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歷,陽歷,農歷,公歷,公元都是什麽意思?
1、陰歷
陰歷又稱太陰,歷在天文學中與陽歷對應,指主要按月亮的月相周期來安排的歷法;不據地球圍繞太陽公轉軌道位置。它的壹年有12個朔望月,約354或355日。主要根據月亮繞地球運行壹周時間為壹個月,稱為朔望月,大約29.530588日,分為大月30日、小月29日。
在農業氣象學中,陰歷略微不同於農歷、殷歷、古歷、舊歷,是指中國傳統上使用的農歷。而在天文學中認為農歷實際上是壹種陰陽歷。
2、陽歷
陽歷(又稱太陽歷),為據地球圍繞太陽公轉軌道位置,或地球上所呈現出太陽直射點的周期性變化,所制定的歷法;
不據月亮的月相周期,歲實為365.2421897日,有大小月之分,壹、三、五、七、八、十、十二月各三十壹日;四、六、九、十壹月各三十日。而二月平年二十八日,閏年二十九日。在華語文化中,“陽歷”壹詞有時會被特指為公歷,以與中國傳統的農歷或陰歷有所區別。
3、農歷
農歷,是現今東亞地區民間傳統廣泛使用的陰陽合歷。古代相傳為黃帝時代或者夏朝創制,又稱黃歷、夏歷。中華民國成立後,由孫中山宣布采用西方格裏歷,而華夏傳統歷法則被稱為舊歷、傳統歷。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以西歷為“公歷”,舊歷改稱“農歷”。在漢語,西歷也稱陽歷,因此農歷常習慣上稱為陰歷,然而此歷其實為陰陽合歷。
4、公歷
公歷是陽歷的壹種,於1912年在中國引進采用,因農歷等中國傳統歷法是陰陽歷,故公歷在中文中又稱陽歷、西歷、新歷、公歷。
格裏歷與儒略歷壹樣,格裏歷也是每四年在2月底置壹閏日,但格裏歷特別規定,除非能被400整除,所有的世紀年(能被100整除)都不設閏日;如此,每四百年,格裏歷僅有97個閏年,比儒略歷減少3個閏年。?
5、公元
公元,即公歷紀元,原稱基督紀年,又稱西歷或西元,壹種源自於西方社會的紀年方法。是由意大利醫生兼哲學家Aloysius Lilius對儒略歷加以改革而制成的壹種歷法。
1582年,時任羅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準頒行。它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紀年的開始。在儒略歷與格裏高利歷中,在耶穌誕生之後的日期,稱為主的年份Anno?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