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五道杠少年”和“不屑弟”後來如何?
“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風水流轉,壹時的輝煌不代表永遠的燦爛,日子壹長,是天才,還是庸才,壹目了然。河東、河西的變化就隱匿在其中。
人也是如此,壹個人不能只看當前的情況,就斷言未來的發展。壹個人可以通過教育變得越來越好,有些家長執著於“贏在起跑線”,不重視日後的教育,結果讓別人後來居上,超越自己的孩子,真是白費心思。
當年互聯網流行的“五道杠少年”和“不屑弟”,壹個長得宛若老幹部,看上去非常有精神,器宇軒昂,而另壹個看上去則沒有前者好,顯得有些土氣。大家都以為“五道杠少年”最終會成為不世之材,可是沒想到真正成才卻是“不屑弟”。
那麽,為什麽被看好的“五道杠少年”最終泯然眾人,就讀於民辦學校?而為什麽被忽視的“不屑弟”卻能夠考上哈佛,留學海外呢?
壹、意外走紅的少年
在多年前,網絡上流傳這樣的圖片,迅速在互聯網走紅。圖片中有壹位身穿藍色大衣少年,脖子上系著嶄新的紅領巾,最令人註意的是他的胳膊上別著“五道杠”。這意味著他是壹名少先隊大隊長。此時的他正襟危坐,認真聽著老師講課。
而他身後有位穿灰色上衣少年,用壹臉不屑註視著這位胳膊別著“五道杠”的少年。表情鮮明的對比,讓網友忍俊不禁,忍不住把這兩個孩子做對比,並且衍生出許多搞怪的表情包,他們稱呼前者為“五道杠少年”,稱呼後者為“不屑弟”。
“五道杠少年”名字叫做黃藝博。從小就是人們口中的“別人家孩子”。據說,他們家裏人很重視黃藝博的教育,在他兩歲時他就已經關註《新聞聯播》,七歲時就讀報紙。從小就與紅色精神緊密聯系。
除此之外,黃藝博還接受過良好的國學教育,舉止談吐十分得體禮貌,在與人交往時表現的儒雅隨和,經常幫助他人。更難得的是,小學時候的他學習成績優異,全面發展,曾經獲得過“全國十佳少年”的美譽。
正是因為這些,他在小學期間就當上響當當的少先隊隊長,學校給他別上“五道杠”!比所謂的“三道杠”還要高出兩個等級。
走紅以後,黃藝博坦然自若,面對自己的走紅不驕不傲,跟前來采訪的媒體對答如流。壹個年僅七、八歲的小學生居然有如此口才,著實讓人佩服。黃藝博當年也被許多家長視為學習榜樣。此時的他可謂風頭無兩。
電視臺萬萬沒有想到,原本這個采訪是為了黃藝博,結果不小心將旁邊的小男孩給拍了進去。這個壹臉不屑的小孩名字叫做孫童。他在采訪視頻的壹處角落中,用不屑的眼光註視黃藝博,神態和表情十分搞笑,他也因此走紅網絡。
采訪過去了十幾年,網友們漸漸忘記這兩個人。在這段時間裏,兩個人都已經成長,開始上大學。但是他們兩個人如今的狀態卻讓所有人大跌眼鏡。
二、十多年變化,二人變化大不同
“五道杠少年”黃藝博最終考取普通的民辦大學武漢學院,而“不屑弟”居然考上哈佛,留學海外。兩個人大學壹個在天上,壹個在地上,雲泥之別,出乎大家的想象,為什麽小學優異的黃藝博,最終比不過那個壹臉不屑的孫童呢?
黃藝博從小就關註國家新聞,也經常向新聞報社投稿文章,年紀輕輕就已經在報刊雜誌上發表多達壹百多篇的文章。日常參與誌願者活動,到老人院看望老人家、到醫院做誌願者、到孤兒所為孩子講故事,年紀輕輕的他積累豐富的誌願者經歷,為他贏得優秀學生提供不少幫助。成績好、善事做得多,讓他每壹年都是“優秀幹部”和“三好學生”。
但是小學時候的優異表現,讓他自我感覺良好,內心開始膨脹起來。在初中,他就忙於學校事務和人際關系,不好好讀書,常常為了做誌願者而沒讀書,於是初中成績壹落千丈,盡管算不上特別差,但是在人群中算是普通水平。
而上了高中,黃藝博似乎沒有意識到自己學習出了問題,依舊堅持自己的方針,壹心壹意把學校事務處理好,而忽視了學習。他做好壹位幹部的職責,卻沒做好壹位學生的職責。
原本不算特別好的成績,在高中時期就變得越來越差。有天賦的黃藝博,像傷仲永所說的那樣,真的與常人壹樣。他依舊沒有反省,直到高三都沒能搞好成績。
很快,他這種學習態度給他帶來麻煩。黃藝博報考武漢大學的自主招生,面試官對他青睞有加,尤其是看到他身上壹連串的履歷,通過他的自主考試資格,只要他考過壹本線以上40分,就可以就讀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可是,高考成績放榜了。黃藝博的成績居然只有477分,連壹本線都夠不著。沒有辦法去到武漢大學,只得去壹個普通的三本學校武漢學院,讀英語專業。
反觀孫童,他壹路以來雖然不夠出色,但是最終成為學霸,成功留學海外,為什麽二人的變化如此之大呢?壹起回顧孫童的經歷。
三、現實的落差,值得深思
孫童雖然小學表現壹般,但是他在父母的監督下養成好的學習習慣,踏踏實實地學習做事,不夠出色,但是踏實。
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孫童始終堅持“學習第壹”的宗旨,壹切活動讓給學習,同時在學習之余培養興趣愛好,把生活重心放在重要的地方。他不稀罕所謂的班幹部、社團成員等等,在他看來,只有把學習搞好,才是王道。
皇天不負有心人,高考中他表現優秀,考入華中農業大學,上了大學後,他之前所有的積澱在大學化為養分。因為他能力出眾、學習優異,活躍於各種社團活動,參加了不少的比賽,獲得了不少的獎項。在同學和老師心中,他儼然成為壹名大學霸!
憑借出色的表現和成績,他順利通過了嚴格的哈佛考試,準備升入到哈佛大學深造。他憑借這個不服輸的勁頭,靠著腳踏實地的學習,實現自己的逆襲,成功實現自己的目標。
回顧這兩個人的經歷,真的如同那句老話所說,風水輪流轉。小時候,光彩耀眼的黃藝博,長大後卻去了武漢學院;反而是從小不吭不響的孫童,靠著自己的勤奮,搞好成績,最終逆襲哈佛。這背後的差距關鍵是兩個人對待學習的態度。
“傷仲永的故事”人盡皆知,但在歷史的進程中,卻仍然在上演。即便有再好的天賦,那麽也有可能會被埋沒,從人才變為普通人。而普通人如果憑借勤奮,踏實做好,那麽我們也有機會從普通人變成人才!
希望我們能從中學到經驗。如果只憑壹時的光輝,就忽視學習的重要性,那麽總有壹天會被更加努力的人超過,道理雖簡單,但是很實用。世事難料,父母不要隨便拔苗助長,而是要在孩子關鍵時期,培養好孩子的學習習慣。就像黃藝博曾經令世人矚目,但在如今,過往的成就卻已成煙雲,在時間的充斥下已然散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