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張藝興嘲點,張藝興黑粉嘲羊區bot的內在傳播肌理

張藝興嘲點,張藝興黑粉嘲羊區bot的內在傳播肌理

2018年張藝興的演藝事業節節攀升,獲得龐大流量、商業價值提高的同時,壹個名為“嘲羊區bot”的黑號也逐漸走入公眾視野,並且在壹年時間內就增長了近百萬粉絲。他們組成了壹個名為“嘲羊群眾”的群體,並且申明他們的身份是嘲子,而不是黑子,基於此立場他們對張藝興及其粉絲展開全方位嘲諷,對當事人造成了很大困擾

弗洛伊德說“新奇始終是快樂的源泉”,尤其是在社會、經濟、就業等壓力如此大的21世紀,“泛娛樂化”就成了當代網民對抗和消解壓力最基礎的方式。在嘲羊區bot出現以前,張藝興是壹個正能量形象的好青年,即使有不喜歡他的人也只是作為個人而存在,在網絡中並不能形成意見氣候,而嘲羊區bot出現後,對其形象或人設的肆意解構可以使“嘲羊群眾”產生壹種快感,這便是弗洛伊德所說的“新奇”

嘲羊區bot作為壹位意見領袖,同時也是壹名把關人,他幾乎每條微博都進行了網絡用戶議程設置,或是通過惡意剪輯,或是通過斷章取義,或是通過故意截取醜圖、黑圖與他人對比的手段來“嘲諷”張藝興及其粉絲,而更多的方式則是通過對張藝興話語的重新編碼解讀,以扭曲他本來的意思。“嘲羊群眾”就在bot號所精心創建的擬態環境裏安心的做起了所謂的“嘲子”,也因此在這個群體裏張藝興的形象被重新塑造成壹個無論是顏值、身材還是業務能力都被其他藝人吊打,並且人品虛偽、故作矯情的的愚蠢小人形象

“嘲羊群眾”將張藝興置身於***景監獄下,時刻進行觀察監督,他們刻意忽視個體本身的多元化層面,只挑揀出他身上的薄弱點,故意進行放大、誇張、扭曲,使他成為壹個非常單壹的形象,也就是“刻板印象”。正如李普曼所說“刻板印象能夠簡化現實,使壹個信源能夠輕易的將之傳遞給其他個體”,這就導致嘲羊群眾對張藝興有壹種先入為主的嘲諷意識。又因為這個群體是基於對張藝興的嘲諷而建立的,群體中的人自然也都是基於這個目的而被吸引過來的,他們結成“想象***同體”,為嘲羊區bot進行加冕,所有人在集體狂歡熱潮中被感染後,主動釋放自己的黑暗面,之後又用這種狂歡情緒去感染他人

“嘲羊群眾”群體中具有壹種強烈的傳播儀式感,他們不是簡單的傳遞信息,而是舉辦了壹種以“張藝興黑粉”的身份而聚集在壹起的神聖典禮,群體中洋溢著壹種自我強化後的虛擬的優越感,並且出現了權力的分層現象,即張藝興粉絲的濾鏡太厚,而自己才是最清醒、最能辨別他本來面目的智者

嘲羊群眾的存在也非常典型的體現了傳播學中的景觀理論,即“以視覺表象為社會本體的時代所獨有的現象”。“景觀”應具備三點,首先是多數人觀看少數人的表演。在這壹現象中,大量嘲羊群眾作為少數人默默觀看嘲羊區bot等幾個“嘲羊意見領袖”的表演,有時也會參與其中,但他們的主要角色仍是被支配的普通觀眾。

第二點是說景觀是壹種非暴力的意識形態,也是壹種滲透影響式的控制模式。嘲羊區bot對張藝興展開的嘲諷是壹種隱藏在商業背後的更深層次的操控手段,普通觀眾並不能發現其中夾雜著資本的力量,只會以為是同他們壹樣的普通網友,這也強化了這位意見領袖的親和力,顯得更接地氣。最後壹點就是說景觀的娛樂化表象徹底迷惑了受眾,受眾在景觀所創造的幻想中淪為被控制的奴隸。的確如此,在嘲羊區bot日復壹日的“洗腦過程中,張藝興的本來面目被扭曲,導致嘲羊群眾對他有壹種先入為主的惡意,無法再客觀看待與他有關的事件,對他進行客觀評價

嘲羊區bot作為信息的傳播中心,成功引導嘲羊群眾們掉進了“後真相時代”的漩渦,事件本身的意義被模糊甚至忽略,而群體成員開始輸出自己的觀點,並相互傳染極端情緒,他們已經無法理性的思考,失去了探究事情真相的能力,而是更註重群體的態度和自己能否語出驚人的在群體中被成員們所註意到,這種傾向很容易導致群體成員對事件形成壹致的錯誤意見

長久處於這樣的環境下,嘲羊群眾壹直在同溫層中打轉,他們處於壹個非常封閉的自冾環境,壹些與群體成員意見相近的聲音不斷重復,令他們以為這就是事實的全部真相,在聽到其它與之不同的意見時進行激烈的反對,甚至出現壹種“我不要妳覺得,我要我覺得”的極端“明學”思想。而另壹方面,由於嘲羊群眾是基於對張藝興嘲諷的***同態度而構成壹個群體的,並且長期被群體的態度所束縛,這會導致他們認為自己的態度就是社會的態度,也就是“鏡式知覺”現象。他們不能理解為什麽張藝興的粉絲會維護他、喜歡他,他們在網絡中不同的語境下也會開啟對張藝興的嘲諷模式,以期待得到更多認同

彭蘭老師在《網絡傳播概論》中說“作為壹個公***話語空間,網絡還有壹個重要作用,那就是它可以將弱小的個體的聲音匯聚成強大的集體的聲音,使之成為廣播,盡管這種匯聚並不壹定在所有情況下都是理性的或建設性的”。誠然如此,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意見的權利,但每個人也要對自己的言論負責,也要允許別人對妳的言論進行評價或是辯駁。我始終相信彌爾頓所說的“讓真理去參加“自由而公開的鬥爭”,在這壹鬥爭中,真理必然會自我修正,最終戰勝各種錯誤意見而保留下來 ”,畢竟真理掌握在理性的人的手中

最後是想對各位“嘲羊群眾”說的話:

“誰也不敢承認自己說錯了話

誰都覺得自己只是正義的路人甲

假托客觀之名卻是小人行徑

妄圖用公眾光環掩蓋骯臟惡

意幼稚以為說過壹千次的就是真相

放不下尊嚴認清他真實模樣

在輿論的漩渦中

我們也是壹股風壹片浪

卷動螺旋沈默著把真相推遠

哪怕與之擦肩也懶得多看壹眼

就此孤島被逼進深海

永生別想再靠岸

我們都是膽小懦弱的螻蟻

習慣了黑暗還要辯護我們無罪

笑他逞強笑他可悲卻只敢躲在角落發聲

怕他身上炙熱力量灼傷我們骯臟的靈魂

把他推進深淵每個人都是罪人

欠他的道歉誰又能給壹個證明

用惡毒言語壹字壹句淩遲別人

還自以為清醒,不過蕓蕓眾生

妳是雪崩時的那片雪花

是海嘯時的那股浪

是暴風驟雨裏被挾持的壹片雲

是壓得他喘不過氣來的壹員水軍

妳以為自己為正義發聲

卻枉顧真相只想做個跟隨潮流的人

妳以為自己清醒其實是盲眼愚人

妳以為言論自由其實是受制於人”

但,流言和妳,都不足為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