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確保冶金企業受限空間作業安全
作業前,作業單位應針對作業內容及危險源辨識,制定相應的作業方案、安全技術措施(含應急措施)。作業方案中必須明確作業負責人、作業人員和現場安全監護人員及其職責。對受限空間作業施工方案、安全技術措施(含應急措施)需進行審查和審批。
作業負責人應向作業人員進行作業內容和安全技術措施交底,並指派作業監護人。作業人員和作業監護人必須清楚可能存在的危害、安全措施、應急措施等。作業人員進入受限空間前、作業中,作業負責人和監護人應進行檢查、確認並簽字,落實相應安全措施。在受限空間實施作業時,嚴禁同時進行各類與該受限空間有關的試車、試壓或試驗。
另外,同壹項目未施工完,但中斷施工30分鐘及以上,再次進入受限空間作業時,必須重新進行安全檢查,確認安全可靠後,方準進入。
2、技術措施
作業前,必須對受限空間實施隔斷(隔離)、置換通風、檢測監測化驗等措施,將受限空間與其聯結管道或其它空間進行安全隔離(如堵盲板或拆除壹段管線),不得以關閉閥門代替安裝盲板,而所用盲板壓力等級應和系統壓力相匹配。
在進入受限空間前30分鐘必須取樣分析,取樣應按照有關規定具有代表性,特別是置換通風後的氣體。對各種可能存在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氣體、煙氣以及蒸汽、氧氣的含量要符合相關的標準和要求(如氧含量19.5%壹23.5%為合格,有毒有害物質不得超過國家規定的“車間空氣中有毒物質最高容許濃度”指標),合格後才允許進入受限空間內作業,受限空間內溫度應適宜作業人員進行作業。
作業過程中應對受限空間采取機械強制通風措施,確保受限空間內空氣流通良好。施工單位應該根據作業環境特點,合理安排進入受限空間內的作業人員適時輪換作業或休息。如進入受限空間內作業時間較長,至少每1小時檢測分析壹次有害氣體、氧氣含量;如檢測結果有明顯變化,則應加大檢測頻率;如發現超標,應立即停止作業,迅速撤出人員。
進入有窒息、易燃、易爆、有毒等氣體受限空間內作業時,必須按規定佩戴適用的個體防護用品、器具。同時,作業人員必須攜帶便攜式氣體檢測儀,便攜式氣體檢測儀應放置在作業人員能看見和聽到報警的合理位置,禁止放在工作服口袋內。發現超標,應立即停止作業,迅速撤出人員。
作業人員可佩戴長管式面具、空氣呼吸器等,佩戴長管面具時,應仔細檢查其氣密性,同時防止通氣長管被擠壓,吸氣口應置於新鮮空氣的上風處,並有專人監護。
進入有坍塌危險的受限空間內作業時,應預先清除有坍塌危險的物品或采取預防措施(如設置保護棚、應急通道與提升工具);進入有淹溺危險韻受限空間內作業時,應設置防水擋墻(門)、緊急通道與提升工具,穿戴潛水服。
進入受限空間作業,不得使用卷揚機、吊車等運送作業人員,禁止與作業無關的人員和物品工具進入受限空間。此外,進入受限空間作業,應有足夠的照明,照明要符合防爆要求。進入受限空間作業所用照明應使用安全電壓小於24V的安全行燈,金屬設備內或特別潮濕作業場所作業,其安全行燈電壓應為12V且絕緣性能良好。使用手持電動工具應有漏電保護裝置。若受限空間原來盛裝爆炸性液體、氣體等介質的,則應使用防爆電筒或電壓不大於12V的防爆安全行燈,作業人員應穿戴防靜電服裝,使用防爆工具、機具。
進入受限空間使用電器,必須確保絕緣良好並配置相
應的漏電保護;動火作業要嚴格按照公司動火管理規定辦理有關許可手續;同時伴有高處作業時,應采取防止墜落的安全措施(包括在行走表面、工作平臺、腳手架、梯子上采取防止人員墜落的措施)。
3.安全監護
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外部監護人與內部作業人員必須設置可靠的信號聯系(如配置對講機、彩燈、’電鈴等,並保持有效聯系),並給進入受限空間作業人員系(掛)安全拉繩等,以便及時施救。作業監護人必須始終掌握內部作業情況及作業人員的情況,並防止其他人員進入。作業人員未離開受限空間,安全監護人不得擅自離開;監護人員不得同時幹與監護無關的活,必須與進入受限空間內作業人員時刻保持有效聯系。
4.應急管理
包括作業單位在作業前應當制定相應的應急方案(或措施),配置相應的應急器材(包括消防器材),並進行相應的應急培訓、演練;每次作業前應對所有應急器材進行檢查確認;當出現人員中毒、窒息的緊急情況,搶救人員必須佩戴隔離式防護器具進入受限空間施救,並有專人在外部負責聯絡,嚴禁不具備條件的盲目施救。
作業完工後,經作業人員、監護人與作業負責人***同檢查受限空間內部,確認無人員和工具及雜物後,方可封閉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