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樹東:美國會向中國還債嗎
和許多發展中國家壹樣,中國大量的外匯盈余通過各種方式循環到了美國。美國通過金融體系,通過政府間的默契,通過吸引發展中國家對美國虛擬投資,通過各種金融創新帶來的“高回報率”將赤字美元大量循環回美國。用資本項目的入超彌補經常項目的出超,美國既獲得了貨物又回籠了美元。回籠貨幣是壹件難事,在世界範圍內回籠貨幣是壹件更難的事。然而,美國成功地實現了這壹戰略。
中國成了美國最大的債權國,擁有超過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美國欠中國數額龐大的美元的債務,其中有大約1萬億美元的政府債券和接近5 000億美元的兩房債券。兩房的背後是美國政府,兩房債券是間接美國政府債券。兩者加在壹起超過1?5萬億美元。貧窮的中國是富有的美國的最大債主。美國曾經盛極壹時的繁榮後面,有中國貧困群體的影子。中國手上這筆巨大的國民儲備,價值多少?債權本身沒有價值。債權的價值取決於債務人還債的願望和能力,還債的方式和實際償還的數量。基於這些因素,壹筆100美元的債券,可能值100美元,也可能只值50美分,也可能壹文不值。
中國把巨款借給了美國,自然關心自己財產的安全。美國會還債嗎?
答案很簡單,美國沒有打算還債。美國的戰略是以世界之財力來維持其世界之霸權。那些認為市場經濟是建立在契約基礎上的自由經濟的人,在這個問題上壹定要醒悟。美元與黃金脫鉤的戰略,就是因為不願以黃金還債,就是為了借債不還。借債不還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借債要還,何必要與黃金脫鉤!美國1971年以來的全球化戰略、金融全球化戰略,就是建立在借錢不還的美元基礎上的。推行全球化,推行金融全球化,控制IMF、世界銀行和WTO,就是為了捍衛這種貨幣霸權。在國家博弈中,欠債要還的市場原則有時候蒼白無力。
以中國手中持有的美國政府債券為例。幾年以前,由於美國在臺海的某些作為,中國有人提出以拋售美國國債來報復美國。當時已經卸任的格林斯潘先生對此曾對投資者喊話:妳們不用擔心,就算中國要賣,也沒有買主。中國的許多人對這句話幾乎沒有加以註意,但是美國投資者卻因此而感到安慰。格林斯潘先生作為卸任官員,也許有更多的講話自由,他的話可能代表美國政府的立場,也可能講出市場現實。這段話可能有幾層含義:(1)美國政府沒有從中國手中購回債券的願望。(2)即使中國打算拋售美國政府債券,美國主要的投行和商業銀行將會聯合抵制。(3)美國將沒有任何交易商會代理這種業務。沒有交易商代理,就進不了市場。總之,中國找不到買主,這幾千億美元債券已經沈澱在了中國手中。中國想拋售,到時候是只有賣主,既無價又無市。而且,賣主只是在市場外叫賣。換句話說,美國政府在賣給中國這些債券時根本就是壹次最終買賣,沒有打算把它們從中國手中贖回。美國經濟學家安德烈·岡德·弗蘭克(Andre Gunder Frank)曾經指出:
他(山姆大叔)用實際上壹文不值的美元支付中國和其他國家。特別是貧窮的中國,無償向富有的山姆大叔提供價值成百上千億美元的真實貨物。然後,中國又轉過來用這些美元紙鈔購買美國國債。這些國債除了支付壹定利息以外,更加壹文不值。就我們註意到的,這些國債將永遠不能換回現金,或者足值的或部分的贖回,而且不管怎樣,它們已經對山姆大叔貶值很多(由於通脹)。
不僅美國政府債券,中國擁有的其他美元儲備都是美國欠下中國的債務。從歷史上看,對這類債務美國從來就是欠債不還。1971年,為了逃避用黃金支付債務的責任,美國讓美元和黃金脫鉤,同時讓美元大規模貶值;20世紀80年代,為了沖掉欠下日本的債務,美國不惜動用國際統壹戰線,迫使日元升值。美國這種欠債不還的歷史記錄歷歷在案。美元和黃金脫鉤後,美國要是真心還債有許多方式。例如開放美國產業,讓債權國大量購買美國企業。讓擁有美元儲備的國家用美元收購產業,是壹種用有內在價值的資產償還債務的形式。從市場原則看,由於美國無力還債,以實物(企業)抵債再正常不過。自1973年以來,日本、歐佩克(OPEC)和歐洲都擁有大量的美元。這些國家為了實現自己的債權,試圖收購美國主要企業的控制股,讓美國以有經濟價值的實物資產(企業)抵債。對此美國堅決反對。在美國實施以債務支撐霸權的戰略中,美國欠下世界許多國家巨額債務。假如世界上的債權國家能夠利用這些債權購買甚至控制美國經濟,美國早就和許多第三世界國家壹樣,產業被人肢解,經濟受人控制。所謂霸權,早就是泥足巨人。正是基於這種戰略考慮,作為赤字戰略的配套措施,美國對外國收購美國企業有嚴格的程序,對具有戰略意義的產業,堅決拒絕外國投資插足。這種戰略符合美國國家利益。
