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PAC廖明:創投人既要低頭鋤地,也要擡頭望天

PAC廖明:創投人既要低頭鋤地,也要擡頭望天

2019年7月 14 日,當廖明意外收到Preqin 郵件、邀請他為之首次出版的中國 PE/VC 市場的旗艦大報告撰寫文章的時候,他沒有想到自己在 2018 年初創立的Prospect Avenue Capital (PAC) 會成為有史以來第壹個在 Preqin 報告上寫文章的中國基金。

作為專業的全球另類資產數據平臺的Preqin 曾就這份報告訪談過幾十個中國基金,為什麽挑選了壹個成立不到兩年的基金來向全球LP詳釋他們的關切呢?

是時候認識壹下廖明了。

這或許是壹個令妳陌生的名字,他創辦的PAC至今也不過兩年,但已在金融 科技 、雲服務、物流等行業布局了8家公司,為人所熟知的名字有:老虎證券、容聯雲通訊、TalkingData和福佑卡車等。其中5 家中後期公司全部能實現 IPO:老虎證券已經美國上市,另外4 家將在 2020 和 2021 年上市。雖然PAC是壹家PE基金,但在黑天鵝頻發的過去兩年能獲得如此穩健的投資結果,委實並非易事。

這仰賴於廖明獨到的投資理念。在創辦PAC之前,普林斯頓大學畢業的廖明先後供職於摩根士丹利、凱雷、巴克萊和瑞銀集團。除了在凱雷,他此前的職業路徑幾乎依循著典型的投行人生涯延展。長期的投行訓練和資本市場的浸淫,奠定了廖明投身壹級市場後最關鍵的投資方法論:以終為始,永遠以二級市場的眼光看待壹級市場投資。

回望 2019,Wework的IPO中止無疑是最具戲劇化的商業事件,就連緘默的投行也坐不住了。摩根士丹利美國首席股票策略師麥克威爾遜放言:“Wework的IPO失敗標誌著壹個時代的結束。”此言當然不僅針對Wework,更是對席卷全球的新經濟創投浪潮的“總結陳詞”。而事實上,廖明更早道出了這壹觀點。

9月,當廖明撰寫估值的章節時,就對Wework事件及其 歷史 意義做出了和威爾遜“壹字不差的表述”。但由於報告的滯後性,這篇文章直到年底才得以問世。他在文中總結Wework 歷史 教訓時還指出,造成這壹現狀的原因在於: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公司極其有限,大多數公司是傳統行業公司,只是運用了互聯網或 科技 元素,但使用了互聯網公司的估值,因此造成估值高企。

10 月底,管理資產超過兩萬億美金的 JPMorgan Asset Management的戰略部主席 Michael Cembalest 用壹篇報告再次震動華爾街,對壹級市場的估值體系做了非常尖銳的批評,表述了和廖明完全壹樣的觀點:互聯網公司數量很少,使用了互聯網工具的傳統公司必須使用所在行業的估值體系,這樣才能消除壹級市場的估值泡沫,才能回歸正常估值。

麥克威爾遜和Michael Cembalest兩個重量級人物的的重磅報告,直指壹級市場的估值弊端,宣告了壹個時代估值體系的終結。拐點終於來了。

然而對廖明來說,從 18 年就堅持這個理念是很孤獨的,數次放棄明星項目,他都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但在市場喧囂和清醒理念之間,他每次都選擇了後者。

過去十年的中國創投狼奔豕突,更何況VC本身就是概率 遊戲 ,這使得大量的投資人和創業者們對爆發性成長的期待到無以復加。許多幾近癲狂的世相壹度被傳為佳話:見面10分鐘簽下TS、估值翻番直接打款……過去兩年之所以被命名為中國創投行業的拐點,最關鍵的壹點正是:公允性更強的二級市場,已經以難以辯駁的方式完成了對過去十年的巨大校驗,其具體顯形正是我們不斷看到的估值倒掛甚至是IPO折戟。

這更加凸顯了我們如今討論廖明投資方法論的必要意義。所謂“二級看壹級”,核心就是“以二級市場的公司定位和估值體系來看待壹級市場公司”。他以小米為例:在壹級市場被定位為互聯網公司,2014 年的估值達到450億美元,但目前最新市值為350億美元,這正是因為“它90%的收入都來源於手機和硬件銷售,這表明資本市場只認可小米是壹家硬件公司”。

從公司的成長脈絡來看,創業公司和投資機構也應關註同行業已上市公司傳遞的“信號意義”。“二級市場理性客觀,盈利是所有商業模式的實質,持續虧錢不是任何商業模式的核心”。

比如他擔任獨董的在線教育公司“跟誰學”,采用了全行業“迄今唯壹的盈利模式”--在線大班課,上市時估值使用了市盈率,被華爾街稱為“終結者”。因為跟誰學是類比公司,其他在線教育公司必須盈利才能上市,所以資本市場的信號是“在線大班課、盈利、被資本市場接受、實現IPO”。因而在去年夏天,大量主打壹對壹、小班課的在線教育公司相繼大力發展大班課業務,希望盡快實現盈利。

IPO壹直是中國基金們最主流的退出渠道。廖明認為,既然這壹點已明確無誤,那所有PE/VC在投資時都應該思考:項目是否符合資本市場的要求——即是否可能IPO,如果它登陸二級市場,會獲得怎樣的估值?

“只有商業模式被資本市場認可、有正確的定位、基於所屬行業進行估值、單位經濟模型成立、有持續盈利能力的公司,才是值得投資的標的,也才能有效抵禦IPO後二級市場的波動。” 廖明在文章中強調。

以上的公司評判標準被廖明總結為:“既要低頭鋤地,更要擡頭看天”,也正是所謂的“以終為始”。

即便到如今,壹二級市場長期仍存在著難以逾越的巨大鴻溝,相當壹部分創業者和早期投資人似乎很難擁有二級的視野和思維。廖明認為,這恰恰是作為新基金的PAC能夠投入(甚至是領投)多個明星公司的重要原因:在了解資本市場這件事上,他不僅提供稀缺的洞見,同時也包括切實的資源。比如,在他投資老虎證券之後,就迅速安排多家投行中國區負責人拜會公司,安排非交易路演和反向路演,推薦高管和獨董,主持投行選美和項目啟動會,甚至參加招股書撰寫會議,並在IPO定價和訂單分配上提供建議和意見。

作為 Preqin 在中國的第壹個信者,廖明理性的思考和清晰的聲音,在去年12月中旬已經傳遞給了全球超過 83000 多機構投資者。

回到PAC身上,廖明表示,基金規模5億美元,單筆投資額在1000萬到5000萬美元之間,但他並未明確鎖定領域,因為根據二級市場的標準,“排除法”就能篩選掉很多項目。而對於他認為有投資價值的公司,他的二級經歷是壹個重要加分項,“能幫忙、甚至是別人幫不了的忙,是投資很核心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