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黑夜、彩虹、鮮花”完成3分鐘以內即興演講
我的小時代,印象最深的是對黑夜的恐懼!
我上小學是在離家3KM外的鄉鎮,因為路途遠,通常是天剛蒙蒙亮就出發,快要天黑才回家。可每次到家,父母因為忙農活不到天黑不回家,我就只能坐在門檻上等著天越來越黑,直到周邊鄰居家的燈光依次點亮。更難忘的是春季的傍晚最容易下春雨打春雷,當父母還沒到家時,我就壹個人坐在門前看著電閃雷鳴,心驚膽顫。
就這樣,我對黑夜有了壹種深深的抵觸,特別害怕風雨交加雷聲轟隆的夜晚,害怕突然壹道閃電劃破長空撕碎黑暗的場景。
長大後有了工作、成了家、有了孩子,職場的壓力、生活的負荷接踵而至,白天穿梭在喧囂嘈雜的人群中,晚上便奢望黑夜中獨處的安寧。當萬籟俱靜時,也是思緒寧靜時,我可以放空壹切,復盤當天的工作,思考明天的計劃,慚慚的發現壹切壓力不過是助我成長的動力。
在不斷反思中,我學習了時間管理,利用番茄鐘處理待辦事項,每天要求自己必須啃下三只青蛙;就這樣,工作效率越來越高,處理事情得心應手,升職加薪就成了順其自然的結果,掌聲和鮮花也成了我生活中最暖心的裝飾品。
蘇格拉底說:沒有反思的人生不值得過!而我的反思是從獨坐黑夜中開始,我的人生也是從反思中變得越來越有希望。現在的我,不再懼怕黑夜,更不怕雷雨,因為:不管黑夜有多長,只要希望還在,白晝總會到來!不管風雨有多大,只要希望還在,彩虹就在不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