市場原則必須符合國家利益。凡是符合國家利益的就要堅持,凡是不符合國家利益的就要反對。在國家利益面前,市場原則不是“普世價值”。
美國欠債不還的另壹個表現就是,對中國的高科技封鎖。從純經濟角度看,以技術或技術產品抵債也是壹種還債的方式。美國拒絕用高科技償還債務。
再以中國收購Union Oil為例。美國國會對此進行了激烈辯論,最後否決了這個並購案。這個案子是個標誌性案件。它表明美國不承認對外欠下的債務,債權人不能用這些債權來購買美國的真實資產,而只能購買美國政府債券或其他證券。
以中國主權基金為例。當中國成立中投公司時,美國擔心還債的時候到了,擔心中國會通過本來沒有內在價值的美元控制美國的實體企業。美國政商學界,尤其是國會,展開了激烈的討論。討論的核心是不能讓中國控制美國企業。美國這種激烈的反對,無疑給中投以極大的壓力,最後中投的投資策略是進行長期的被動投資。在許多投資案中,對中國提出許多限制條件,甚至迫使中國放棄股東的管理權限、接受很長的非流通期限,等等。這種投資,實際上是用壹張紙換另壹張紙,壹種債權換成另壹種債權。這個案例從壹個方面反映了美國的債務戰略:可以用多種方式滾動債務,但是不會還債。中國既不能用巨額的美元儲備換回黃金,也不能大規模收購實物資產,只能投資虛擬資產。
將這種欠債不還的理論講得最淺顯易懂的,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貨幣主義之父弗裏德曼。幾十年前,美國不斷上升的外貿赤字讓美國許多人不安,害怕有壹天要還債。該先生站出來說,外貿赤字發出去的美元,最後都會流入美國的。他認為許多對貿易赤字的批評是不公正的,這種批評旨在推進壹種偏好出口產業的宏觀經濟政策。強調自由市場的弗裏德曼是不太希望美國走上出口導向的道路的。他說他相信,只要赤字帶來的貨幣供應能以某種形式——直接或間接的形式,而流回赤字國(美國),外貿赤字就是無害的。他繼續說,“最壞的情況”就是這些貨幣永遠不回流到赤字國(美國)。發出去的美元收不回來,是最壞的情況。然而他又說,這種最壞的情況對赤字國而言恰恰是最好的情況。為什麽?
他說,賺到美元的國家,永遠不把這些錢流回美國,其效果和燒掉這筆外匯是壹樣的。對美國而言,這種當然是最好的情況。這如同我用白條買了妳的東西,然後妳把這白條永遠藏了起來,永遠不來向我兌現,也不進入流通。這相當於妳把這些白條燒掉壹樣。這就是弗裏德曼所稱的最壞的情況。正如他所明白指出的,對美國來說,這恰恰是最好的情況。
弗裏德曼在為擁有美元儲備的國家指明了兩條道路:要麽循環回美國;要麽燒掉。沒有第三條路,沒有欠債還錢的路。金融自由化,就是為了把這些美元循環回美國,就是為了將世界資本循環到美國。這就是新自由主義國際分工的實質、全球化的實質。這就是為什麽美國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外貿赤字不斷上升,國內外經濟學家們不斷大驚失色,然而美國既定國策依然不變,赤字依然上升,美國霸權安然如山。
中國手中的美國國債是金融武器嗎?由於中國大量購買,美國政府債券價格上升,利率下降。中國提供的巨大廉價資本,使美國政府可以籌措到廉價的債務以支撐其龐大的政府開支,其中包括軍事開支;使美國企業得以籌措到廉價的資本,而獲取高額利潤;使美國消費者得以獲得廉價的消費者貸款,而彌補收入不足的部分。從純經濟角度看,有人認為中國掌握了美國經濟命脈。壹旦中國大量拋售美國政府債券,美國債券價格就會下跌,利率就會急劇上升,美國金融秩序就會大亂,甚至出現經濟危機。似乎這3萬億美元握住了美國的要害,是金融武器。按這種看法,中國買單越慷慨,美國越依賴中國。我們已經知道美國政府對債務的態度。在平時是這樣,在非常時期更是這樣。美國政府不會讓中國實現大規模拋售這些債券、打擊美國的金融秩序的戰略目的。中國手中的美國國債要成為金融武器,必須有壹個簡單的前提:必須有人買。這個前提存在嗎?
