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在宇宙中向我們發信號?科學家發現有另壹種可能
FRB是強烈的無線電(天文學上叫射電波)脈沖,其源頭能夠在幾毫秒的時間內釋放出太陽100年釋放能量的總和。其極端性讓人聯想到某些災難性的天文事件——比如中子星的碰撞。也有人猜想它和外星文明有關。
但是FRB的源頭究竟是什麽卻壹直是個謎。這種近十幾年才發現的新現象,其在天空中出現的方位有很大隨機性,且大多只出現壹次,便消失得無影無蹤。少數會在同壹個位置反復出現的FRB讓人聯想到某種已知的周期性天文現象——比如行星的公轉或中子星的壹種——脈沖星等。但這些FRB其實並不規律,這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近日則有天文學家認為,FRB可能是圍繞中子星運行的小行星產生的。
中子星和恒星壹樣,會產生粒子流,亦即是所謂的星風。由於中子星有強大的磁場,它們產生的粒子流也是高度磁化的。而在中子星動輒每秒幾百次的自旋驅動下,粒子流還會被加速到近光速。
在這種極端環境中,天體若是環繞中子星運行,其在粒子流中留下的尾跡周圍會產生電流。當中子星粒子流穿越這些尾跡時,磁場會被擾動,進而產生壹條狹長但又極為強大的射電波束。
壹個直徑1至10千米的小行星在距離中子星1個天文單位或更近的地方運行,其產生的電波束強度就足以達到FRB的級別,而當這個中子星磁場很強的時候更是如此。計算結果顯示,在磁星——壹種磁場特別強的中子星周圍,小行星產生的電波束強度可達已知最強FRB的千倍以上。
電波束是連續的,但只有當天體之間的位置排列恰到好處,這些電波束才能夠掃過地球,我們才能看到它。在我們眼中,它表現為短促的脈沖信號。而這就是FRB。
如果這個解釋成立,那麽那些會反復出現的FRB就有可能與小行星群,或擁有多個衛星的系外行星有關。而中子星磁場和星風在其高速自旋過程中的頻繁波動,也是影響電波束方向的壹個原因。這會導致FRB更具隨機性。
相關論文刊登在《天文和天體物理學(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