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歷史上很多大戰到了開打的時候勝負已經註定?
這場戰爭的起因是,為了抵消兩伊戰爭帶來的巨額債務,伊拉克政權調轉槍口,向昔日的阿拉伯兄弟揮舞屠刀,在兩伊戰爭中幫助科威特。
這壹事件引起國際社會的壹致譴責。在說服伊拉克撤軍後,聯合國授權美國組建多國聯軍,將伊拉克趕出科威特。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時間是1990年8月2日。兩天後,也就是8月4日,美國白宮在聯合參謀長鮑威爾的提議和國防部長切尼的授權下,迅速制定了?沙漠盾牌?計劃。
於是,美國的戰爭機器迅速動員起來,陸海空三軍以各種方式奔赴海灣地區。
經過3個多月的緊張部署,到11月,抵達海灣地區的美軍總人數已達到約25萬人。
***運送部隊和技術裝備17萬件:地面部隊17萬人,坦克800多輛,空軍3萬多人,各類戰機近500架,海軍4萬多人,各類艦艇85艘,艦載機553架。
面對美軍的壓力,美國各級政治領導人認為,通過長達三個多月的禁運、封鎖和經濟制裁,足以喚醒伊拉克政府,從伊拉克撤軍。
然而,出乎美國意料,伊拉克不僅無意從科威特撤軍,還將西方國家在伊拉克的工作人員作為人質,並呼籲阿拉伯人對美國進行?聖戰?。
伊拉克政府的言行顯然激怒了美國。在看到不戰而屈兵的計劃沒有效果後,美國決定派出壹支龐大的軍隊將伊拉克軍隊趕出科威特。
與此同時,美國還遊說西方盟國和壹些對薩達姆?侯賽因不滿的阿拉伯國家參與事件。
經過兩個多月的緊張部署,到1991年1月5日,來自40多個國家的約70萬軍隊集結在海灣地區,***同參與對伊軍事行動。
這支70多萬人的軍隊裝備有3510架飛機、400艘艦艇、3000多輛坦克和2200輛裝甲車。
其中,美軍占絕大多數,參戰美軍52萬人,坦克2000多輛,飛機800多架。
然而,如此龐大的軍事規模並沒有動搖薩達姆?侯賽因的頑固。他公開宣稱,他不怕與美國作戰,伊拉克壹定會贏得這場戰爭!
為了確保強大的伊拉克軍隊在戰爭中失敗,美國根本不敢小看它。它派出了所有最精銳的戰鬥王牌部隊和最新研發的F117隱形戰鬥機前往海灣地區。
面對美軍的密集軍事部署,薩達姆也在自己的國家進行了緊急動員。
表面上看,伊拉克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總兵力約120萬人。它裝備有5600多輛坦克,6000多輛裝甲戰車,4000多門火炮。此外,還有770多架戰鬥機和800多枚蘇聯制造的飛毛腿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