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如何做好哺乳仔豬的飼養管理?

如何做好哺乳仔豬的飼養管理?

從出生到斷奶階段(4~5周)的仔豬稱為哺乳仔豬。仔豬出生後,生活條件發生了巨大變化。由原來通過胎盤進行氣體交換、攝取營養和排出廢物,而轉為自行呼吸、采食和排泄。並且在母體子宮內生活條件相當穩定,到出生後直接受自然條件和人為環境的影響。同時,由於哺乳仔豬生長發育快和生理上不成熟,如果飼養管理不當,就會影響哺乳仔豬的生長發育,甚至造成死亡。因此,養好哺乳仔豬的目的是使仔豬成活率高,生長發育快,均勻整齊,健康活潑,斷奶體重大,為以後養好保育仔豬打下良好基礎。

培育哺乳仔豬的目標在於獲得較高的斷乳窩重(斷乳仔豬數多、體重大且均勻)。要培育好哺乳仔豬,關鍵在於根據哺乳仔豬的生長發育規律及其生理特點,重點抓好初生仔豬的飼養管理等工作。

1.吃足初乳,固定乳頭

(1)吃足初乳 初乳是指母豬乳腺在妊娠後期積存的分泌物和在雌激素與黃體酮作用下從血液轉移來的蛋白質的混合物,通常指分娩後3~5日內分泌的乳汁,尤其指3日內的乳,初乳中的白蛋白,是仔豬早期獲得抗病力最重要的來源,而且初乳中含有鎂鹽,具有輕瀉性。初乳的酸度高,有利於消化道活動,可促使胎糞排出。因此,仔豬出生後,必須保證吃足初乳。仔豬剛出生時,四肢無力,行動不便,特別是弱小仔豬,往往不能及時找到乳頭,尤其是在寒冷季節,仔豬可能被凍僵,失去哺乳能力。因此,要求在仔豬出生後,擦幹仔豬全身,斷臍後立即放入保溫箱內,待全部仔豬產出後,立即人工輔助哺乳。也可隨產隨哺,這樣做可以使仔豬盡快吃到初乳,盡早獲取營養。母豬分娩結束後,全部仔豬都可吃到足夠的初乳。若母豬無乳,應盡早輔助仔豬吃到寄養母豬的初乳。

(2)固定乳頭 仔豬有固定乳頭吸乳的習慣,開始幾次吸食哪個乳頭,壹經認定即壹直到斷乳不變。但在初生仔豬開始吸乳時,往往互相爭奪乳頭,強壯的仔豬搶先占領最前邊的乳頭,而弱小仔豬則遲遲找不到乳頭,錯過放乳時間,吃乳不足或根本吃不到乳。還可能由於母豬側臥,下側乳頭埋於腹下,致使仔豬爭搶上側乳頭而咬傷母豬乳頭,導致母豬拒絕哺乳。為使同窩仔豬發育均勻、健壯,必須在仔豬出生後2~3天內,采用人工輔助方法,使仔豬盡快形成固定吸食某個乳頭的習慣。

1)固定乳頭的原則:應將弱小的仔豬固定在前邊的幾對乳頭,將初生重較大、健壯的仔豬固定在後邊的幾對乳頭,這樣就能利用母豬不同乳頭泌乳量不同的規律,使弱小仔豬能獲得較大量的乳汁以彌補先天不足,雖然後邊的幾對乳頭泌乳量不足,但因仔豬健壯,按揉乳房和吸乳的動作較有力,仍可彌補後邊幾對乳頭乳汁不足的缺點,從而達到窩內仔豬生長發育快且均勻的目的。

