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劉詩詩“夫妻店”稻草熊公開超購逾402倍,影視股IPO“回溫”了?

劉詩詩“夫妻店”稻草熊公開超購逾402倍,影視股IPO“回溫”了?

這場因創始人吳奇隆、股東劉詩詩趙麗穎的身影而備受矚目的明星資本盛宴,終於拉開帷幕。1月15日早9時,股份將在聯交所主板開始買賣。時隔四年多,稻草熊再戰IPO,市場環境已然巨變。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按2019年首輪播映電視劇數目計,稻草熊在中國所有劇集制片商及發行商中排名第四,市場份額為6.0%。按收入計,稻草熊影業在行業裏排名第六,市場份額為1.7%。無論從哪個角度看,稻草熊都是壹個頗具分析參考價值的影視公司樣本。

深度綁定愛奇藝:“平臺X影視公司”的風險與隱患

這是壹個漫長曲折的上市故事。2014年,吳奇隆創立稻草熊娛樂。2015年12月,劉詩詩以200萬元獲得稻草熊影業20%股權,趙麗穎以10萬元獲得稻草熊影業1%股權。2016年3月,暴風集團擬以10.8億元的對價收購稻草熊影業60%的股權,劉詩詩將獲得現金股票合計2.16億,這份收益翻了百倍的“聘禮”側面計算出稻草熊彼時估值達到18億。然而當年6月,證監會以“標的公司盈利能力具有較大不確定性,不符合《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為由而否決了這起收購案。

通過被收購A股上市之夢破碎後,稻草熊曾嘗試攜手阿裏影業。2016年12月,阿裏影業基金投資稻草熊A輪,以2.25億資金獲得了約15%的股份,以此計算稻草熊的估值為15億。隨後阿裏影業基金於2018年8月選擇了退出,外界猜測原因為業績沒有達到其要求。

2020年7月20日,稻草熊影業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說明書。5個月之後,港交所網站顯示通過聆訊。招股書信息顯示,稻草熊在上市前的股東架構中,控股股東為劉小楓(58.41%),此外其他股東為愛奇藝(19.57%)、劉詩詩(14.8%)、趙麗穎(0.79%)、翟芳(6.43%) 。根據投票安排,劉小楓可行使80.43%的投票權。劉詩詩所持有的股份為吳奇隆、劉詩詩夫妻二人婚後***同財產。外界有傳言稱,多次在吳奇隆出品劇集如《蜀山戰紀》《新白發魔女傳》中擔任總制片人的劉小楓,為吳奇隆代持股份。

壹份股權結構圖,牽扯出壹系列項目。例如趙麗穎出演的《楚喬傳》《蜀山戰紀》,以及劉詩詩出演的《醉玲瓏》等劇均是由稻草熊影業出品。從IP資源儲備來看,稻草熊目前擁有30個IP,包括6個原創劇本及24個改編劇本。此次上市籌集資金的70%將用於劇集制作,重點項目是《浮圖緣》《月歌行》《公子傾城》等古裝劇。

這份股權結構圖還能看出,身為稻草熊第二大股東的愛奇藝則通過持股實現了深度綁定,既是大股東,同時也是第壹大客戶,主要發行渠道,以及第壹大供應商。其合作關系可以追溯到2015年“壹劇兩星”政策利好自制劇和網劇市場爆發,雙方首次在國內***創了“先網後臺”的播出模式,2018年和2020年,愛奇藝通過附屬公司Taurus Holding持股,先後對稻草熊進行兩輪投資,***計5514萬美元。

2017年,愛奇藝為稻草熊貢獻收入達1.16億元,占公司全部收入的21.4%。自2018年起,愛奇藝成為稻草熊的最大客戶,在2018和2019年貢獻收入2.45億元和2.09億元,占稻草熊總收入的36.0%和27.2%。2020年上半年,愛奇藝貢獻營收達4.01億元,比重占到69.2%,依然排名第壹。在稻草熊已播映的29部劇集中,有24部將愛奇藝作為主要發行渠道之壹。

2018年,稻草熊花費1.12億元向愛奇藝采購買斷劇集,占采購總額的16.2%。2019年,稻草熊繼續向愛奇藝支付1.49億元,占到采購金額的15.8%。

招股書還顯示,在過去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三個財政年度和2020年第壹季, 稻草熊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43億、6.79 億、7.65億和3.27億人民幣,相應的凈利潤分別為6,403.0萬、1,051.3 萬、5,040.0萬和 4,289.1萬人民幣。在影視公司大多現金流堪憂的情況下,稻草熊健康的現金流狀況與深度綁定頭部平臺采取“定制劇”模式,回款前置不無關系。

