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為什麽要塑造掃地僧這樣壹個人物?
《天龍八部》第四十三回,掃地僧橫空出世,先以超高的武功震驚?天龍四絕?,接著讓相互仇恨了幾十年的蕭遠山、慕容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的壹切作為,不僅令小說中的人物驚訝,哪怕是我們讀者也無不大吃壹驚。
然而,很多讀者只關註到掃地僧的卓越武功,卻從未思考過掃地僧之於《天龍八部》的意義。實際上,掃地僧可以看成是《天龍八部》 的?文眼?,他的形象,是寓神奇於平凡之中,不卑不亢,不迂不癡,見識超卓,武功深不可測,精神明見萬裏,說話大含精義,道前人所未道,聞者莫不心悅誠服。
在藏經閣內,蕭峰懇求掃地僧救救其父蕭遠山,他固然是要救,慕容博、慕容復父子並未求救於他,他也同樣要救。而且救人之法,又十分奇特,他先後將慕容博、蕭遠山打?死?,以至於受了蕭峰壹掌,斷了幾根肋骨,口吐鮮血。而後若無其事地將慕容博、蕭遠山二人的?屍體?抓起,邁開大步,如淩虛而行,出窗而去。
蕭峰等人始終追趕不上。來到空曠之地,掃地僧放下二人,又將二人轉將起來,面對著面,再將四手拉成互握,繞著二人緩緩行走,不住伸掌拍擊,有時在蕭遠山?大推穴?上拍壹記,有時在慕容博?玉枕穴?上打壹下,待到二人頭頂上白氣越來越濃,二人先後睜開眼睛,活轉過來,他才突然猛喝道:?咄!四手互握,內息相應,以陰濟陽,以陽化陰。王霸雄圖,血海深恨,盡歸塵土,消於無形!?
蕭遠山、慕容博的內傷被掃地僧治愈了,兩人精神的痼疾(蕭遠山的 ?血海深恨?, 慕容博的?王霸雄圖?)也同時被治愈。最終,蕭遠山、慕容博大徹大悟,皈依佛門。
《天龍八部》中的這段故事寫得有些誇張神奇,然而於佛學精神原理卻表現得十分透徹精辟,像極了壹段寓言故事,引人深思。
事實上,《天龍八部》這部小說本就是壹部弘揚佛學精神的寓言故事。
《天龍八部》的主題可用?有情皆孽,無人不冤?這句話來概括,即?冤孽?與?超度?。其中,?冤孽?有二:壹是?冤冤相報,罪孽叢生?,人世間各式各樣的欲望和追求,因毫無克制而泛濫成災,成為人生苦痛的根源;二是?種善因,結善果;種惡因,結惡果?。如段正淳到處留情,圖壹時之快,最後為情而死。又如康敏,自幼涼薄,自認為聰明美貌,殺夫害人,作惡多端,最後被阿紫毀容,她臨死前看到的不僅是自己醜陋的臉龐,更是自己醜陋的靈魂。
同樣,?超度? 之法也有兩種途徑,壹種是經人點化而徹悟人生,如蕭遠山、慕容博;另壹種是自我反省而得自我超度,如鳩摩智。
在此之外,還有兩個極端,壹種是執迷不悟,癡戀於自己的美夢,以至於發瘋癲狂,如慕容復;另壹種是發揚人性之中的善念,提高人生的境界,培養高貴純凈的道德心靈,如蕭峰。蕭峰的自盡,是壹種大超度,不僅超度了自己,而且挽救了千千萬萬的生靈免遭戰禍。
《天龍八部》無疑是壹部弘揚佛家精神的武俠小說,掃地僧在小說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隨著他的出現,整部小說的?佛性?也盡皆展露在我們眼前。總而言之,如果只將《天龍八部》當成是壹部純粹的武俠小說來看,那就太浪費這麽壹部博大的佛性寓言經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