2)固定乳頭的方法:當窩內仔豬差異不大,有效乳頭足夠時,生後2~3天內絕大多數能自行固定乳頭,不必幹涉。但如果個體間競爭厲害,應加以管理。若窩內仔豬間的差異較大,則應重點控制體大和體小的仔豬,中等大小的可自由選擇。每次輔助體小的個體到前邊的乳頭吸乳,而把體大的個體固定在後邊的乳頭。對個別爭搶嚴重、亂竄亂拱的仔豬需進行人工控制,可先不讓其拱乳,只是在放乳前的壹剎那放到固定的位置,或幹脆停止其吸乳壹二次,以糾正其搶乳行為。如此,經過兩天基本上可使全窩仔豬哺乳時固定乳頭。

采用壹些輔助方法,可加快固定乳頭。①將仔豬按哺乳次序進行標號,生產中常用不易褪色的染料(如紫藥水)在仔豬的不同部位打標記,這樣就可迅速固定哺乳位置,如能保證5~10次哺乳位置不變,則在生後第壹天就可固定下來。②訓練母豬壹側臥,利於仔豬盡快識別自己的乳頭位置。在乳頭尚未固定之前,可讓母豬壹側躺臥,先固定吸食下排乳頭的仔豬,爾後固定吸食上排乳頭的仔豬。③采用“隔板”固定乳頭。利用壹塊可將仔豬分開的板,放在母豬的中部,將仔豬分開,從而使仔豬數和活動範圍相對縮小,防止哺乳時因找乳頭位置前後亂竄。

固定好乳頭的標誌,是母豬哺乳時仔豬能固定在某個乳頭上拱揉乳房,無強欺弱、大欺小、爭奪乳頭的現象,母豬放乳時,仔豬全部安靜地吸乳。固定乳頭是件細致的工作,應認真做好。乳頭固定的快慢往往是衡量壹個飼養員責任心和操作技術能力的標誌之壹。

2.保溫防壓

(1)保溫 由於初生仔豬調節體溫適應環境的能力差,同時其保溫性能差(皮薄毛稀),需熱多(體溫較成年豬高)、產熱少(體內貯能少),故仔豬對環境溫度的要求較高,有“小豬畏寒”之說。寒冷對仔豬的直接危害是凍死,同時又是壓死、餓死和下痢的誘因。因為仔豬遇低溫時,體溫降低,行動呆滯,吸乳無力,而導致休克或下痢,最終導致被壓死、餓死或病死。仔豬最適宜的環境溫度:0~3日齡為29~35℃,3~7日齡為25~29℃,7~14日齡為24~28℃,14~21日齡為22~26℃,21~28日齡為21~25℃,28~35日齡為20~22℃。保溫的措施是單獨為仔豬創造溫暖的小氣候環境,因“小豬畏寒”,而“大豬怕熱”,母豬的最適溫度為15℃,如果把整個產房升溫,壹則母豬不適應,影響母豬的泌乳;二則多耗能源,不經濟。因此,生產中常控制產房溫度在15℃,而采用特殊保溫措施來提高仔豬周圍環境溫度。

1)厚墊草保溫:豬的失熱,關鍵在於地面的導熱性,如在水泥地面上,地面傳導失熱占15%,而在木板地面上,木板傳導散熱占6%,用1.2厘米厚的木板代替2.5厘米厚的水泥地面,可以提高地溫12℃。所以,在沒有其他取暖設施或有取暖設施又欲加強取暖效果時,應墊厚草在水泥地面上,厚度應達5~10厘米或更厚,並在不靠墻處設擋草板,以防墊草四散,但應註意訓練仔豬養成定點排泄的習慣,使墊草保持幹燥而不必經常更換。

2)紅外線燈保溫:將250瓦的紅外線燈懸掛在仔豬欄上方或特制的保溫箱內,仔豬生後稍加訓練,就會習慣出入紅外線燈保溫區或保溫箱。可通過選擇不同功率的紅外線燈、調節燈的高度來調節仔豬床面的溫度,如250瓦的紅外線燈,在舍溫6℃時,距地面40~50厘米,可使床溫保持在30℃。此種設備簡單,保溫效果好,且有防治皮膚病之效。如用木板或鐵欄為隔墻時,相鄰兩窩仔豬還可***用燈泡。在有墊草的情況下,紅外線燈與地面應保持適當距離,以防發生火災,並應防止母豬進入仔豬欄,撞碎燈泡發生觸電。