稻草熊在招股書中明確說明了對愛奇藝的依賴:“倘公司無法與愛奇藝維持業務關系,愛奇藝失去其領軍市場地位或不再受歡迎,公司業績將受到重大不利影響。”制作公司離不開平臺資源渠道,話語權、議價能力更弱,但平臺並不依賴於制作公司。2018年愛奇藝即已對外投資了至少26家內容公司。

深度綁定壹方面帶來了穩定營收,另壹方面也埋下業務發展可能受限的隱患。此外,在越來越傾向於口碑中心制的網劇市場上,稻草熊出品劇集口碑質量並不占優勢,主要發力的古裝奇幻也不再是近兩年來的內容風口,略顯過時:媒體統計顯示,30部作品中,豆瓣評分在6分以上的僅有10部,7分以上3部,這三部都不是自制劇。最近上線的《靈域》同樣水花不大。

類似地,平臺與影視公司的深度綁定趨勢正在加速,似乎驗證了“未來都為BAT打工”的預言。例如2020年B站宣布以5.13億港元戰略投資歡喜傳媒,交易完成後,B站將持有歡喜傳媒擴股後總股本約9.90%的股份。今年1月4日,歡喜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宣布與芒果TV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影視寒冬加劇了內容制作公司業績的不穩定性,投入平臺的懷抱能夠有效“回血”抵禦風險,但同時也加劇了行業的馬太效應,頭部壟斷。

四家影視公司闖關成功,釋放行業回暖信號

在資本市場上遇冷已久的影視行業,明星資本,儼然正處在回春進行時。

由於自身輕資產、業績波動大、財務數據不可比、規範性缺失等特點,甚至有壹部分綁定明星的公司出現了“虛高估值空殼公司”的現象,影視公司通常會遭遇監管層的嚴格監管,“影視公司上市難”是業內公認的事實。2018年起稅務風暴席卷影視圈,資本退潮,投融資事件直線減少,上市也變得更加艱難。

據Wind數據統計,2011-2017年,***有金逸影視、橫店影視、光線傳媒、萬達電影等13家影視企業上市。此外,2018年,開心麻花、華視娛樂、和力辰光等多家知名影視公司陸續終止IPO申請。同年,嘉行傳媒和基美影業等多家公司退出新三板。此後華錄百納、中南文化等多家上市公司易主。融資受阻使得影視行業出現了極高的質押率。

由此,出現了兩種選擇,要麽被上市公司收購間接上市,要麽尋求美股或港股上市。以前者為例,3度闖關的IPO失利的新麗傳媒最終賣身閱文集團。但這些被收購的公司則需要承擔對賭協議的壓力。在過去的兩年裏,新麗傳媒都未能如期完成業績對賭。2018年,新麗傳媒凈利潤3.24億元,僅完成承諾利潤的64.8%;2019年,新麗傳媒凈利潤5.49億元,僅完成承諾利潤的78.4%。

以後者為例,稻草熊是典型代表。據悉,在2017年10月金逸影視上市之後,連續20多個月都再無影視公司上市,到2020年接連傳來了四家公司的IPO消息,影視公司開始轉變思路尋求境外上市。2020年7月,華夏視聽正式在香港上市;11 月5 日,博納影業首發獲得證監會審核通過,擬登陸深交所中小板;12 月18 日,長信傳媒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12 月20 日,據港交所網站顯示,稻草熊正式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據了解另有多家從新三板退市的影視公司也開始籌備港股上市。

去年4月,港交所宣布對“同股不同權”等三類公司打開大門。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公司與港交所簽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這意味著“創業板+H股”的模式已經正式落地,多項政策為影視公司登陸港股帶來利好。

影視公司資本化回溫了嗎?盡管上述四家上市取得進展的公司多屬業內頭部,但也無疑釋放出些許利好跡象。兩個月之前,中國文化產業投資母基金在北京正式成立。基金由中宣部和財政部***同發起設立,目標規模500億元,首期已募集資金317億元。這同樣也是壹個“回春”信號。

根據同樣在港股上市的影視公司來看,歡喜傳媒自上市以來股價持續下行,目前的股價為1.470港元,力天影業上市首日破發,股價跌超33%。對稻草熊來說,萬裏長征剛剛邁出了第壹步,上市之後能否輸出爆款,得到市場的認可才是更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