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海昏侯墓被發現:海昏侯墓在哪裏
2019海昏侯墓最新消息
海昏侯墓是漢廢帝劉賀的墓葬,位於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是中國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列侯等級墓葬,2015年入選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墓園由兩座主墓、七座陪葬墓、壹座陪葬坑、園墻、門闕、祠堂、廂房等建築構成,內有完善的道路系統和排水設施。
海昏侯墓的發掘和研究過程
2011年3月,江西省文物部門接到群眾舉報,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附近山上有壹座古代墓葬遭到盜掘,文物部門立刻對該墓葬周邊區域進行了考古調查。歷時5年多,考古工作者壹***勘探約100萬平方米,發掘約1萬平方米。
海昏侯墓的整個發掘過程代表當今中國第壹流的考古水平,代表當今中國第壹流的文物保護水平,代表當今中國第壹流的展示水平。墓園的考古發掘有10余家單位跨學科合作,運用科技手段全程提取和記錄信息。
在考古調查和發掘前期,大量使用了地球物理探測、GPS定位、電子全站儀布網測控、全球地理信息系統(GIS)記錄等科技手段,將調查資料完整信息化。初步建立起了海昏侯國遺址的地理信息系統。所有發掘工作都以世界遺產的標準指導考古發掘,為今後大遺址的保護展示提供科學依據。
2015年12月15日,南昌西漢大墓主棺進入清理階段,主棺將整體“打包”至附近實驗室,多證據指向墓主為漢武帝之孫劉賀。
2016年1月15日,整體提取到實驗室。
2016年3月2日,專家組在北京首都博物館“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新聞發布會”,確認墓主為漢廢帝”劉賀。
2016年5月5日,海昏侯劉賀墓主棺已進入後期清理階段,“劉賀”字樣私印、頭箱、部分玉件、敷面等表層文物已提取。考古工作者在提取完敷面後發現了劉賀的牙齒。從數量上看,劉賀牙齒保存較完整,根據之前的考古經驗,有較大幾率在劉賀口中發現玉琀。下壹步將進行劉賀牙齒、腰飾、琉璃席等文物的清理工作。“由於棺體受重壓變形,劉賀的上下齒緊密咬合在壹起,牙齒上方還能辨認出小部分鼻骨痕跡。”
考古工作者正研究牙齒的“打開”方案,而劉賀牙齒的有關數據已送至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進行古DNA檢測;並提取了劉賀上肢、下肢遺骸的少量樣品標本,做體質人類學方面的檢測,為揭示其與墓園其他成員關系提供依據。
2019年3月12日,海昏侯劉賀墓主槨室文書檔案庫曾出土5200余枚簡牘,負責這批簡牘文字釋讀工作的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近期公布階段性成果。研究人員辨識出千余枚竹簡上記載了壹種名為“六博”棋的行棋口訣,屬首次發現,為研究漢代的社會風尚乃至兵制提供了很好的實物資料。
海昏侯墓主人是誰:2016年3月2日,正式確認墓主人為漢廢帝劉賀。
2019海昏侯墓出土文物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出土了約5000枚竹簡,從初步清理和保護情況看,內容包括《悼亡賦》、《論語》、《易經》、《禮記》、《孝經》、《醫書》、《六博棋譜》等文獻。其中,考古人員在這些竹簡中發現了失傳已久的《論語·知道》篇,並初步斷定屬《論語》的《齊論》版本。
2019年2月報道,海昏侯墓出土簡牘5200余枚,專家釋讀後發現比重最大的壹部分是儒家經典及其訓傳,包括《詩經》、《禮記》類、祠祝禮儀類、《論語》、《春秋》經傳及《孝經》等。
海昏侯墓怎麽證明是劉賀的墓:三大證據
證據之壹:玉印刻“劉賀”二字。
2016年1月17日,考古隊員開啟內棺後發現尚存墓主人遺骸痕跡,在遺骸的腰部位置,放置著壹枚白色玉印,玉印上刻有“劉賀”二字。專家介紹,這是劉賀的私信。在兩漢時期,印章是常見隨葬品之壹,也是判斷墓主身份的最直接證據。
證據之二:墨書金餅上有字“臣賀”。
在出土的金餅上,考古隊員發現了模糊的墨書字跡,並釋讀出了關鍵部分:“南海海昏侯臣賀……元康”,“賀”字直接指明是第壹代海昏侯劉賀,而元康是漢宣帝劉詢的第三個年號。考古領隊楊軍介紹,西漢酎金制要求有封地的侯和王,在每年八月祭祖時給朝廷獻上黃金。金餅上的墨書,也從側面展現了當時的酎金制度。
證據之三:奏章副本署名“臣賀”。
在出土的木牘上,專家發現了海昏侯與侯夫人寫給皇帝、皇太後的奏章副本,仔細辨認,木牘上“海昏侯臣賀”、“陛下”、“呈太後陛下”、“元康四年六月”等字樣清晰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