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 印度人叫做 "摩蘿叉
印度人何以被稱作“摩羅”?就我所知,有兩個出處。
其壹,據西方漢學家的考證,唐代中國官方曾把分布於玄奘取經路線上的西域人籠統地稱為Moormen(中亞語:曠野上的住民),音譯為“摩羅”,由於玄奘的目的地是北部印度,摩羅更特指印度人。
其二,據《漢語外來詞詞典》,摩羅是梵語Mala的漢語音譯,指箍環類的頭飾。此種頭飾,我們現在仍然可以在佛像上看到。
綜合以上兩說,並考慮到玄奘翻譯佛經和著述《大唐西域記》的地點是在長安,我以為,把“摩羅”壹詞的起源理解為是唐代長安人對於佩有特殊頭飾的印度人的俗稱,大概錯不到哪裏去。從而,所謂“摩羅髻”,乃是吸納了當時印度女性發型的主要元素的中國髻,如同《菩薩蠻》樂曲壹樣,它突現出盛唐時代舉國思想觀念的開放性與兼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