3)火炕取暖法:可在仔豬保育間內的壹側,每兩個相鄰的豬床,合建壹個火炕。建法是以中間隔墻為火道,並在兩側地下挖壹個25厘米寬的煙道,上面鋪磚,磚上抹草泥。此法與國外采用電阻絲或熱水源作熱源的暖床相仿,設備簡單、成本低、效果好,適合北方寒冷地區采用。

4)電熱板取暖:電熱板是供仔豬取暖用的“電褥子”,是將電阻絲包在壹塊絕緣的橡皮內,壹般用作初生仔豬的暫時保溫,其特點是保溫效果好,清潔衛生,使用方便。

(2)防壓 在生產實踐中,壓死仔豬壹般占死亡總數的10%~30%,甚至高達50%左右,且多數發生在生後1周之內。壓死仔豬的原因:壹是母豬體弱或肥胖,反應遲鈍;性情急躁的母豬易壓死仔豬;初產母豬由於護仔經驗少也常壓死仔豬;二是仔豬體質較弱,或因患病虛弱無力,或因寒冷活力不強,行動遲緩,叫聲嘶啞,不足以引起母豬驚覺;三是管理上的原因,抽打或急趕母豬,使母豬受驚;褥草過長,仔豬鉆入草堆,致使母豬不易識別或仔豬不易逃避。生產中,應針對上述情況采取防壓措施:①加強產後護理。母豬多在采食和排便後回圈躺臥時壓死仔豬。因此,在母豬躺下前不能離人,若聽到仔豬異常叫聲,應及時救護,壹旦發現母豬壓住仔豬,應立即拍打其耳根,令其站起,救出仔豬。②設護仔欄。在產圈的壹角或壹側設護仔欄(後期可用作補料欄),用紅外線燈、電熱板等訓練仔豬養成吃乳後迅速回護仔欄內休息的習慣,或按照母豬正常泌乳的規律,采取人為定時哺乳,哺乳完畢後驅趕仔豬回護仔欄休息。

3.補充鐵、硒等礦物質

(1)補鐵 初生仔豬普遍存在缺鐵性貧血的問題,仔豬初生時體內鐵的貯量為40~50毫克,壹大部分存在於血液的血紅素和貯存在肝臟中,正常生長的仔豬,每日約需鐵70毫克,到3周齡開始吃料前***需200毫克,而仔豬每天從母乳中只能獲得1毫克鐵,即使給母豬補飼鐵也不能提高乳中鐵的含量。顯然,如果沒有鐵的補充,仔豬體內的鐵貯量僅夠維持6~7天,壹般10日齡左右即出現因缺鐵而導致的食欲減退、被毛粗亂、皮膚蒼白、生長停滯等現象,因此,要求在仔豬生後2~3天必須補鐵。通常在仔豬生後2~3天,肌肉或皮下註射右旋糖酐鐵鈷合劑1~2毫升(每毫升含鐵量50~150毫克不等,視濃度而定),即可保證哺乳期仔豬不患貧血癥。為加強效果,2周齡後可再註射壹次。目前用於補鐵的針劑也較多,如牡血素等。

(2)補硒 仔豬對硒的日需要量,根據體重不同為0.03~0.23毫克。我國大部分地區飼料中硒含量低於每千克0.05毫克,黑龍江、青海全省及新疆、四川、江蘇、浙江的部分地區則低於每千克0.02毫克,因此補硒尤為重要。具體可於仔豬生後3~5天肌肉註射0.1%亞硒酸鈉維生素B合劑0.5毫升,斷乳前後再註射1毫升。對已吃料的仔豬按每千克飼料添加0.1毫克的硒補給。硒是劇毒元素,過量極易引起中毒,用時應謹慎。加入飼料中飼餵,應充分拌勻,否則會因個別仔豬食入過量而引起中毒。

