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材的應用於什麽?
竹子砍伐後除去枝條的主幹。又稱竹稈。是人民生活和經濟建設的重要原材料。竹稈由數十個節和節間組成,形似圓錐殼體,中空,其周圍部分稱竹壁。竹壁由竹青、竹肉、竹黃3層組成,是竹材的主要部分。不同竹種節間長度、粗度及竹壁厚度不同。如粉單竹,節間長1米以上,佛肚竹僅幾厘米;毛竹、巨竹、麻竹等的直徑可達20厘米以上,赤竹屬的壹些種,直徑幾毫米;石竹、木竹的竹壁厚,近於實心,薄竹、沙羅竹等的竹壁很薄。竹節外有兩個環,上者稱稈環,下者稱籜環;竹節內有木質橫隔,稱為竹隔。竹隔將竹稈分隔成壹個個空腔,稱為竹腔。竹腔內是髓組織,髓組織有膜狀(稱笛膜)、片狀和屑狀等。(見圖)
作為材料,竹材可分為原竹、竹梢、竹筒、竹片、竹篾等。原竹指完整的竹稈;竹梢指竹稈頂梢部分;竹筒指除去竹梢後按要求截成壹定長度的竹段;竹片指竹筒沿縱向劈裂成壹定寬度的竹材;竹篾指竹片沿弦向劈裂後的薄片。竹篾又分青篾(竹青層)和黃篾(竹肉或竹黃)。竹材纖維細長堅韌,含量40~50%,因此其順紋抗拉、抗壓強度大,彈性好,但易劈裂。
竹子和人類文明有十分密切的關系。早在五六千年前中國仰韶文化時期陶器上的符號中和其後的甲骨文中就有了竹的象形字。殷、周已有竹制樂器笙、簫等。春秋戰國直至漢代主要用竹簡記錄歷史文獻。四川都江堰用於裝石塊的竹制石籠和跨越岷江的竹索橋更馳名中外。秦代造筆以竹為管。唐代竹制樂器占主要地位,稱演奏者為“竹人”。南宋用竹管裝火藥制成突火槍。明代用竹管制成的二級火箭稱“火龍出水”。中國南方山區用竹材建竹樓,編竹筏,做水管,制造家具、生活用品和生產工具等,都有悠久歷史。
現代竹材利用更加廣泛。東南亞產竹國家和地區農竹房十分普遍。印度造紙工業中竹材原料占2/3。中國南方山區群眾的生產和生活中也大量使用竹材。20世紀70年代以來,中國竹材造紙廠、竹質人造板廠和機制竹筷、牙簽、竹簾等加工廠已有500多個。竹制家具、工藝品等生產更加擴大。
隨著竹材利用的日益擴大,竹材性質和加工技術的研究工作,也逐步開展起來。竹材易開裂、黴變、蟲蛀和各向異性等缺陷,今後仍需研究解決;利用上要充分發揮竹材結構上的優勢,合理利用竹青、竹黃和斷面,提高竹材利用率,逐步做到全竹利用。
中國竹林資源豐富,年產竹量500多萬噸,占世界年產量1/4左右。合理利用竹材,以竹代木和用竹造紙是解決中國木材不足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