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和西洋畫各有什麽特點?
根據繪畫所表現的對象和內容區分,可以分為宗教畫、歷史畫、風俗畫、肖像畫(人物畫)、風景畫(山水畫)、靜物畫、花鳥畫等。按照繪畫工具和材料區分,有素描、油畫、水彩畫、水粉畫、水墨畫以及版畫、雕塑、壁畫等。按照國別或民族文化傳統區分,則有中國畫、日本畫等。在這眾多的畫種中,中國畫和油畫,則是東、西方兩大繪畫體系的典型代表畫種。
油畫,是以油為調合劑調和顏料、用短毛硬質棕筆和油畫刮刀、畫在經加工制作過的不吸油的亞麻布或其它材料上的壹種畫種。它發明並流行於西方,主要是歐洲。由於油畫是來源於西方的畫種,我國傳統上便將素描、油畫、水粉、水彩等稱為“西畫”。
油畫是從古老的壁畫技法中發展出來的,墻壁上的繪畫被轉移到畫架上的木板或木框繃著的畫布上,被稱為“架上繪畫”。15世紀以前,歐洲的繪畫顏料還是用膠水、礦粉和雞蛋清調和的顏料。以後發現用亞麻仁油調和顏料效果更佳,調好的顏料不易幹,畫時可層層重疊上去,且幹後顏色非常鮮亮,日曬不易褪色。於是,經過不斷地改進和完善,很快傳遍了歐洲,油畫遂成為西方繪畫的主要畫種。油畫的效果細膩、豐富,能夠很好地表現被畫物體的質感、量感、表現的光線、色調、氣氛逼真。油畫內容小到靜物、小景,大到征戰、慶典,無壹不包,畫人物肖像更為擅長。在照相機未發明的年代,具有很高的寫實性能的油畫是人“留影” 的主要手段。雖然油畫從發明至今,不過短短四百余年的歷史,卻發展飛快,由此可見它那旺盛的生命力。在清代中期,油畫技法傳入中國,至今已與中國畫比肩發展。
中國畫,從現在的畫在絹帛上的最早的作品來看,已經有了兩千多年的歷史。自東漢蔡倫發明造紙以後,至唐代宣州涇縣匠人用檀樹皮與稻草抄制出著墨華滋、紙質潔白、便於裝裱、經年不變的宣紙以後,中國畫的創作更進入自由馳騁的天地。中國畫的誕生標誌著世界藝術寶庫中壹種特殊表現形式的創立。
中國畫古稱“丹青”,體系龐大,內容豐富。它是在五千年文明史中,與中國各民族文化融合與滲透而***同創造的成果。中國畫具有中華民族的偉大氣魄,能容納百川而歸大海,它能同化各種外來藝術流派,而不被其所同化。融匯外來形式的新疆龜茲壁畫、敦煌壁畫,已成為中華民族藝術的代表,由此可見中華民族繪畫的巨大能量。
中國畫給予四周的鄰國以莫大的影響。日本很早就是中國繪畫的旁系,歷代都有中國畫家到日本去傳授中國畫技法。14-15世紀,中國畫又傳到印度、波斯等國,使它們的繪畫受到很大影響。這些國家的藝術作品,都富有明朗的中國風格和情趣。
同中國畫相比,傳統西畫要求的是寫實,是具象繪畫。其發展靠的是科學,如透視學、解剖學、色彩學、光學,靠技術、物質材料。
而中國畫則要求的是寫意,不以寫實作為最高標準。意象區別於具象和抽象,既借助具象、也借助抽象;借助寫實,又是寫意,因此,它靠的是哲學和文學發展。
傳統西畫是力求真實的“再現”外部世界,它運用透視,在二維畫面中利用視錯覺“真實”地再現三維空間的情景。
而中國畫則力求“表現”外部世界,由於受“天人合壹”哲學觀的影響,畫面中的世界是畫家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統壹體,在中國畫的畫境中,更註重於畫家的“心意”和“情景”相融合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