4.寄養、並窩

在生產中,有些母豬產仔數較多,而限於母豬體質、泌乳力和乳頭數不能哺育過多的仔豬;也有些母豬產仔數過少(寡產),若讓母豬哺育少數幾頭仔豬,經濟上不合算;更有些母豬因產後無乳或產後死亡,其新生仔豬若不妥善處理就會死亡。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就是寄養與並窩。所謂寄養,就是將母豬分娩後患病或死亡造成的缺乳或無乳孤兒,以及超過母豬正常哺育能力的多余仔豬,過寄給另壹頭母豬或幾頭母豬哺育;並窩則是指把兩窩或幾窩同胞少的仔豬,合並起來由壹頭泌乳性能好、母性強的母豬哺育,其余母豬提前催情配種。寄養和並窩以及調窩是生產中常用的方法,為使其獲得成功,應註意以下問題:

(1)寄養的仔豬與原窩仔豬的日齡要盡量接近,最好不超過3天,超過3天以上,往往會出現大欺小、強欺弱的現象,使體小仔豬的生長發育受到影響。將生後10~20天的“僵豬”寄養給分娩日齡較晚的母豬。盡管其與新仔豬體重有壹定差異,但因其活力不強,不會影響新仔豬的生長發育,而“僵豬”因能獲得足夠的營養物質,生長發育能明顯加快。

(2)寄養的仔豬,寄出前必須吃到足夠的初乳,否則不易存活。因此,生產中多將生後3日齡左右的仔豬調給剛產仔的母豬。

(3)承擔寄養任務的母豬,性情要溫順,泌乳量高,且有空閑乳頭。

(4)母豬主要通過嗅覺來辨認自己的仔豬,為避免母豬聞出仔豬氣味不同而拒絕哺乳或咬傷寄養仔豬(引入品種和培育品種壹般不拒絕外來仔豬),以及仔豬寄養過晚而不吸吮寄母的乳汁,應分別采用幹擾母豬嗅覺和饑餓仔豬法來解決。仔豬寄養、並窩等工作較為繁雜,但其效果很好。因此,生產中壹旦出現需要寄養或並窩的情況,應隨時進行,以保證仔豬成活和提高母豬的利用效率。

5.開食補料

母豬泌乳高峰期是在產後20~30天,35天以後明顯減少,而仔豬的生長速度卻越來越快,存在著仔豬營養需要量大與母乳供給不足的矛盾。母乳對仔豬營養需要的滿足程度是,3周齡為84%,到8周齡時降至20%,整個哺乳期平均為39%左右。可見3周齡以前母乳可基本滿足仔豬的營養需要,仔豬無需采食飼料,但為了保證3周齡後仔豬能迅速大量采食飼料,以彌補母乳營養供給的不足,必須在3周齡以前訓練仔豬開食,對早期斷乳仔豬更應該提前開食補料。

(1)開食訓練 仔豬從吃母乳過渡到吃飼料,稱為開食、引食或誘飼。它是仔豬補料中的首要工作,其意義有兩個方面:

1)鍛煉消化道,提高消化能力,為大量采食飼料做準備。仔豬胃內胃蛋白酶以無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只是到20日齡以後,由於鹽酸分泌量的積累,使胃內pH降至5.4以下,從而激活酶原,表現出消化能力。在不提前開食的仔豬中,到35日齡左右才能利用植物性蛋白質。提前引食,使仔豬較早地采食飼料,可促進胃腸道的發育,刺激胃壁,使之分泌鹽酸,使酶原提前激活而具有消化功能,從而使仔豬在3周齡左右當母乳量下降時,即可大量采食消化飼料,保證仔豬正常生長發育和提高仔豬成活率。

2)減少白痢病的發生。由於飼料的刺激,胃壁提前分泌鹽酸,從而形成壹種酸性環境,能有效地抑制各種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預防下痢。訓練仔豬開食越早越好。據試驗,仔豬開食越晚,體重越低。7日齡開食的仔豬,30日齡時每日可采食245克飼料,而14日齡開食的仔豬30日齡時僅采食180克飼料。

