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哪裏有運動服裝材料市場?
2.占地廣闊,與全國四大布料批發市場具有同等的全國輻射能力的中大布匹批發市場。在中大輕紡城建成之前,中大布匹市場已經有14場,4000多個檔口。而在其所在的瑞康路上,還坐落著瑞康布料服飾配料專業街、瑞康服飾配料裝飾布料城、長江服裝配料城、新康布匹布料城……以西則有長亨布料市場、五鳳布料市場等。去年廣州國際輕紡城的落成,更使中大布料批發市場的商鋪劇增近倍,與原有的批發城***同形成壹個巨大的布料批發商圈。
3.與中大布料批發圈相似的還有位於廣州大道南德昌路的天雄紡織城。據當地負責人介紹,天雄紡織城的整個建設思路本來就是參考中大布匹市場,並進行了壹定的改造,整體規模較大,建設也相對規範。
4.而相對前三個批發市場,海印市場則規模較小,主要由海印布料總匯和海印毛線布匹交易市場等組成。 若是四大布料批發市場來壹場華山論劍,那麽最郁悶的應該是光復南布料市場了。
從站西鞋城、站前服裝批發圈到中大布料批發市場……但凡是批發市場的集中地,無壹不是交通最混亂的“黑點”,正所謂“貨櫃與面包車橫行,三輪車與手推車亂撞”。但相形之下,老城區馬路本來就比較狹窄的光復南路路段,交通卻顯得相對暢順有序。
對於批發市場來說,交通暢順,走路不用隨時擔心被大車小車撞到……這些並不是什麽好兆頭,只能透視出這個批發市場的沒落程度。
楊巷壹位專營輔料批發的商戶楊女士吐起了“苦水”:已經具有數十年歷史的光復南面料市場不但可以稱得上是廣州布料批發的“老市場”,同樣也是廣東最早的布匹批發市場,原來還是省紡、市紡的主要地盤。自從80年代開始,有個體戶進入市場,逐漸蠶食了省紡和市紡的地盤,從而形成了壹個較具活力的個體批發集散地。
楊女士是在光復路布料市場最輝煌的90年代中期進駐的——當時這裏“紅火”得很,隨便壹個普通檔口的年銷售額都在1個億左右,還有不少出口訂單。可是,自從中大布料市場和東莞市場做起來後,光復南市場就漸漸走下坡了。
壹位資深業內人士表示,光復南市場的衰落其實也是批發市場新老更叠、此消彼長的正常現象——“目前全國的布料批發市場發展有兩大趨向:壹是大型性綜合市場,以硬件、功能配套以及分類經營而取勝;另壹種方向是發展專業化、特色化的小市場。但二者都不能缺少的是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周邊成熟的產業鏈。”
中大布料市場顯然是前者的典型,占地面積廣闊,分類齊全,交通條件較為優越,完全可以滿足壹站式采購的需求。
但老舊的光復南市場則不然:老城區的道路狹窄,停車不便,成為了它的壹個“硬傷”,再加上占地有限,雖然周邊有楊巷、槳欄路等作為補充,但畢竟較為分散,而且同樣具有交通不便的障礙。
“漸漸地,很多大采購商都轉移到中大去,出口訂單更接不到了。為了搶客源,有段時間這裏有的商戶甚至做到零利潤,但還是彌補不了地緣形成的種種‘硬傷’。”楊女士表示。
最後,光復南市場只得漸漸調整定位,走向低端。目前這裏只能經營面向工衣的中低檔次面料,銷售額更是日益萎縮——“現在壹個檔口壹年能實現銷售5000萬元的,已經是很了不起了。”
“海印布料”的獨特生存
當然,並不是所有上規模的批發市場都能像中大布料市場那樣風生水起。天雄紡織城在全國轟轟烈烈的輕紡城“造城運動”熱潮中崛起,卻在“造城運動”漸受質疑的過程中回復低調。
雖然規模宏大,但由於模仿中大的痕跡過於明顯,且不具備差異化特色,天雄紡織城建成後壹直未能替代中大市場成為廣州布料批發的排頭軍。據業內人士表示,“天雄”唯壹的特色是有部分國外客商在市場內設檔,但盡管如此,其銷售量仍是並不出色。
如果不是海印的劍走偏鋒,那麽,在光復南市場的衰落及天雄布市的雄風難振之下,廣州布匹批發市場可能真的只有中大市場壹枝獨秀了。
可是,邵氏兄弟的“奇招叠出”總是令人意外不已。按理來說,海印位於東山老城區,與光復南市場同樣受到身處鬧市的交通限制,且幅員遠不及中大及天雄布市,要做“大而全”的綜合性批發市場幾乎是不可能的事,甚至連做成中山沙溪那樣的專業化中小市場的條件也未必能夠達到。
可是,海印走了壹條獨特的路——把布料經營與家具布藝、量身裁剪、工藝制服等特色店鋪聯合起來經營。現在走進海印,已經分不清這裏做的到底是批發還是零售,壹間間精致的裁縫店和布藝店占據了布藝城各層最優的位置。這裏的裁縫店只要略做出壹點名氣來,壹天到晚肯定是門庭若市。而量身訂做的客人選好衣服的款式,馬上就在“城”裏逛壹圈,面料、裏料、輔料壹站式采回來,費時不到壹小時。
在布藝城逛了壹圈,發現這裏的產品走的明顯是高端路線,真絲面料從六十到幾百甚至上千元每米不等;而像盤扣、花邊這樣的輔料,款式多樣、顏色齊全,但壹對在楊巷批發價僅為0.1元/米的盤扣,這裏零售要賣3到5元。
“其實,雖然零售利潤很高,但僅靠零售還是不行的。不過特色經營和零售為海印布藝城打響了名頭,擦亮了‘高檔面料’的金字招牌。這裏的裝飾布料,以及壹些較具民族特色,或特別獨特、高檔的面料吸引了很多高級時裝品牌和國外商家。”壹間小店鋪的老板娘得意地說,“別看我這裏面積小不起眼,我的布在中大都是找不到的,‘古谷惠’的設計師經常來我這裏批布。”
雖然有點“零”、“批”不分,即使是批發的“量”也明顯不如中大,但海印別具創意的模式,還是為商家們創造了壹個有別於中大、光復南或天雄布市的獨特生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