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英國導演肯·羅奇Ken Loach最著名的電影有什麽?推薦!

英國導演肯·羅奇Ken Loach最著名的電影有什麽?推薦!

英國導演Ken Loach的《對不起,我們錯過了妳》,不容錯過。

入圍2019年戛納主競賽單元,老爺子80多歲了,依然葆有創作欲。

他好像壹輩子沒拍過賣座的電影,鏡頭始終對準底層民眾。

導演生涯14次入圍了戛納主競賽單元(2次捧獲金棕櫚),在威尼斯有終身成就金獅獎,在柏林也有榮譽金熊獎。

?

本片劇情老紮心了,講述的是英國紐卡斯爾壹家四口的生活。

他們不是當地人,從曼徹斯特遷居去的,租房住。

男主人瑞奇,先前是工地工人,什麽工種都幹過,如今準備轉行當物流快遞員。從他雙臂皆有紋身、說話帶臟詞、聊起足球會較真等特征來看,估計經歷過憤青歲月。出於尊嚴,沒領過失業救濟金。

女主人艾比,是個上門工作的護理員,客戶都是老弱病殘,時有突發狀況要應付,但她工作非常負責,有愛心也有耐心。

大兒子賽巴在念高中,正值叛逆期,熱衷街頭塗鴉;小女兒莉莎11歲,乖巧可人。

背負著債務,壹家人過得很辛苦。

瑞奇跟快遞站的關系,老板說得好聽,說瑞奇是合夥人、沒有目標績效、自己主宰命運,其實就是沒有福利和保障。壹周工作6天,每天14個小時。為了貸款買小貨車,瑞奇賣掉了妻子工作所需的私家車。

艾比的工作零底薪,按家訪次數計酬,交通費需自理,從早上7點半工作到晚上9點半。私家車賣了後,需要坐公交車和步行輾轉於不同客戶家。

兩口子勤勞肯幹,法定的每天8小時工作制?對窮人來說,不存在的。

工作時長飽和,自然就難以對子女照顧周全。賽巴厭學,莉莎失眠,兄妹倆還時常要自己弄吃的。

影片播放到壹半,才第壹次看到他們壹家四口非常難得的圍坐在壹起,吃壹頓印度菜外賣。

兩口子睡前談心,瑞奇感嘆:我真的沒想到生活會這麽苦,感覺諸事不順。

艾比也神傷:愈是努力工作,就愈沈入無底深淵。

這就是所謂生活的無力感吧。

快遞員工作不好幹,就像老板對瑞奇說的,“客戶誰會真正問候快遞員,妳開車睡著了,和公車相撞,他們不管,他們只在乎運費、效率和收件”。

不如意的生活,會時常遭遇墨菲定律,就像瑞奇越是趕時間的時候,越是會遇到電梯壞了、客戶不按規提供證件、老板要找他訓話等外力耽擱;就像瑞奇越是累得像條狗,沒時間精力照顧兒子,兒子越是會闖禍,惹事還逐漸升級,從曠課到打架,從被停課到偷竊被警察抓,瑞奇終於失控出手打了兒子。

瑞奇和艾比兩口子其實很恩愛,為了養家壹起吃苦,發生爭吵也會很快互相道歉。

這是最讓人欣慰的地方,多少夫妻在這種日復壹日的辛苦日子裏,逐漸走向分崩離析。

但生活不會因為妳善良、因為妳們恩愛就輕易放過妳。

青天白日的,瑞奇遭遇搶劫,被痛毆被羞辱還被搶了貨品,他工作中最重要的掃描槍也被踩爛了。

就醫也不順利,發達國家的醫院也是人滿為患,效率急人。老板打電話來,卻只關心利益,要他找好隔天的代班、要他賠500英鎊貨品錢,掃描槍更是索賠1000英鎊。

逼得壹貫柔聲細語好脾氣的艾比,都在公眾場所大聲飆臟話,怒吼“事關我的家庭,不容許妳踐踏”。

瑞奇傷勢不輕,肺部、頭部、手掌都受創,壹只眼睛都腫得跟桃子似的,但壹覺醒來還是要出工,兒子苦勸沒用,妻子阻攔也沒用。

他當然知道妻子兒子都是為他好,但他更知道,壹天不出工帶來的經濟損失,他們這個本就捉襟見肘的家庭再承受不起了。

貧賤夫妻百事哀,說是錯用了其本意也好,此情此景,竟也想不到別的話可以形容。

片名“Sorry?We?Missed?You”(對不起,我們錯過了妳),出自瑞奇所在快遞中心的單據,投遞失敗的單子上印著這句標語。

我上門給妳送貨,妳不在,但要說對不起的是我,是我錯過了妳,而不是妳失約。

對老板來說,顧客是上帝,不可得罪,而工人只是服務上帝獲得收益的工具人。底層民眾遭受不公平的資本主義剝削,卻無力反擊。

“對不起,我們錯過了妳”也可以放諸家庭,瑞奇和艾比被謀生所累,在孩子需要更多陪伴、更多溝通的時候,他們錯過了。孩子長大是很快的,就跟父母老去壹樣快,錯過了,歲月可無法回頭。但是瑞奇和艾比能怎麽辦呢,仍是無力改變,首先還是要活下去不是麽。

老爺子還是還nice的,雖然是現實主義的拍法,白描、不炫技、平實運鏡、不介入導演主觀情感,但瑞奇壹家的團結沒散,沒有讓悲劇走向更悲處。貧窮生活全仰仗著親情溫暖那壹點支撐,不然哪有動力去拼命幹活。父親的受傷,也給兒子釋出善意、父子和好提供了臺階。

配樂也極節制,只在壹家四口唯壹壹次都坐上小貨車出行時,使用了Young?MC的嘻哈歌曲《Know?How》,另外只有片尾要出字幕了,壹曲憂傷悲愴的配樂才響起。

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很難拍,商業回報的風險也大,所以願意拍的導演越來越少。

這年頭,流行的是超級英雄,是特效大場面。在中國更是如此,以前第五代導演還能聚焦黃土地,但逐漸被人們嫌疑是張揚了家醜,現在已經沒有第幾代導演壹說了,不再有***同的使命,什麽賺錢拍什麽,迎合觀眾而不是引領觀眾,花重金和大力氣在宣發營銷,而不是夯實劇本、打磨質量。

國人的審美取向還是更偏於借影視作品逃離現實,而不是借它認識現實、探索現實,所以甜寵、古偶、仙俠大行其道。沒有深度的甜,是死甜。

所以拍現實主義題材影片的導演,很值得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