不存在。在這種情況下,它會指令美國金融機構拒不承接中國大規模拋出的債券。從歷史傳統看,美國的金融機構有兩個傳統:貪婪和愛國。它們知道,只有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它們才能賺到更多的錢。從體制上看,美國銀行在關鍵時刻並不享有國內某些經濟學家所謂的“完全的自主”和產權的完全“明晰”。國內有人在提倡產權私有化時認為,只要是私有,連國王也進不去,把私有權絕對放在公權力之上。美國銀行雖然是私有制,但是政府出於國家利益都可以撤換管理層,中斷分紅,停止營業,甚至沒收。美國有關條例明確規定,壹旦發生這些,股東大會沒有任何權力否決政府決定。而且,任何法庭都不能接受股東的上訴。從傳統和體制的角度看,只要美國政府禁止這些銀行從中國手中買債券,中國手中的外匯儲備就無法成為金融武器。
所謂金融市場,有賣主、買主和交易商,還要有做市商(market maker)。妳要拋售美國債券,必須通過這些交易商把妳手中的東西拿到市場上去賣。沒有這些交易商,東西連市場都進不了。所以,有壹點很明確,假如真想打擊性拋售美國債券的話,不僅沒有買主,甚至連市場都進不了。
國際金融市場是國家利益博弈的場所。只有在符合國家利益的時候,市場才有合理性。那些把市場原則看得高於國家安全的人,很難不在全球化過程中成為最後的輸家。
退壹步講,即使美國允許中國大量拋售債券,它也是壹把雙刃劍。從純市場角度講,由於全世界都知道中國是美國債券的最大債主,擁有上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壹旦妳拋售它們,這些債券就會應聲而跌,結果妳將先賠上壹個大本。妳還沒有“破敵壹千”就先自損八百。第壹波沖擊的將是自己的金融體系。中國許多擁有這些美國國債的金融機構和個人將由於這類資產(美國國債)大量貶值而資不抵債,甚至破產。中國許多投資美國國債的機構、企業和個人都將面臨血本無歸的困境。所以,擾亂的首先是中國的金融體系。金融體系的這種混亂,必然會帶來許多經濟、社會和政治問題。
中國手中的外匯儲備既不能讓美國兌現,又不是金融武器。中國可以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出售這種債券嗎?中國擁有的這些債券的流動性如何?流動性問題是指妳是否有能力在市場上買賣資產而不會導致資產價格的巨大波動。流動性是有效市場的基本特點。流動性由供需決定。當妳過度積累某種商品,以至於已經沒有足夠的市場容量來消化妳囤積的物品時,妳就面臨流動性問題——東西要麽賣不出,要麽必須降價出售。這種現象在古今中外真是太多太多了。從純市場角度看,中國手中積累的美國債券和美元儲備的數量已經遠遠超過有效市場所能容納的極限。中國的外匯儲備超過了3萬億美元,占全球外匯儲備的1/3。有誰能夠、有誰願意從中國手中接下這筆債務?就美國的金融機構而言,就算人家願意承接,美國金融機構加在壹起也難以籌措這筆巨大的額外資金。
大量的美國政府債券既無法贖回,又不能成為金融武器,又有整體流動性問題。它們幾乎變成了會計符號,其中的美國政府債務需要通過美國政府的新債務來滾動,相當於永久“沈澱下去了”。高速增長的GDP換來的居然是這些經濟價值很難評估的會計符號!時間是美國的朋友。這種美元儲備在未來漫長的時間裏,將通過通貨膨脹而變成對美國的通脹稅。假如中國不拿出相應對策,時間將通過通脹,把中國的這壹部分國民儲備銷蝕掉。
這種追求“虛擬增長”的模式,值得認真反思。
原文 如有幫助望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