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發現壹顆適合人類居住的外星球,且存在低級生物,人們會消滅它們嗎?
如果是低級生物,那麽我們不用消滅它們。但如果是低級文明,我們壹定要消滅它們。
尋找宜居星球
尋找系外宜居星球是我們壹直正在做的事情,但是我們知道,宇宙中的天體數量多到數不過來,如果我們使用排除法壹個個地查看這些星球情況,未免會導致效率太低。
為了提高搜尋系外宜居星球的效率,科學家們使用了模型法來對這些星球進行挑選,而這個模型就是“宜居星球模型”。
該模型壹***包含6個因素,分別是:位於星系宜居帶;與恒星的距離剛剛好;有臭氧層;有全球性磁場;外側有壹個顆較大行星的守護;有壹顆相比於自身而言小不了太多的衛星。
這裏要多說壹句,宜居星球模型是根據地球自身的情況建立起來的,存在著狹隘性,但由於我們只知道地球誕生了生命,所以科學家們壹直在使用該模型進行搜尋系外模型。
那麽假如,有壹天科學家們通過該模型搜尋到了系外宜居星球,那人類會將對方趕盡殺絕嗎?
人類的選擇科學家們在搜集系外宜居星球時,會對它們的半徑,密度,質量,逃逸速度,位置,溫度等進行考量,並將這些數據與地球進行對比,這就是地球相似度指數,簡稱ESI,其中0代表著完全不同,1代表地球,如果壹個星球的ESI指數非常接近1,意味著它和地球的相似度越高。
其中太陽系內的火星,ESI指數:0.73,與地球非常相似,所以有許多國家壹級科研組織都把研究重心移向火星。
然而國外壹家行星宜居實驗室通過研究發現,有壹顆系外行星Teegarden.b,中文名:泰加登之星b的ESI指數高達0.95,和地球非常相似,幾乎是地球的翻版。
然而,我們之所以沒有啟動太空移民,或者是派遣飛行器前往進壹步的偵測,就是因為該星球距離太陽系約12光年,光年就是指光飛行壹年的距離,如果按照人類目前的速度來看,最快速度也只有16千米每秒左右,而飛行1光年所用到的時間就需要1萬8千5百年,更不用說飛行12光年所耗費的時間。
從時間角度來看,目前的我們根本就沒能力攻打別的宜居星球上的土著,這是因為即使我們現如今發射壹臺質量足夠好的飛船,飛行到該星球時也已經過去了將近20萬年,而20萬年之後人類是否還存在都不好說。
再者,即使我們能夠攻打成功,人類也無法太空移民。原因是因為飛船上運載能力有限,無法儲存人類食用20萬年的食物以及淡水。
也就是說,阻礙人們消滅其他星球文明的,並不是人類的意願,而是星球之間的距離實在是太過於遙遠,即使我們想要消滅對方,實力也不允許。
黑暗森林法則如果我們有能力駕駛飛船去往別的宜居星球,那麽我們應該消滅星球上的土著嗎?其實這壹點,大劉在《三體》中已經講明白了:宇宙就是壹個黑暗森林,每個星球文明都是持槍的獵人,除了要隱藏自己的蹤跡以外,還要隨時消滅別的生命。因為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永恒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
所以要消滅別的星球弱勢文明,是因為文明的發展壹旦迎來關鍵節點,將會呈現井噴式爆發。比如:人類在工業革命之前的生產力幾乎沒什麽變化,但自從工業革命壹來,短短幾百年的時間裏,人類從原始文明走向了現代文明,並且發明了各種毀滅式武器。
大劉在《三體》中寫道,三體人需要400年左右的時間才能到達地球,但為了鎖死地球基礎科學進展,他們派出了智子來幹擾地球實驗觀測,使得地球科學文明停滯。如果三體人不這麽做的話,人類很可能在400年的時間裏科學迅猛發展,並且有可能大幅超過三體文明,使得三體人來地球非但不能占領地球,自身也會受到地球文明威脅。
如果人類想要移民該星球,但又不消滅別的星球上的弱勢文明,它們有可能用很短的時間迎來技術爆發,這使得我們不僅無法掌控它們,甚至我們會因為它們的存在而受到威脅。
為了人類自身考慮,消滅宇宙中其他弱勢文明可以增加自己存活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