紅薯“隨栽隨活”,就從紅薯藤上截取了幾尺莖葉,切成小段,想把它帶回福建。當時統治呂宋島的西班牙殖民者禁止紅薯出口,不讓中國商人帶走。陳振龍心生壹計,他把紅薯藤的小段編到纜繩裏,混過西班牙人設置的關卡,經過七天七夜航行,終於把紅薯帶回了祖國。

回國後,陳振龍在自家周圍空地上試種紅薯,大功告成,於是向巡撫衙門打報告,稟明紅薯的良好習性和種植方法,請官府推廣它。地方官從善如流,表彰了陳振龍的善舉,並下令推廣種植,從此紅薯在中國紮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