目前,壹般要求在仔豬生後5~7日齡開食。在誘導開食時,應根據仔豬的生理習性進行,具體應註意以下幾方面:利用仔豬的探究行為,6~7日齡的仔豬,開始長臼齒,牙床發癢。此時,仔豬常離開母豬單獨行動,對地面的東西用聞、拱、咬等方式進行探究,並特別喜歡啃咬草、木屑、母豬糞便中的谷粒等硬物、臟物。利用仔豬這種探究行為,可在仔豬自由活動時,於補飼間的墻邊地上撒些開食料(多為硬粒料)供仔豬拱、咬,也可將開食料放入周圍打洞、兩端封死的圓筒內,供仔豬玩耍時揀食從筒中落在地上的粒料。

10日齡以後,當仔豬已能采食部分粒料,可給予稠稀料、幹粉料、顆粒料或幼嫩的青草、青菜、甘薯、南瓜等碎屑,放於小槽內誘導,並隨食量增加調整餵量。壹般到20日齡仔豬即能正常采食,30日齡食量大增。利用仔豬喜香、甜食的習性,可以選擇具有香味的飼料,如炒熟的玉米、高粱、大麥和大豆粒等,以及具有甜味的食物,如在仔豬的開食料中加入香味劑、食糖等。

利用仔豬具有模仿母豬和采食行為的特性。在沒有補飼間時,可放低母豬的食槽,讓仔豬在母豬采食時,隨母豬揀食飼料。為此,母豬食槽內沿高度不能超過10厘米,當仔豬1周齡左右能自由活動,天氣允許時,應放仔豬到運動場跟隨大仔豬拱食補料。

(2)補料 根據母豬泌乳和仔豬生長發育的規律,仔豬生後第1個月營養的主要來源靠母乳,以後則逐漸過渡到吃料,若開食抓得早,可保證25日齡左右能大量采食飼料,進入旺食階段。此時繼續飼餵玉米、高粱等開食料,已不能滿足仔豬對蛋白質等營養的需要,必須改餵全價混合料。根據同體重階段的營養需要配制標準飼糧,要求飼糧是高能、高蛋白、營養全面、適口性好又易於消化,另可根據需要適當添加抗生素或維生素等。

仔豬補料時應註意以下幾方面:註意料型,仔豬料型以顆粒料、半幹粉料(1份混合料加0.5份水拌勻)或幹粉料為好,有利於仔豬多采食幹物質,細嚼慢咽,消化好,增重快。而稀料和熟粥料會減少仔豬采食幹物質的量,沖淡消化液,影響消化,容易汙染圈舍,引起下痢,影響增重。

補飼次數要多,以適應仔豬腸胃的消化能力和生長發育,豬開食早且貪食,對營養的需要量大,但胃的容積小且排出快,最好采取自由采食的飼養方式。若采用按頓飼餵,則應增加補飼次數,壹般日餵次數最少5~6次,其中壹次應放在夜間。

保證清潔充足的飲水,仔豬生長迅速,代謝旺盛,需水量較大,應保證水的供應。若飲水供應不足,將致使仔豬生長緩慢或喝臟水引起下痢。增加進食量,爭取最大斷乳重。自然哺乳的仔豬,哺乳期的生長發育與初生時的體重和發育狀況、母豬的泌乳量、補料的數量及質量有關。

