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北京
朱元璋怕宦官誤國,精心建立起很多規矩。
比如,他不許宦官讀書識字,不許宦官兼任外臣的文武職銜,不許宦官穿戴外臣的冠服,不許宦官的品級超過四品。
然而,這壹切很快遭到破壞。
到了明宣宗朱瞻基時,宮內竟然設立內學堂,專門教宦官識字,以代替皇帝批閱奏折。至於那塊詞句嚴峻的鐵牌,到明英宗朱祁鎮時,壹位宦官覺得有些礙眼,隨意摘走,不知拋置於何地了。朱元璋的壹片苦心,最終付諸東流。
漸漸地,自這些宦官中,走出壹些權勢滔天的人物,王振便是其中壹位。
王振是蔚州人,本是當地無賴,為了躲避刑罰才自願進宮的。他不但聰明機靈,而且略通文字。於是,明宣宗讓他服侍太子朱祁鎮。王振善於窺探人心,朱祁鎮又年幼貪玩,兩人很快便形影不離。
朱祁鎮九歲即位,是為明英宗。由於年幼無知,再加上王振在身邊撩撥,朱祁鎮整日沈溺於嬉戲遊玩,對朝政不聞不問。
或許是因為過於放縱,不久,他便招惹出壹場禍亂。
公元1449年,瓦剌首領也先遣人入京,進貢馬匹。王振自作主張,削減了明英宗給也先的賞賜,壓低馬價。為此,也先很是不滿。不久,他為兒子向朝廷求婚,又被王振拒絕。壹怒之下,也先率軍進攻大同。
邊境的告急文書遞到王振手中。
那時,他的心思很有趣。他不考慮如何消弭邊境之亂,反而琢磨大同距離蔚州很近,若能鼓動皇上禦駕親征,他便可以借機回到家鄉風光壹番。
至於明英宗朱祁鎮,年幼貪玩,又想著建功立業,便同意出征。他們不顧兵部尚書鄺埜(yě)和侍郎於謙的極力勸阻,率領五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遠征軍的主帥張輔並無實權,實際上發號施令的王振則不懂得行軍打仗。
軍隊就那樣鬧哄哄地向前行進了十余日,抵達大同,卻連瓦剌兵的影兒也沒見到。王振以為這是瓦剌聞風而逃,得意忘形之際,忽有士兵來報,說之前派出的兩支先頭部隊,由於寡不敵眾,被也先設下的伏兵消滅了。
果然,部隊向前行進不久,就看到了山野裏明軍屍體橫陳。
士兵們本來就又饑又乏,這下情緒更為消沈。王振只得急忙下令退兵,但士兵們體力已經耗盡,磨磨蹭蹭好不容易才退到懷來城附近的土木堡。
這時,兵部尚書鄺埜請明英宗快速前行入關,自己率軍殿後,誰料,這壹提議被王振否決。
王振為何要否決這壹提議。
原因很簡單,那便是他裝運財物的千輛輜重車尚未趕到。在這千鈞壹發之際,明軍卻悠然地駐紮於土木堡,停了壹夜。第二日天色未亮,明軍便被瓦剌兵層層包圍。
瓦剌兵並未急於進攻,而是遣使和明英宗議和。最初,明軍怕敵軍偷襲,還嚴陣以待,見到瓦剌軍來議和,壹下子放松了警惕。
就在軍心松懈時,明軍忽聽四周響起號角之聲,隨即又是馬蹄聲、沖殺聲。瓦剌軍沖殺而出。原來,也先早已決定突襲,假裝議和,是為了殺明軍壹個措手不及。
果然,經過長途跋涉、士氣低落的明軍,哪裏還顧得上拼殺,紛紛四散逃跑。
瓦剌騎兵士氣高昂,殺得明軍潰不成軍。
明英宗和王振嚇得哆哆嗦嗦,數次想率兵突圍都沒有成功。禁軍將領樊忠見王振猥瑣不堪的模樣,憤怒地罵道:“我要為天下百姓除去妳這禍國殃民的奸賊!”說完,他高舉鐵錘,砸死了王振。
樊忠殺死王振後,沖向瓦剌軍,壹連擊殺三名敵軍,英勇犧牲。
此時,明英宗知道已經無法逃離,便下馬坐在地上等死。就這樣,瓦剌軍將明英宗俘虜。這壹戰,五十萬明軍傷亡過半,成為明王朝建立以來損失最為慘重的壹場敗仗,史稱“土木堡之變”。
土木堡之變後,也先將目光投向北京。
內部空虛的北京城該如何應對這壹危機呢。
在這危急時刻,有壹位英雄挺身而出,力挽狂瀾,他便是於謙。那時,京城人心惶惶,為安撫朝野上下,太後只得讓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鈺監國,暫時履行皇帝職責。
朱祁鈺任命兵部侍郎於謙為守城指揮,保衛京城。
為杜絕也先的要挾之心,於謙恭請朱祁鈺稱帝。公元1449年,朱祁鈺即位,史稱明代宗,又稱景帝,被俘的明英宗成為太上皇。這時,也先以送明英宗回京為名,率軍向北京撲來。
十月,兵臨城下。
朱祁鈺召集群臣商量退敵之策。將軍石亨提出關閉城門死守,待到瓦剌軍糧草供應不足時,他們自然會撤兵。於謙則斥責道,這時退避不出,必會導致士氣不振,不如出城迎擊,定能取得勝利。
朱祁鈺見於謙信心十足,便命他出城迎敵。
於謙立即率兵出城。待出城,他命人關閉城門,斷絕後路,決意誓死戰鬥到底。將士們見主帥這樣義無反顧,頓時士氣高昂。
經過激烈戰鬥,北京保衛戰取得大捷。也先大敗後,認為扣留明英宗並無大用,便將他釋放。
明英宗被釋放後,公元1457年,在徐有貞、石亨和數名宦官的幫助下,趁明代宗病重之際,奪回王位,史稱“奪門之變”。明英宗得知他被關押期間,是於謙主張他的弟弟朱祁鈺登基,十分氣憤,將於謙打入死牢。
可惜,壹代重臣因此而死。
再來回顧壹下王振。即便王振惹出這樣的禍亂,重登皇位的明英宗依舊對他念念不忘,認為他是為國獻身,特意在智化寺為他塑了泥身,樹碑立傳。
說起來,整個明朝,以王振為開端,宦官之禍層出不窮,此後又有劉瑾、魏忠賢,都是顯赫壹時的人物。
至此,有人會問:歷代王朝為何不能杜絕宦官之禍呢。
之前的東漢、晚唐是如此,明朝也是如此。原因我們已經分析過,並不復雜,是君王將權力交到他們手中的。還記得我們之前提到的帝王生活嗎。
不僅僅是宮廷美食、佳麗三千,還有上早朝、批奏折等繁雜不堪的事務。很多帝王厭倦了這壹切,轉身沈溺於嬉戲。
既然帝王不願意處理朝政,權力自然會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