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那不是花生米!那是小黃豆的加工品
我壹看夥食這麽好!自動開啟識別模式:左邊是紫菜,下面的烤腸、雞蛋、番茄和魚肉,右邊還有疊小菜,上面還有個茶湯壹樣的東西。
中間是壹碗飯,飯裏竟然放著我最最最喜歡的花生米。為了確定,我還特意回復了壹句:花生米嗎?
得到以下留言:
啥!!
納豆!納豆!竟然是納豆!? 誰知道納豆是啥嗎?
對!它是豆,我也知道它是豆。
網上壹查,尼瑪納豆的功效壹套壹套的,不但保留了黃豆的營養,還因為發酵的原因能夠改善人體壹些亞健康狀態……
為了避免下次認錯,私下裏我偷偷去百科、知乎壹頓查。現在由我來給大家介紹這玩意兒,已認識的請忽略我。不認識的可以花壹分鐘了解。
我壹直覺得黃豆豆的加工品是豆豉,或者是這貨!
納豆是黃豆的發酵品。
關於納豆的起源,比較中肯的說法是豆豉從中國傳到日本後,由當時的禪僧帶到日本的寺院,據說因為在寺院的納所制作,所以有了個日本俗名——“納豆”。
在很長的歷史中納豆就是豆豉。到了大概11世紀中期水戶地區水戶的將軍用稻草包裹煮熟的黃豆作為軍糧,幾天後發現長了粘絲,有特殊的鮮味。後來逐漸在民間流傳開了。
當時也稱這種食物為納豆,寺院的納豆普通人很難吃到,在當時是壹種高檔的食材。制作相對簡單的拉絲發酵豆被稱作“納豆”,就像受寵的女孩子被稱為“公主”壹樣,叫的時間壹長,“公主”就成了女孩子的代名詞。納豆也是這樣,今天提到“納豆”,特指拉絲的這種納豆,而寺院的納豆則被稱為“鹹納豆”。是不是有點喧賓奪主的感覺呢!
1
某寶上據說有納豆機
買來了納豆機,大概制作過程參考酸奶。
啥?不想做?
某寶上也有得賣!
不想買?
那請參考第二種方法
2
手工制作
這裏參考知乎用戶群群的回答:
她的畢業論文就是納豆的工藝與食品研發。。
1、黃豆若幹;至少2斤;新鮮幹稻草若幹;
2、將黃豆用水煮開,包裹至幹稻草內,有氧發酵8-10小時;
3、第二天就可發現黃豆已發酵為納豆,有白色黏稠絲狀物;中心溫度可達40°C;
4、調和壹些醬料,就可以食用。
註意:味道很大,納豆絲非常難洗。
以下圖片可能引起不適~
最常見的就是拌飯吃
或者是放在煮好瀝幹的面條裏(烏冬),整點蔥花和海苔絲,也可以再來個生雞蛋進去。不過我沒有找到壹毛壹樣的吃法圖片,放壹張飯的照片吧。
也可以直接吃,傳說裏的納豆直接當主食吃。在日本,超市買來時都會配上壹小包醬油似的調味汁,增添了鹹味和鮮味。然後開始加入老幹媽油辣子或者老幹媽裏面帶著豆那種的…
壹頓神攪!配上剝好的大蒜 壹口納豆 壹口大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