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史思明為何很少人提及

史思明為何很少人提及

史思明為何很少人提及

在史書中,安祿山與史思明在“安史之亂”事件中的地位是相差無幾的,沒什麽區別。如若不然,史家是不會用他們各自的姓,然後合二為壹來命名此次動亂的。

“安史之亂”的後半段,也就是安祿山被自己的兒子安慶緒殺害之後,史思明就已然成為叛軍的主腦人物。至德二載(757年),安祿山被其子安慶緒所殺。安慶緒這人雖夠狠,可卻沒有壹點乃父之風,完全就是壹無能之輩。在唐軍的輪番進攻下,無能的安慶緒是被打得節節敗退,直至被圍困於鄴城。此後,自身難保的安慶緒,為了活命,只得趕緊向史思明求援,以帝位相誘。

史思明也是壹個有野心之人,見安慶緒居然願意以帝位相讓,他自然是滿心歡喜地接受。不久,他就發十三萬範陽兵前往援救,但是到了鄴城附近後,懼於唐軍,史思明壹直不敢貿然前往,只是派部將李歸仁率壹萬兵馬駐於,與鄴城遙為聲援,靜待時機。

就這樣,到了十壹月,史思明才等到了壹個機會。因魏州代刺史崔光遠錯殺驍將李處崟,自毀軍心,史思明乘機大舉進攻魏州,次月即占據魏州。在占據魏州的第二天,等不及的史思明就在魏州城北設壇祭天,自稱大聖周王,自立為王。四月,史思明誅殺安慶緒,自稱大燕應天皇帝,改元順天。隨著安慶緒的被殺,史思明的自立為帝,“安史之亂”在此時就變成了史思明與唐軍的雙雄之戰,此時誰勝就是這天下唯壹的王。

可以這麽說,“安史之亂”前期是安祿山與唐軍的戰爭,而後期卻是史思明與唐軍的戰爭。因此只要談論起安史之亂,就必然是繞不開這他們,畢竟安史之亂他們就是叛軍的主腦,整個安史之亂就是他們壹手造就的。

但是,現在很多人提起安史之亂,首先想到的卻是安祿山,而不是史思明。在當代,安祿山的知名度顯然是遠遠高於史思明的,而正是因史思明知名度較低,致使現在很多人在談到安史之亂時,是只提安祿山,不提史思明,或者是只重點介紹安祿山,對史思明卻壹筆帶過。

到這裏,很多人就不明白,為何史書中明明存在感相差無幾的安祿山和史思明,會出現當代人們壹談到安史之亂,史思明就幾乎已等同於透明這般懸殊的差距呢?

很簡單,安祿山的知名度之所以要高於史思明,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現在關於安祿山的影視劇要多於史思明。

現在,我們能看到的有“安史之亂”事件描述的影視劇,如《楊貴妃》、《唐明皇》、《楊貴妃秘史》、《神鬼八陣圖》、《大唐芙蓉園》等,他們在描述安史之亂時,多數都將鏡頭著重放在安祿山的身上,去講述他在安史之亂中的所作所為,而對於史思明卻是刻意地忽略他的存在,對他的描述是少之又少。

正是因為現在多數影視劇在講述安史之亂時,都只是去刻意講述安祿山,卻將史思明忽略,這才致使在現代,人們壹談到安史之亂,就只知安祿山,卻不知史思明。

那為什麽現在的影視劇都著重去講述安祿山,卻忽略史思明的存在呢?

我們都知道,影視劇拍出來就是為了賺錢,而出品方若想讓這部影視劇賣出壹個好價錢,那就必須得把它拍得好看,拍的吸引人,只有這樣才會有人願意花大價錢去買這部影視劇的版權。簡單地說,影視劇要的就是壹個噱頭,只要有吸引人的噱頭,就絕對會有人喜歡去看。

那在安祿山與史思明誰更有噱頭呢?顯然是安祿山。

憑借著與楊貴妃那種種說不清道不明的關系,安祿山在噱頭上就已經全面壓制史思明啦!熟讀史書的,都知道安祿山未叛亂前,他曾經為巴結玄宗,認楊貴妃為母,因這段關系,野史對安祿山和楊貴妃的關系是猜測不斷,甚至還傳有安祿山擲傷過楊貴妃乳的謠言!想想看,雖然這些傳說多半是假的,但是對於向來會在片頭打上“本故事純屬虛構”的影視劇來說,這些野史之言卻恰好給了他們足夠的素材。試想,妳是喜歡看風月的野史之言,還是喜歡看刻板的正史之說呢!

由此,正是因為安祿山自帶著太多太多的野史之言,而這些野史之言恰好全都是能夠吸引人去關註的噱頭,這才讓現在多數的影視劇在描述安史之亂之時,都願意將鏡頭著重放在安祿山的臉上,而不願去描述史思明,畢竟安祿山的事情,要遠比史思明來得更有吸引力。

總得說,在當代,人們之所以壹提到安史之亂,就只會想起安祿山,卻忽略到史思明,這完全就是因為影視劇刻意忽略到史思明造成的。因為人們接觸最頻繁的影視劇,他們在描述安史之亂時,都只關註安祿山,而忽略史思明,這才造成了當今大多數人只對安祿山有印象,卻對史思明沒有多少印象。

當然,如果熟讀史書的,或是稍微熟悉安史之亂的,對安祿山與史思明肯定是有同等的印象的,因為在安史之亂中,這兩位都是無法繞開的叛軍主腦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