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面,以水為鏡出自哪裏?
以人為鏡,是說把別人的成敗得失作為自己的借鑒。出自於《墨子·非攻中》:“君子不鏡於水而鏡於人。鏡於水,見面之容;鏡於人,則知吉與兇。”
墨子時代沒有鏡子,人以水為鏡子。意思是勸導人們要想君子那樣,不要以水為鏡,而應以人為鏡。
我國古代以人為鏡不乏其人。唐朝歷史上的著名太平盛世“貞觀之治”,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能夠締造歷史上少有的盛世輝煌?就是他的治國之道:“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起的作用。他不斷地反省自己,傾聽和采納大臣的良諫,以盡量避免自己的過失給國家帶來禍患。才有了唐朝的興旺和繁榮。
古人講,欲勝者,必先自勝;欲論人者,必先自論;欲知人者,必先自知。這是說,要想戰勝別人,必須戰勝自己,修正錯誤;要想評論別人,首先對自己有個評判;要想了解別人,必須首先了解自己。只有這樣,才能自知之明,認識自我。
以人為鏡,首先要能夠認識自己,做到自鑒,自省、自重、自勵。以別人的優缺點為鏡,以別人的得失成敗原因為鏡,從中可以汲取很多的養料,壹個善於學習的人,到處都可以找到學習的鏡子。以別人對人對己的態度為鏡,大可明白人性種種,自可明白“得失”。
我們應該善於以人為鏡,以善良人和好心人為鏡,拾遺補缺,修正錯誤,趨進完美。但願我們每個人都能樹立起壹面明鏡,不斷完善自己。
[原文]:鄭文貞公魏徵寢疾,上遣使者問訊,賜以藥餌,相望於道。又遣中郎將李安儼宿其第,動靜以聞。上復與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玉。戊辰 ,徵薨,命百官九品以上皆赴喪,給羽葆鼓吹,陪葬昭陵。其妻裴氏曰:“徵平生儉素,今葬以壹品羽儀,非亡者之誌。”悉辭不受,以布車載柩而葬。上登苑西樓,望哭盡哀。上自制碑文,並為書石。上思徵不已,謂侍臣曰:“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沒,朕亡壹鏡矣!”
望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