6.防治僵豬,預防下痢

(1)防治僵豬 因飼養管理不當或先天不足,個別仔豬皮膚失去光澤,被毛蓬亂,頭大身小,發育受阻,生長停滯而無活力,稱為“僵豬”,可分為胎僵、奶僵、病僵和食僵。因此,應加強母豬妊娠期的飼養管理,保證胎兒的正常生長發育,防止近親交配,以免形成胎僵;加強哺乳母豬的管理,以提高母豬的泌乳量,在仔豬生後2~3天內固定乳頭,將體小瘦弱仔豬固定於母豬前部乳頭上,及時將無乳或超生豬寄養,並保證吃到充足的初乳,及時補鐵,可防止奶僵;及時防病治病、驅蟲,特殊護理體小瘦弱仔豬,以免形成病僵;哺乳期補料要營養全面,易消化吸收,切忌飼料單壹,同時註意不要使仔豬過食,以免形成食僵。可將奶僵豬寄養到分娩日齡較晚的母豬窩中,幫助其固定奶頭,以彌補其不足。也可采用藥物治療,生產中常用維生素、肌苷酸等飼餵或註射,效果良好。具體用維生素500微克、肌苷酸註射液2毫升,混合後肌肉註射,間隔1周後重復壹次,並加強飼養管理,飼餵優質蛋白質飼料和優質青飼料,以補充營養,同時給予特殊護理。

(2)預防下痢 下痢是哺乳仔豬最常發的疾病之壹,臨床上常見黃痢和白痢,嚴重威脅仔豬的生長和成活。引起仔豬發病的因素很多,壹般多由受涼、消化不良和細菌感染三個因素引起。日常管理工作中應把好這三關。在確定和控制發病因素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采取綜合措施,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主要的預防措施有:①母豬妊娠期要實行全價飼養,特別是應多餵青飼料,保證正常的繁殖體況。母豬產前21天註射大腸桿菌疫苗。②產仔前徹底消毒產房,整個哺乳期保持產房幹燥,保持溫度適宜、空氣清新,尤其要註意仔豬保溫。③泌乳母豬的飼糧應全價,要保證充足的維生素,飼糧保持相對穩定,飼料驟變常引起母豬乳汁改變而引起仔豬下痢。④按飼養標準為仔豬配制全價飼糧,註意飼糧中蛋白質的品質。⑤壹旦發生仔豬下痢,應同時改進母豬飼養,搞好豬舍衛生,消毒並及時治療仔豬,不能單純給仔豬治療,更重要的是消除感染源。

7.適時去勢

公母仔豬是否去勢和去勢時間,取決於仔豬的用途和豬場的生產水平及仔豬的品種。我國地方豬種性成熟早,肥育用豬如不去勢,到壹定階段後,隨著繁殖器官的發育成熟會有周期性的發情表現,影響食欲和生長速度。公豬若不去勢,其肉具有較濃厚的臊味而幾乎不能直接食用。因此,地方品種仔豬必須去勢後進行肥育。若飼養培育品種或地方品種的二元或三元雜種,而且飼養管理水平較高,豬在6月齡左右即可出欄,母豬可不去勢直接進行肥育,但公豬仍需去勢。

仔豬出生後3個月內去勢壹般對仔豬的生長速度和飼料利用率影響較小,需要考慮的因素是手術的難易,以及傷口愈合得快慢。仔豬日齡越大或體重越大,去勢時越費力,而且創口愈合緩慢。因此,壹般要求公豬在20日齡、母豬在30~40日齡之前去勢。公豬在30日齡去勢時正值母豬泌乳量下降之時,若仔豬未及時采食補料,則仔豬營養減少,抵抗力低,因此,目前國內外壹些場家趨向采用2周齡左右進行公仔豬的去勢。此時公仔豬體重小,壹人即可做,而且去勢創口愈合快。

仔豬去勢後,應給予特殊護理,防止體大仔豬拱咬體小仔豬的創口,引起失血過多而影響仔豬的活力,並應保持豬舍衛生,防止創口感染。

8.預防接種

仔豬應在30日齡前後進行豬瘟、豬丹毒、豬肺疫和仔豬副傷寒疫苗的預防接種;必要時可進行豬瘟的超前免疫;是否進行其他疾病的預防接種,視本地區疫情和本場的豬群健康狀況而定。具體接種方法和要求見疾病防治部分。仔豬的去勢和免疫註射,必須避免在斷乳前後1周內進行,以免加重刺激,影響仔豬增重和成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