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箱子壹般多重
朱先生告訴記者,4月份他在海吉星市場以7.6元/公斤的價格,花費156元(包含2元出倉費)購買了壹箱貢梨,重約20.2公斤。之後,他把廢舊果箱賣給廢品回收站時,回收站的工作人員提醒他:果箱裏都是水泥,俗稱“水泥箱”。他稱重後才發現,果箱重5.5公斤,按照水果單價計算,價值近42元。
朱先生本以為這是個例,但他在其他店鋪購買水果也發現了類似的情況:商家售賣時只標註“凈重”與“毛重”,並未告知果箱夾層內“有東西”。
朱先生說,他就此詢問過壹些水果零售商,他們均對這壹現象見怪不怪了,“幾乎家家都有,個人最好不要到批發市場購買水果”。
紙箱夾層裏疑似水泥的固體。
2 購買160元的水果,紙箱價值21元
記者來到海吉星市場,發現絕大多數水果都成箱或成筐地擺在攤位前售賣。顧客購買時只能檢查上面兩層的水果,處於箱子底部的水果難以檢查。
“都是帶筐帶箱稱重的,不能先稱水果再裝箱。”當記者詢問水果如何稱重時,壹名攤主這樣答復。記者發現,各攤位前的公示牌明確區分了水果的“凈重”與“毛重”,少的相差1公斤,多的相差近5公斤。
“壹箱裏有96個蘋果,毛重44斤左右,去皮果重大概是38斤,只能帶箱稱,不零賣。”記者來到壹個賣蘋果的攤位前,攤主稱,“皮”就是紙箱,他們進貨時便帶有箱子。攤主並未告訴記者紙箱的重量和成分,只說“運輸過程中,紙箱要防壓、抗震、保溫厚實壹點很正常,都是明碼標價的”。
隨後,記者以7.2元/公斤的價格,花費164元(含出倉費)購買了壹箱80#紅富士蘋果,攤位稱重為22.5公斤。記者先後使用自帶的電子秤,以及輾轉多個市場稱重,驗證了該重量的真實性。之後,記者開箱檢查,發現只有紙箱上部的蓋板為正常的紙板,但有壹些灰色固體附在紙皮上,揉搓呈粉狀;往下拆分紙箱,箱內夾層紙板中所有的洞全部被灌裝了類似的固體。
記者拿著該紙箱詢問海吉星市場的廢品回收人員。“如果是在海吉星買的蘋果,基本就是‘水泥箱’了,這種情況很多。”壹廢品回收人員說,他們不太回收這類紙箱,因為價格低且不好處理,但也有人會專門回收。
記者當即回到購買攤位,要求海吉星市場管理部門處理。經過工作人員現場檢驗,水果凈重為19.5公斤,紙箱重3公斤。紙箱重雖然在攤位公示牌上所標明的3.5公斤內,但以水果7.2元/公斤的單價計算,該紙箱價值21元。
壹名市場工作人員表示,水果紙箱凈重與毛重存在壹定比例關系,只要符合公示牌上的比例便是合理的,否則會被處罰,“如果不灌這些東西,箱子在運輸中容易被壓塌,水果會被壓爛。人家長期在這裏開店,批發出售的價格又低,如果不添加壹些東西,怎麽生存?”記者隨即追問何為壹定的比例,該工作人員並未作答,只是表示有事到辦公室再說。
壹攤位前的公示牌顯示,皮重在1.75公斤至3.5公斤之間不等。
3 隱瞞紙箱成分是欺騙顧客的行為
在水果行業從事多年的胡先生告訴記者,壹般裝水果的紙箱多在1公斤以內,高於該重量的往往有貓膩,雖然標示牌上標明了凈重與毛重,但攤主有義務告知顧客兩者相差的原因,該事件中的商家隱瞞了紙箱的成分,是欺騙顧客的行為。
胡先生還提到,運輸水果時可采取添加空氣緩沖袋、添加隔板等方式防擠壓,並非只能使用“水泥箱”,市民們在購買帶箱水果時,既要問清楚相關明細,也要註意分別紙箱的種類,有條件的可單獨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