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古典與科技融合的再進化, Fujifilm X100s 動手玩

古典與科技融合的再進化, Fujifilm X100s 動手玩

X100 的推出並且受到攝影玩家的推崇讓富士嘗到甜頭,並且決心再度端出獨自開發的感光元件,並以 X100 復古且融入現代化科技的元素,延伸出更小巧的 X10 以及可換鏡頭的 X-Mount 可換鏡頭相機系統;雖然產品線豐富了,但富士並未忘記開創富士 X 家族風潮始祖的 X100 ,經過推出後兩年再次進行升級,推出具備更強電子機能的 X100s 。

跳轉繼續

X100s 的設計基本上延續 X100 的概念,筆者個人認為當時 X100 的作法就很接近徠卡 M 系列數位旁軸相機,但不同的是徠卡是維持近似底片相機時代壹貫的操作感,電子系統只是因應數位化而導入,但富士的作法則是在提供近似底片相機的機能與操作感為前題下,以先進的電子系統作為輔助,除了能滿足硬派攝影玩家,對初次接觸 X 系列相機的使用者也多了份親切。

從外觀看 X100s 與 X100 ,除了新的 S 字樣銘牌以及撥桿、轉盤位置與間距的細節微調,光從外觀很難想像在極為相似的設計下,富士從消費者反饋的意見當中做了多少努力。為了減少指紋改以新的光學觀景窗鍍膜,以使用者習慣重新排列對焦模式撥桿的配置,鏡頭接環加寬以利遮光罩與廣角套筒的拆裝,若不是原本 X100 的使用者很難察覺這些細微而重要的改變。

雖然鏡頭組乍看下沿用 X100 的 Fujinon 35mm f2.0 鏡組,微距模式下最近對焦距離同樣為 10cm ,然而將非微距模式的最短對焦距離從 40 公分縮短為 21 公分,讓壹般拍攝情境下不需頻繁在微距與非微距模式切換,也是由於使用者的拍攝行為所做出的改變。當然不用說 X100s 號稱改善 X100 最為人詬病的自動對焦速度,於標準拍攝縮短 0.8 秒、微距縮短 0.6 秒。

系統內在,才是 X100s 與 X100 最大的變革;這次 X100s? 將原本的 1,230 萬畫素 CMOS 元件升級成與 X-Pro1 、 X-E1 相同的無低通濾鏡 X-Trans CMOS II ,不僅是畫素上的提升,更擁有影像高通透的特性以更好的高 ISO 表現。

X100s 承襲 X100 最大賣點的光學、電子混合觀景窗,但又再次進化;光學方面繼承 X100 明亮的特色,且豐富並彩色的攝影資訊讓拍攝者仿佛使用高性能的電子觀景窗壹樣;不過 X100s 光學觀景窗移植 X-Pro1 重復曝光的重疊預覽功能,這是在光學觀景窗鮮少看過的設計,在重復曝光拍攝下 X100s 可提供前壹張照片的疊影,方便作為第二張照片構圖之用。

電子觀景窗部份的改變則在於手動對焦模式的輔助,除了先前熱門的峰值對焦輔助模式外,富士的工程人員取材自傳統相機的裂相對焦,以數位的方式重現僅曾在光學觀景窗出現的裂相對焦輔助。

雖數位裂相的原理與光學裂相對焦大為不同,但呈現的方式仍相當接近光學裂相:畫面中央出現百葉窗切割的方框,當影像疊合在壹起時就是代表合焦,不僅對老攝影者使用上更親切,也由於與峰值對焦特性不同,對以中央構圖為主的攝影者更容易進行合焦判斷。

至於拍攝模式等功能, X100s 則延續 X 系列像機的特色,包括多種底片模擬以及數位 ND 濾鏡功能,還有可挑選三種模式的多重濾鏡模式等,在 X100s 也壹應俱全, X100s 在這些備受好平的特色方面為持平盤,僅強調透過 EXR II 引擎可以抑制小光圈下的衍射現象並強化影像品質,可說 X100 到 X100s 的進化主要在於人機操作介面與攝影品質。

以下為 X100s 拍攝的照片

由於先前曾短時間把玩過 X100 ,對其相當接近底片相機但又提供相當多數位輔助的機能以及混合觀景窗留下深刻的印象,當然富士的正片模擬色彩更是令人驚艷;不過即便經過多次韌體更新, X100 的對焦速度仍然不快,許多用過的朋友都戲稱 X100 的對焦是要培養攝影者慢活的拍攝習慣。

然而 X100s 在對焦速度的提升則相當顯著,雖然仍不及同廠小片幅 X20 般的迅速,但已經是筆者在隨拍時可接受的對焦速度,加上可在全新的裂相對焦以及常見的峰值對焦兩種輔助模式選擇手動對焦時的輔助方式,對於在復雜物體中想要進行手動對焦更是壹大幫助。

至於鏡頭表現由於沿用先前的設計,全開光圈偏軟的表現仍不可避免,不過在富士自己的 X-Trans CMOS II 元件加持下,通透感比起 X100 更好,細節表現也更豐富;至於色彩也是富士壹貫的風格,搭配底片模式拍攝真的煞有其事。

而面對近期越來越多的大片幅隨身相機, X100s 的特色在於充滿復古味的造型與電子化的折衷,其獨創的混合觀景窗、獨家的 X-Trans CMOS II 還有獨樹壹格的底片模擬色彩定義與日本制造,是 X100s 的特殊之處。不過 X100s 的價位還是以當時 X100 的初始價格作為標準,富士在 X100s 的用心能否打動消費者,就看每個使用者對於這些功能的需求而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