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脈被約談
雖然互聯網大廠裁員不斷,但小米這次,卻引發了眾怒。
北航應屆碩被裁
4月23日,脈脈壹則職言,讓小米直接沖上了熱搜。
壹位“曾經打網球的辣椒”發帖稱,“自己是北航2022屆應屆研究生,**校招簽約小米公司, 2022年2月17日入職小米,在入職兩個月期間認真工作,由於小米公司業務和人員調整,經歷壹次內部轉崗(3月9號)後,於4月22日被通知裁員,於壹個月後離職。
小米公司因為自身業務和人員調整問題裁應屆生,並非學生能力問題,而且不止我壹個,影響十分惡劣。而且要求周日(4月24日)之前必須答復其給的兩種解決方案(文檔),選擇其壹,HR建議我繼續在崗壹個月同時找其他工作。”
最讓人無語的是最後這段描述, “小米HR對我說,這應屆生被裁不算什麽,只是人生中的壹個小挫折,我說這已經是我25年來最大的挫折了,很難接受,她說以後還會遇到更大的挫折呢,希望我早日走出去。”
值得註意的是,這位應屆生不僅將自己的實際情況說明,還曝出了如何被裁的詳細時間線。
可以看到,這位北航的應屆生在2月17日入職小米技術委員會-人工智能部-nlp應用組-軟件開發後,僅工作了壹個月不到,就於3月8日被小組長通知轉崗,轉崗的原因是因為疫情、國際環境等原因造成小米業務量縮減,當時秋招時招的人超出目前業務需要的人數。
而在3月11日被轉崗到小愛服務架構組後,4月22日就被小組長和HR通知因業務縮減被裁。
也就是說,這位入職僅2個月的應屆生被裁,和其能力壹點關系都沒有,完全是因為小米集團人員調整問題。
並且小米給的兩種解決方案也非常坑:壹種是走勞動仲裁,但由於還在試用期,所以賠償會很少;另壹種則是繼續在崗壹個月,這壹個月可以去找新的工作,相當於給壹個月工資賠償。而且HR要求,必須在4月24日給答復。
網友:裁應屆生的公司,都是屬於臉都不要了 消息發出後,瞬間在脈脈上引發了熱議。截至今天,小米在脈脈上的熱度已達1081萬,而點進去第壹條職言,便是上述被裁應屆生發布的。
在這條職言的評論區中,不少網友都表達了對小米的憤怒。
壹位網友表示, 除非公司要破產,裁應屆生的公司,都是屬於臉都不要了。本人是985碩,也是被裁,失去應屆生身份,工作經驗不足,導致工作走了很多彎路。
另壹位網友表示,小米這樣名聲會爛掉的,還有HR說那種話就不怕之後自己招報復嗎?明天給他空降個被裁大禮包啥心情?
還有網友表示, 妳不理我不理,當真裁的不是妳 。先是招到好的項目組,入職壹個月後調崗,調崗壹個月後告訴妳項目組不行要裁員。這不是先把人騙進來再殺嗎。裁應屆生真的不道德。
更是有網友因此將小米offer拒絕,畢竟不知道下個被裁的會不會是自己。
之前曾否認裁員
其實早在2月初,就有傳聞稱,小米計劃裁員10%,其中主要包括手機硬件、應用商店、智能、技術等部門,主要裁員範圍是績效為C的員工,也有B和B+的員工涉及。裁員對象可能以新員工或應屆畢業生為主,HR已經開始約談。
對此, 2月15日,小米方面還專門表示,小米創業至今尚未出現過裁員的情況,而且目前小米有超過4000個熱門崗位依然在廣納賢才,小米歡迎優秀人才的加入。
可沒想到,小米否認完剛過2月,就被被裁的應屆生直接懟上熱搜。
要知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是國內著名的985、211大學,在《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位列13。而這位同學作為應屆研究生畢業,花了6個月的時間,通過校招通道終於入職小米。
可小米對外宣稱自己從來沒裁過員,卻僅在其入職2個月,就因為自身業務調整將這位應屆生裁員,讓其失去了應屆生身份,無法報考針對校招的任何公職,無法以校招生身份再次應聘其他公司。
壹位業內人士表示,如今,很多企業只校園招聘不進行 社會 招聘,而且就算社招,大部分公司也會要求有2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應聘。再說,公司進行校招還會有稅收補貼,如今這位同學被小米裁員後,既沒有工作經驗也沒有稅收補貼,面試其他公司會比其他人更難。而且,被裁員後,這位學生的戶口也無法順利轉到北京,至少要再等壹年。
如此做法,也難怪網友會稱此操作惡心了。
形象或將受損
據教育部統計,2022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076萬,同比增加了167萬人,就業壓力加劇。 與此同時,在疫情和經濟下行的沖擊下,企業招聘需求卻大幅縮減,今年也成了名副其實的最難就業季。
而小米,作為知名世界500強企業,本應在此環境下,多幫助幫助應屆的畢業生們。但現在,卻被曝出如此操作。
眾所周知,小米的用戶群體主要以年輕人為主。據企鵝調研發布的《智能手機&智能硬件:2019中國網民購買力報告》顯示,與華為、蘋果、三星相比, 小米手機用戶年輕用戶最多,47.7%的用戶為29歲以下,尤其是19歲及以下用戶比例達到20.4%,這些用戶大部分都是學生群體。
小米,也憑借著高性價比和價格實惠的產品,深受年輕消費者的喜愛。其創始人雷軍,也憑借著“are you ok?”等熱梗,被年輕人親切的稱為雷布斯、雷總。
或許,對於小米來說,解約壹個應屆畢業生並不違法,不過是發個郵件,打個電話,最多賠點違約金的事。可此番做法,顯然會讓小米和雷軍的形象,在年輕人的心中,大打折扣。
?END?
作者丨吉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