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死亡過程
霍金因漸凍癥於2018年3月14日死亡,享年76歲。
漸凍癥是運動神經元疾病的壹種,發病率在十萬分之壹,屬於世界罕見病。該病會使患者像被冰雪凍住壹樣,喪失任何行動能力,目前還無法根治。其與癌癥、艾滋病、白血病、類風濕病並稱為世界五大絕癥。有壹半人會在3年內死亡,90%的人存活不超過5年。
1963年1月,21歲的霍金確診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癥,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醫生說他只有兩年可活。天才的大腦也足夠幸運,他的病情進展比通常的病人緩慢。他開始使用拐杖,幾年之後才換成了輪椅。後來,標誌性的動作、掛滿高科技附件的輪椅、電子合成器發出緩慢的讀音,成為他的象征。
霍金強韌的生命力
根據漸凍人協會資料顯示,罹患漸凍癥的患者可以撐過20年的只有低於5%的機率,但霍金卻撐過了超過2個20年的光陰。專家表示,霍金是壹個非常特殊的案例,歷史上再也沒有任何壹個人像他壹樣,擁有如此強韌的生命力。科學家指出,霍金之所以與眾不同,主要是因為他對抗漸凍癥的過程壹開始就跟別人不壹樣。
因為他很年輕就發病,很早即纏綿病榻,在霍金於牛津念書時的第三年就跌跌撞撞,這也是為何霍金比起其他後期發病患者活得久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他有更多機會可以“適應”這個病癥。另外,ALS通常在人生的後半階段才會發病,確診的平均年齡是55歲。
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麥克羅斯基(Leo McCluskey)曾說,ALS主要致命原因有兩個,壹是影響主宰呼吸的肌肉,即呼吸衰竭也是普遍的死亡方式,二是吞咽肌肉失能,導致營養不良、脫水而死,如果沒有這兩種病癥,基本上病患都能夠存活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