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潛艇潛深可達上千米,為何潛射導彈發射深度卻從來沒有超過百米?
的確有少數潛艇的潛深可以達到近千米,但這也只是極少數潛艇可以做到的,如前蘇聯研制的685型核潛艇?***青團員?號,這艘核潛艇曾經創造了1250米的潛深紀錄,至今也沒有被打破。
但是潛艇也並不是潛深越深越好,因為下潛的越深海水的壓力就越大,對潛艇的耐壓殼體要求就越高,同時對密封的要求也非常的苛刻,這樣就導致潛艇的造價會變得非常的昂貴,反而得不償失。而且潛艇潛深到達壹定深度後,海底的噪聲就已經能讓絕大數的聲吶檢測不到潛艇的蹤跡了,所以純碎追求潛深並沒有太大的意義。所以目前世界各國主流的潛艇潛深並不深,常規動力潛艇普遍在250-350米左右,核潛艇普遍在350-600米左右。
那麽為什麽潛艇發射導彈的深度並不是潛艇潛航最深,而是在百米以內呢?
這得從潛射發射導彈的方式說起,目前潛射導彈世界主流的發射方式有兩種,第壹種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倡導的幹式發射,第二種是以前蘇聯倡導的濕式發射,
(1)幹式發射
幹式發射,顧名思義是指導彈發動機在導彈離開水面後點火的發射方式。
那麽導彈又是如何從水中到達水面之上的呢?美國人采取的是利用水下蒸汽彈射發射方式,在發射筒內先安裝可以產生高壓燃氣的燃氣發生器,當高壓氣體壓力達到發射要求時,發射筒蓋就會打開,然後導彈被高壓氣體彈射推動到水面以上約20米的高度後,導彈發射機再開始點火。但是由於導彈的重量較大,往往可達數十噸,發射筒內燃氣發生器產生的壓力有限,所以潛艇采用幹式反射時,只能在水下約30米的深度發射。
(2)濕式發射
濕式發射,就是指導彈的發動機直接在海水中點火的發射方式。
導彈發射時首先要先往發射筒內註水,直到筒內外的壓力達到平衡時,然後打開發射筒蓋,導彈發動機直接在海水中點火,然後發射。雖然理論上說,只要導彈攜帶的燃料夠多,導彈的推力足夠大,導彈發射的深度也就更大,但是實際上,導彈發射時不僅要考慮水下阻力,而且要考慮導彈在壹定水深時承受水下壓力的能力,發射水深越深,對導彈各種部件密封性和耐壓強度都是苛刻的考驗,壹旦導彈發生漏水等現象,很有可能會導致導彈爆炸甚至引發潛艇被炸毀等慘烈事故,所以濕式發射時最深的潛深僅僅只有70米。
此外導彈水深越深的地方面臨的水下環境也很復雜,例如海水密度差、洋流運動等等特殊情況,如果導彈的發射姿態控制出現偏差,導彈也很有可能會發射失敗,同時導彈出水的時候,將會面臨壓力急劇降低,彈體易發生抖動等現象,也會導致發射失敗。
因此濕式發射的故障率非常高以至於,曾經大力倡導濕式發射的前蘇聯現在也已經投入幹射發射的懷抱,俄羅斯最新的布拉瓦潛射導彈已經改為幹式發射。
綜上所述,潛射導彈發射時的深度主要由發射方式決定的,濕式發射方式相對於幹式發射方式發射深度較深,但受制於強大的水下壓力、海水阻力以及復雜的水下環境對導彈發射姿態嚴格的控制要求,即使是濕式發射其發射深度也不會超過70米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