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深圳“5.26”飆車案真實情況?誰能告訴我是否掉包

深圳“5.26”飆車案真實情況?誰能告訴我是否掉包

資料來自:九個頭條網

深圳近日發生的飆車事故裏,投案自首的男主角被質疑是“替身”,深圳交警部門近日召開新聞通報會,力證此案不存在調包可能,但死者親屬仍然不滿意,壹些中國網民也壹再發揮想象力。

肇事者的身份、是否是“富二代”或其他特殊背景,同樣是外界關註焦點。深圳警方則指出,肇事者是深圳壹家建築公司的員工,出身廣西農村,並沒有特別的家庭背景,而在事發當日,這名打工族是借了自己老板的豪華跑車外出泡吧,深夜飆車時釀出事故。

深圳警方的這些解釋並未能令外界滿意。《廣州日報》報道說,被撞出租車內的三名死者親屬繼續懷疑自首者被“頂包”,他們對警方未能提供完整視頻表示質疑,此外,對於在超高速行駛下發生事故,現身肇事司機並未受傷這壹點,也打了問號。

另壹方面,不管是當地媒體還是網絡輿論,目前都沒有停止對自首者身份的懷疑。新浪微博上,不少網民表示不相信深圳警方的通報內容,認為當中疑點重重。

廣州公***知識分子李公明受訪時指出,民眾對司法的不信任,在中國已逐漸形成思維定式,深圳此案則再次折射出這壹現實:有關案件壹旦涉及權貴,公眾便容易存有疑慮,而盡管相關部門努力辟謠,仍很難獲得網民認同。

李公明認為,這壹現象的出現,並非是民眾單方面的發展導向,很大程度是過往經驗累積導致,而類似事件不斷,日漸加大民眾對公權部門的不信任,進而影響社會的健康發展。

他指出,官方在面對同類事件時,應更坦蕩更透明地展示所有真相給公眾,否則只會增加公眾疑慮,不斷加重民眾的這壹定向思維。他認為處理類似事件時,除了當事人和執法部門外,社會也應有第三方作為檢測民意的機構存在,“而這恰恰是中國現有架構中缺少的壹環”。

中國類似事件裏,公眾質疑肇事主角被“調包”已不是首次。2009年轟動壹時的杭州“富二代”飆車案裏,出庭受審的肇事者胡斌同樣被質疑是否真為本人,在巨大輿論壓力之下,杭州法院、公安、檢察院不得不輪番出面,再三申明當庭受審嫌犯確系胡斌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