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沙林毒氣?
定義:
沙林,學名甲氟膦酸異丙酯,是二戰期間德國納粹研發的壹種致命神經性毒氣,可以麻痹人的中樞神經。1938年,德國人施拉德、 安布羅斯、呂第格、範-德爾-林德首次研制成功,這種毒氣遂以上述4個人的姓中的5個字母命名為“沙林”。
功用:
醫學方面
壹般說來,沙林是可以通過呼吸或透過皮膚和眼結膜侵入人體,對體內的酶起阻礙作用,從而破壞神經系統。受其侵襲後,會出現瞳孔縮小、呼吸困難、支氣管縮小和劇烈抽搐等癥狀,嚴重時幾分鐘內會窒息而死,須立即使用阿托品、肟等進行治療和進行人工呼吸方能有救。
但是,事後這種毒氣還可能對神經、大腦和肝臟造成損傷。
擴展資料:
化學式:(CH3)P(O)FOCH(CH3)2
合成:甲基氧二氯化磷與氟化氫反應,得甲基氧二氟化磷,與甲基氧二氯化磷及異丙醇反應,即得沙林。
顏色:無色(也有黃褐色的)
常溫狀態: 油狀液體
氣味:無或微果香味
溶解度:可與水及多種有機溶劑互溶
水解作用:慢,生成HF和無毒殘留物,加堿和煮沸加快水解
戰爭使用狀態:氣溶膠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沙林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