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諾貝爾醫學獎是誰獲得的?
美國加利福尼亞舊金山大學的伊麗莎白·布萊克本(ElizabethBlackburn)、美國巴爾的摩約翰·霍普金醫學院的卡羅爾-格雷德(CarolGreider)、美國哈佛醫學院的傑克·紹斯塔克(JackSzostak)以及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
這三人“解決了生物學上的壹個重大問題”,即在細胞分裂時染色體如何進行完整復制,如何免於退化。其中奧秘全部蘊藏在端粒和端粒酶上。由染色體根冠制造的端粒酶(telomerase)是染色體的自然脫落物,能引發衰老和癌癥。端粒也被科學家稱作“生命時鐘”。
/iknow-pic.cdn.bcebos.com/4ec2d5628535e5dd9b066dd879c6a7efce1b628b"target="_blank"title=""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4ec2d5628535e5dd9b066dd879c6a7efce1b628b?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4ec2d5628535e5dd9b066dd879c6a7efce1b628b"/>
在新細胞中,細胞每分裂壹次,端粒就縮短壹次。當端粒不能再縮短時,細胞就無法繼續分裂而死亡。伊麗莎白,布萊克本他們發現的端粒酶,在壹些失控的惡性細胞的生長中扮演重要角色。大約90%的癌細胞都有著不斷增長的端粒及相對來說數量較多的端粒酶。