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逆回購“降息”幅度創新高
在此之前,央行已連續29個交易日暫停逆回購操作,季末市場流動性壓力有所增加。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指出,重啟逆回購壹方面有助於為抗擊疫情和經濟社會恢復發展提供合理充裕的流動性支持;另壹方面,臨近季末,季節性流動性壓力有所增加,投放500億元流動性有助於緩解市場資金壓力。
從利率下調幅度對比來看,上次2月3日的逆回購操作7天期和14天期利率分別下調10個基點,相比近年來,每次5-10個基點的“降息”,本次7天期逆回購利率下調20個基點的降幅也創出新高。
“這次公開市場操作中標利率下降20個基點,標誌著貨幣政策進入了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的階段,選擇在這個時點降息應該是綜合考慮了國內復工復產需求以及國際疫情和外部經濟環境惡化等多方面因素後作出的決策。”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馬駿指出。
中***中央政治局3月27日召開會議指出,要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和實施力度。要抓緊研究提出積極應對的壹攬子宏觀政策措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此前,本月MLF利率和LPR“按兵不動”,利率與上次持平,顯示商業銀行自主降息的動力較小。蘇寧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陶金認為,中***中央政治局會議釋放了更為強烈的政策信號,若要達成降息,壹方面要在報價行降價動力不足的情況下,調降政策利率;另壹方面在存款利率不降的情況下,通過降低政策利率,減少商業銀行負債成本。
“從過去經驗上看,‘逆回購利率-MLF利率-LPR’的同步調降,完成壹次完整的降息過程。可以推測,在4月LPR報價之前,央行將擇機下調MLF利率,引導LPR下行,更大力度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溫彬進壹步指出,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是貨幣政策的核心,降息、降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仍然有必要。但也要看到,當前銀行負債成本居高不下,壓降點差空間有限,且企業和居民部門存款占銀行總負債的60%以上,適時適度下調存款基準利率將對LPR下行產生更加顯著的效果。隨著我國通脹水平逐步回落,4月中上旬將是下調存款基準利率的合適窗口。
財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認為,降息+降準+降存款利率組合拳打出概率在增加。目前,降低LPR利率主要有兩種方式。壹是銀行讓利,即通過繼續壓降LPR與MLF之間的利差或直接降低MLF利率來實現。上述方式若沒有其他配套措施配合,銀行息差均會收窄、盈利均會下降,強制推出或導致銀行信貸投放積極性下降。二是降低銀行成本,推動貸款利率下行。其中,全面降準和定向降準可以為銀行提供更多低成本資金,有利於提高銀行信貸投放積極性,目前看還有壹定空間。另外,不排除下調存款利率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